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思思
(開封文化藝術職業(yè)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4)
追溯西方油畫的發(fā)展,可發(fā)現西方油畫在不同歷史時期會受到特定時代藝術思潮的影響和繪畫技法的制約,在繪畫風格上也呈現出不同的藝術面貌?,F實主義油畫主張回歸現實生活,揭示社會生活真實的一面,從而使觀者更多地去認識、思考社會問題,彌補精神層面的缺失,引領人們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油畫最初被廣泛地應用于宗教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地生活化,題材也越來越廣泛,不少畫家開始用油畫來展現廣闊的世俗生活[1]56。由此可見,現實主義油畫不是單純意義上的藝術創(chuàng)作,它以人文主義視角,表現揭示底層普通勞動者的真實生活,反映社會不同層面存在的現實問題,引導人們去思考,進而關注社會??v觀歐洲繪畫的發(fā)展歷程,現實主義繪畫流派揭露社會矛盾、反映社會現實問題、描繪社會底層人民生活題材的創(chuàng)作有著悠久的歷史。16 世紀尼德蘭杰出的風俗畫家彼得·勃魯蓋爾把滿腔熱情投注在農民風俗畫創(chuàng)作中,塑造了許多農民形象。此外,卡拉瓦喬也是西方現實主義繪畫的重要代表人物。而在眾多現實主義畫家中,法國近代畫家米勒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米勒的作品主要選取農民題材,立足農民生活,通過藝術的寫實性表現手法再現農民生活、勞作的場景,創(chuàng)作了《拾穗者》《晚鐘》等大量描寫農民生活題材的優(yōu)秀作品,充分展現了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真實生活。這種以農民生活為題材,揭露社會現實問題的油畫,在長期發(fā)展中,使得繪畫中的寫實觀念在社會各個階層逐漸滲透開來,為之后的現實主義油畫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藝術創(chuàng)作是展現人文精神和現實生活的一種最佳形式。畫家通過創(chuàng)作可以很好地審視社會發(fā)展的不同層面,聚焦社會熱點問題、群體性問題,進而用藝術的特有語言加以表現,從而使觀者獲得更為直觀的感受。油畫是畫家用藝術反映社會的一種獨特方式,是在16 世紀由西方傳教士帶入中國,最初的發(fā)展受到中國封建社會制度和思想的沖擊,后經歷了一系列中西文化的大碰撞、大變革,現實主義油畫才逐漸被接受,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扎根中國大地,同時,也意味著油畫在中國開始朝著一個全新的方向發(fā)展。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畫壇已出現了以徐悲鴻為代表的主張繼承西方寫實性油畫傳統(tǒng)來關注社會生活的畫家群體[1]69?,F實主義油畫隨著時代發(fā)展呈現出不同的時代特色,具有極強的時代性。如今,現實主義油畫呈現出多元并存的發(fā)展局面。現代多元文化的格局解放了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對藝術的理解變得更加豐富多彩[1]52。時至今日,在國內現實主義題材繪畫中,藝術家們更是對藝術創(chuàng)作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們以自身敏銳的洞察力,力求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來表達自身的主觀意識和情感。與20 世紀前期藝術家深入邊遠鄉(xiāng)村以速寫式的藝術形式反映社會現象不同的是,近年來,大批油畫家重視在文化精神層面弘揚傳統(tǒng)、駐足本土、探索創(chuàng)造,體現了一種新的文化自覺[1]1?,F實主義畫家常常深入社會不同角落,善于抓住所描繪物象與當前社會的現實關系,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特有的語言有意識地表達對這些現實問題的觀察視角和看法,真正意義上賦予藝術創(chuàng)作活的靈魂,從而更好地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社會問題。
藝術作品來自生活,生活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藝術作品應高于生活,美于生活?,F實主義油畫創(chuàng)作主張藝術要回歸本質,就現實主義油畫創(chuàng)作而言,在貼近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內容要有一定的思想內涵和意境,能給人以生活的啟迪與回味;形式上要符合造型藝術規(guī)律,有恰當的形式語言[2]6?,F實主義油畫最早是西方的一種藝術文化思潮,在其創(chuàng)作表現手法上主要是畫家深入社會,通過目識心記的方式,了解社會、聚焦社會問題,加以獨特的繪畫語言,從而再現真實社會風貌,憑借畫家對現實生活觀察與感受,通過創(chuàng)作的形式融入畫家的主觀意識,并運用線條與色塊的完美結合,將畫家的主觀感情以一種含蓄內斂的形式表現在繪畫中,以此進一步傳達畫家獨特的內心世界以及對現實社會的特有認知,是個性與共性的完美結合?,F實主義油畫創(chuàng)作重視把生活中具有美的特質的第一手原始資料加以集中、概括,把生活的意蘊作為創(chuàng)造藝術的深刻性內在張力,把普遍性的題材和平常的自然風土人情滲透到造型藝術的典型形象、典型環(huán)境中,才能真正將生活變成完美的藝術美畫面,真實再現藝術家對生活的感情[2]19-20。
