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福成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新莊鄉(xiāng)中良學校,甘肅 臨夏 731200)
小學語文主要的學習任務就是讓學生打好語文基礎,從而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便利。以往教師在語文的課堂上,主要是給學生講述組詞、造句以及閱讀理解等,沒有留下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發(fā)言。雖然有教師意識到師生互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方式不恰當,沒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導致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氣氛較低沉,影響了語文的上課質(zhì)量。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應根據(jù)講課的任務采用合理方式,引導學生主動與教師進行互動。
師生互動是指教師在課堂上以提起學生的興趣為基礎,根據(jù)教學目的采用合理方式,促進學生與教師更好地交流,從而幫助學生掌握相關內(nèi)容。這種方式既符合國家提出的新教學政策,又可以在師生交流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轉(zhuǎn)變講課方式。
對于小學語文來說,師生互動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交流中,明白講課重點,從而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再者,師生互動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在溝通過程中,分析他們的語文優(yōu)缺點,制定科學方法。另外,師生互動不僅僅是針對知識進行交流,還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心情變化等進行交談,在交談過程中掌握學生的生活動態(tài),及時進行疏導,使其能夠以積極的態(tài)度加入到學習當中,提高效率。
部分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上,也積極將師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引入,但由于時間有限,通常都是教師面向全體學生,針對某個知識點提問,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考慮他們的學習心理,使得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壓力,不能積極回答問題,大多數(shù)需要教師進行點名提問,這種模式不僅喪失了師生互動的意義,還給學生的心理造成壓力,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浪費課堂時間,使其流于形式。
現(xiàn)如今我國大多數(shù)小學語文課堂上,師生互動的形式就是教師問,學生舉手回答或者被教師點名回答,無其他的互動形式,這種形式?jīng)]有結(jié)合國家提出的新教學政策,學生在課堂上只能被教師掌控,難以進行主動學習和交流。由于提問次數(shù)有限,這種單一的互動模式無法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沒有太大的促進作用。
受到我國教育形式的影響,大多數(shù)小學生對教師存有敬佩心理,在課堂上進行提問時,部分問題對那些語文基礎不好的學生來說較難,容易給這部分學生的心理造成影響。在學生答不上來的時候,教師通常會采用批評的方式進行教育,沒有從學生的立場出發(fā)進行引導,這樣的方式容易疏遠師生關系,甚至有的時候造成師生關系緊張。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不同體裁的文章,每個文章對學生的學習任務要求都不同。教師在講課時,根據(jù)課本上的側(cè)重點采用合適的手段與學生進行交流,可以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自由組隊選擇文章中適合角色進行表演,在他們選角及表演過程中,提升師生互動。如,在講《媽媽的賬單》時,課余時間告訴學生,讓他們自己選擇搭檔的同學和角色,然后給他們留下足夠的時間進行準備。在準備過程中,難免存在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這時教師可以與學生交流,指引他們解決問題,從而拉近師生距離。當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時,教師可以將學生表演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長處記下,然后在點評過程中積極表揚學生的長處,讓他們在表揚中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在表揚后,也應對學生的問題及時進行引導,并詢問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通過探討,共同解決問題。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這篇文章的印象,還有利于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好地進行師生互動。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上,主要是教師講課,學生被動接收知識的局面,教師難以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從而影響了語文的上課質(zhì)量。針對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中借助多媒體,用師生角色互換的方式,讓學生充當教師進行講課,這樣不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語文知識,還有助于促進師生之間的感情。如,在講《頤和園》時,教師在備課期間,可以將講課的大綱和學習任務羅列在多媒體課件上,并告訴學生課堂上的講課重點,然后將課件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在課下準備講課內(nèi)容。由于每個學生的語文基礎和動手能力不同,所以教師在布置任務時,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一些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和探討能夠完成的任務。在課堂上給學生留出時間讓他們進行講課,其他學生進行提問,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講課情況以及其他學生回答情況,以積分制的形式記錄,對那些積分較高的學生進行獎勵。當學生在講課的過程中存在不足時,教師也可以以學生的角色進行提問,看學生能否回答上來,當他們針對教師的問題回答比較完善的時候,教師可以不對其進行點評;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存在問題時,教師可以將這個問題用其他類似問題進行替換,以通俗簡單的提問逐步引導學生回答,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這方面的知識點,還有利于他們在教師的引導當中,促進師生之間的感情。
小學語文主要考查學生的字、詞、造句以及閱讀能力,在講課過程中可采用朗讀的方式,在朗讀過程中,通過字詞的變換,感受作者的情感變化,分析文章的發(fā)展脈絡。以往教師在語文課堂中也會應用到朗讀的方式進行教學,但是重點主要是讓學生掌握相關的字詞讀法及語句閱讀的通順程度,教師在其中起的作用是帶領學生一起進行朗讀,基本上是教師說,學生讀,師生互動的次數(shù)較少。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將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進行朗讀比賽,教師在比賽完畢后,與學生共同探討朗讀中存在的問題。如在講到古詩詞《春日》的時候,這篇文章不僅需要學生掌握相關的字詞翻譯,還要會背誦。根據(jù)這樣的學習要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組成不同的小分隊,給小分隊留下時間進行朗讀訓練,培養(yǎng)朗讀流利程度。然后每個小分隊進行朗讀比賽,教師根據(jù)發(fā)音、面部表情及感情投入等進行打分,對前三的小分隊進行獎勵,使得學生能夠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接下來的課堂。對那些在朗讀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小分隊,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增加師生互動的次數(shù)。
小學語文與其他課程有一些區(qū)別,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能力,以往教師在作文課上,通常是向?qū)W生講解題目中的寫作要點,然后留下寫作的時間,讓其自由寫作。學生寫完之后,教師挑選幾篇比較優(yōu)秀的文章在班級里進行閱讀,并指出文章中的優(yōu)點,讓其他學生學習,或挑選幾篇范文,讓學生模仿范文中的長處,這樣的講課方式使得師生互動的次數(shù)非常少,學生在作文課上也是以聆聽的姿態(tài)進行學習,沒有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分層教學。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作文課上將班上學生分成不同的隊伍,盡量做到每個隊伍的語文水平相差不多即可。然后利用作文時間,根據(jù)作文題目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和探討,解決問題。如,在講到“利用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時,由于該寫作形式對小學生來說較陌生,如果僅僅依靠教師給學生講解范文,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還不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合作學習法,給每個隊伍提出不同的問題,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進行合作解決。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走到不同的隊伍中,結(jié)合原有的問題提問,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出現(xiàn)側(cè)重點偏移,還有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每個學生寫作能力都不同,教師在提出相關的寫作問題讓學生進行解決時,盡量根據(jù)每個隊伍的語文寫作能力提出適合他們的問題,防止問題過難,導致隊伍中的學生無從下手,打擊寫作自信心,也避免問題過于簡單,喪失合作學習的必要性,浪費了學習時間,不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心理和學習方式與其他階段的學生有所不同,教師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采用恰當?shù)姆绞揭龑W生主動與教師進行交流,發(fā)揮師生交流的意義,從而提高語文課堂的上課質(zhì)量,促使自身完成新課改的語文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