李正庚 王鎵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書法是中華文化瑰寶,包含著很多精氣神的東西,一定要傳承和發(fā)揚好?!睍ㄗ鳛橹袊鴥?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藝術門類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黨和政府復興傳統(tǒng)文化力度的加大,社會開始重新認識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書法藝術越來越受到重視。公共藝術教育是培養(yǎng)非藝術類專業(yè)大學生的藝術教育模式,是高校文化傳承與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其中書法公共藝術課程對當代大學生有獨特的教育價值。
中國書法以漢字為書寫對象。中國漢字與拼音字母文字不同,是一種表意文字。自創(chuàng)造以來,漢字就蘊含了先民的審美觀念。此種審美投射到文字創(chuàng)造之中,使每個文字都有自己獨特的點畫和結構。魯迅曾說我國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毙蚊?,即指漢字結構之美。文字與口語不同,文字是記錄信息傳播的書寫系統(tǒng),是一種視覺符號系統(tǒng)。當文字被書寫下來,文字之“形美”便呈現(xiàn)出來。宗白華認為:“中國的書法,是節(jié)奏化了的自然,表達著深一層的對生命形象的構思,成為反映生命的藝術。因此,中國的書法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為符號的階段,而是走上了藝術美的方向,成為表達民族美感的工具。”書法公共藝術教育從根本上講是一種審美教育,為當代大學生提高藝術修養(yǎng)提供了一條非常便利的渠道。從字體看,中國書法有篆、隸、草、行、楷五種字體,每種字體都有各自的藝術品質。而每種字體,又有多種書體,如行書有“二王”“宋四家”;楷書有魏碑、唐楷,而唐楷之中又有初唐四家。在中國書法史的歷史長河中,各種書體百花齊放、爭奇斗艷,各具特色。通過書法公共藝術教育,領略傳統(tǒng)書法的力感、情感、氣韻、風格等所產生的藝術魅力,能夠提高和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的書法藝術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在中國,書法是社會最普及、最大眾化的一門藝術,也是與日常生活結合最為緊密的一門藝術。林語堂說“如果不懂得中國書法及其藝術靈感,就無法談論中國的藝術”,把理解書法藝術視為了解中國其他傳統(tǒng)藝術的知識、能力條件。因此,通過書法公共藝術教育,當代大學生能夠獲取鑒賞其他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審美經(jīng)驗。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有言:“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yǎng)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我之見、利己損人之思念,以漸消沮者也。”他曾設想用美育代替宗教以助人倫。作為美育教育的傳統(tǒng)書法藝術,在培養(yǎng)個體道德倫理方面有其獨特價值。因為中國書法特別強調人品、道德對書法創(chuàng)作的制約,以人論書是傳統(tǒng)書法品評的重要標準。書法的美與丑、高與下,是與書法家道德品格相關聯(lián)的。這種人格、道德并非空洞的說教,而是有具體的內涵,特別是書家對國家、社會、民族、集體的感情,以及書家個體的自我道德、文學修養(yǎng)。傳統(tǒng)書法藝術強調以人論書,并不是把書法等同于人品,而是說書家人品、道德能超越技法、藝術而直接決定書法作品。蘇軾說:“古人論書者,兼論其平生,茍非其人,雖工不貴也。”綜觀中國書法史,能進入傳統(tǒng)譜系的優(yōu)秀作品,除了作品自身的書法藝術,書家的高尚道德情操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歐陽修在《集古錄》中評論唐代顏真卿書法:“斯人忠義出于天性,故其字畫剛勁獨立,不襲前跡,挺然奇?zhèn)ィ兴破錇槿??!标懹卧谄洹蹲悦恪吩娭姓f:“學詩當學陶,學書當學顏?!睔W陽修論顏真卿書法,是古人以人論書的典型范例。而陸游主張書法當取法顏真卿,不單是因為顏體書法是高超的藝術,更重要的是顏體書法呈現(xiàn)了顏真卿體現(xiàn)出來的堅貞、剛勁的品質。因此,在書法公共藝術教育過程中,當代大學生通過對書家經(jīng)典作品的了解,在反復的臨摹、學習過程中,真正體會傳統(tǒng)書法“以人論書、書以人傳”的含義,由此可潛移默化地影響個體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蔽幕孕?,其中重要的一點是對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自信。在當代,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西方外來文化的話語權和滲透力不斷加大,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已有一定隔閡,這對增強中國文化自信產生了不利影響。中國書法藝術為中國文化所獨有,可以視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代表和符號。世界文明古國都有文字,而只有中國文字書寫能成為一門藝術?!霸诖蟛糠治幕校瑫ê茈y成為一門藝術,至多不過是與抄寫人這個很普通的職業(yè)相關的一種次要藝術。只有在文字本身的形式也充滿意指性時,它才能上升到主流藝術的高度。”在中國,文字書寫很早就成為一門書寫藝術并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書寫文化。這種書寫藝術,是最具中國特色的文化和藝術。因此,書法公共藝術教育是增強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一條最為便利、有效的路徑。在古代,中國書法與漢字書寫的聯(lián)系,使得書法藝術滲入中國文化的各個部分。也正因如此,中國書法中匯聚了多種文化信息。正如豐子愷所說:“中國人都應該學習書法。須知中國的民族精神,寄托在這支毛筆里頭?!笨梢妼鹘y(tǒng)書法的學習和了解,是理解和樹立民族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徑。通過書法,可以觀照中國傳統(tǒng)藝術;同時,借助傳統(tǒng)書法藝術,可以反觀中國文化,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通過漢字書寫實踐,體會漢字獨特魅力,當代大學生對中華民族所獨有的漢字文化、漢字書寫藝術產生自豪感,從而達到樹立民族文化自信的目的。普通高校書法公共藝術教育,其目標并非培養(yǎng)專業(yè)藝術人才,而是要借此途徑,來傳承、弘揚民族文化。公共書法藝術教育,通過漢字文化信息的共享,能增強當代大學生對自己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增進民族共同情感。
隨著新媒介的發(fā)展,無紙化辦公使書寫逐漸退出信息傳播的領域。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各種拼音輸入法也使得當代大學生對漢字書寫日益陌生。進入全球化時代,我國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仍面臨各種挑戰(zhàn)。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就包含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世世代代累積下來的集體記憶,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賴以存在、顯示自己身份的重要標志。漢字作為中國文化和文明的基因,對民族文化記憶與傳承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坝捎谑来鄠鞯某掷m(xù)積累而豐富起來的書面語,已使?jié)h字成為儲存全部中國心智遺產的寶庫?!泵褡逦幕J同是促進民族團結、保持社會穩(wěn)定和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重要心理機制。因此,對中華民族的母語文字—漢字的識讀與書寫教育,理應得到重視。但客觀現(xiàn)實是,當下不少大學生漢字書寫能力還有待提高,提筆忘字幾乎已是普遍現(xiàn)象。漢字識讀、書寫能力的缺失,對國家文化安全是一種潛在隱患。因此,從國家文化安全的視角看待普通高校書法公共藝術教育意義,也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價值。
當然,我們強調書法公共藝術教育的育人價值,并不是把書法教育僅僅作為一種單純灌輸意識形態(tài)的手段和工具,而是要把書法公共藝術教育中的書法技法教育、審美教育和育人價值結合起來,在技法教育、審美教育的過程中有意識地發(fā)揮其育人價值,使三者互相促進,相互結合,從而實現(xiàn)“技進乎道”。
約稿、責編:史春霖、金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