鑒于油畫顏料自身的獨特性,既可以通過反復的覆蓋塑造厚重的筆觸感、肌理感,又可以通過平涂薄畫的方法表現細膩柔和的畫面。創(chuàng)作中顏料的使用不僅使油畫藝術有著獨特的表現效果,同時,畫家在創(chuàng)作中對色彩的表現及運用也賦予了作品極強的表現力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現實意義。創(chuàng)作是一個從認識美到發(fā)現美再到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是以鮮明的色塊和律動的線條構成優(yōu)美、動人的藝術旋律。其中,色彩的運用就是為了更好地再現現實生活中的美好,通過色彩的不同變化,讓觀者更為直觀地感受到生活的五彩繽紛。色彩是感覺出來的,不是分析出來的。當我們在用顏料作畫時,能夠描繪出像我們眼睛能夠看到的那樣的物體[3]。調色并不是在任何時候都需要在調色板上進行的。視覺的調色遠比相同的顏色在畫板上調出的顏色鮮明得多[4]。在油畫創(chuàng)作中,從搜集素材、起稿、創(chuàng)作中期,再到最后從全局處理畫面等環(huán)節(jié)都需要畫家貼近現實、貼近生活、貼近人民,一幅好的作品要經過畫家反復的觀察、思考和修整,才能將作品的神與形表現得淋漓盡致,以達到形神兼?zhèn)涞男Ч,F實主義創(chuàng)作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只有深入到生活中去發(fā)現物象、收集素材,才能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作品。而在此過程中畫家所強烈追求的就是要用藝術的形式來關注社會實際,關注人的思想,表現時代精神以及復雜多變的社會形態(tài),從而以全新的角度審視社會現狀,在作品中體現出厚重的人文內涵和現實生活的種種新問題、新思想[5]。
油畫創(chuàng)作有著對造型、空間、色彩等極強的塑造和表現能力,表現手法的多樣性決定了油畫創(chuàng)作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再現美的過程。由于畫筆與繪畫的技巧語言、畫面的布局有著密切關系,不同的樣式、不同的筆觸產生不同的效果,當畫筆接觸畫布的瞬間不僅是在塑造單一的物象,而且是對作品賦予美學效果的一種獨特表現形式。油畫作為光與色結合應用的繪畫藝術,在長期發(fā)展的過程中通過對色彩的自身屬性進行合理表現,從而詮釋油畫創(chuàng)作中的獨特色彩對比。
現實主義油畫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時代精神的完美體現。在一定意義上是畫家對現實和人生的深刻思考,油畫創(chuàng)作既要能夠反映時代風貌,又要展現畫家的主觀情思,這就賦予了畫家一定的使命感。藝術家想要真正賦予作品以活的靈魂,創(chuàng)作出具有時代特點和真正藝術價值的作品,就必須深刻地洞察社會、對人生有所感悟,同時還要有強烈的創(chuàng)作激情,只有首先感動自己,才能創(chuàng)作出感動他人、激動人心的作品。時至今日,現實主義油畫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在其形式和流派上呈現出多元化并存的局面。在繪畫語言上則更加貼切時代要求,畫家摒棄了以往固有的程式化、概念化的傾向,通過獨有的藝術語言,將個人“小我”與時代精神這個“大我”聯系起來,從而真正賦予油畫創(chuàng)作新時代的氣息?,F實主義油畫是連接傳統(tǒng)與現代的橋梁,畫家只有很好地抓住了時代這個命題,才能夠真正意義上實現現實主義油畫創(chuàng)作語言的置換,才能夠真正推動當代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才能夠形成藝術家自己特有的創(chuàng)作方法和藝術評判標準,才能夠在眾多的繪畫流派中脫穎而出。一幅好的作品不僅要求畫家要從生活中得到真實的感受,更要融入畫家的精神和氣質,這就要求藝術家對生活充滿熱愛之情,對生活中的事物寄以深厚真實的情感,在深入現實社會的基礎上,以極具表現力的筆法和豐富多變的現代色彩,寫實性地再現社會不同層次的現實問題、焦點問題,力求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的形式來深深打動每位觀者的心靈。特別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大背景下,現實主義油畫家在自身創(chuàng)作中,從創(chuàng)作內容上更加關注社會現實和人性美,強調賦予作品全新的立意、全新的情感,注重對油畫創(chuàng)作的意境和表現力等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從創(chuàng)作語言上堅持寫實的藝術特色,創(chuàng)造了真正意義上的現實主義繪畫藝術[6],更好地表現出現實生活中積極向上的思想內容,適應新的社會發(fā)展趨勢,傳達時代精神,謳歌現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同時給人們以全新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