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國棟 楊 濤 王 娟 和麗英 武江花 王苑伊
(昆明文理學院 云南·昆明 650222)
本研究采用定量與定性的研究方法來研究西南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民辦高校外語教師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發(fā)展狀況。采用方便抽樣的方式從云南各獨立院校的在職教師中方便抽樣抽取96人參與問卷調查。然后在這所有的教師中方便抽樣抽取14人參與后續(xù)的訪談。調查問卷采用熊陽(2005)的關于教師教學和科研能力調查表,Alpha值達到.897,問卷的信度較好,可以采用。訪談提綱主要依據(jù)教師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維度進行設問,屬于半結構式訪談。采用在線問卷調查工具問卷星來收集相關的數(shù)據(jù),并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SPSS23.0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本論文主要探討的研究問題是:(1)西南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民辦高校外語教師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發(fā)展總體狀況如何?(2)民辦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在職稱、學歷等方面是否存在差異?(3)教師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是否具有相關關系?(4)是否存在教師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預測因子?本章的結果討論將依次回答以上幾個問題。
本次調研的96位高校教師中,女教師有82人,男教師有14人,女教師占所教師人數(shù)的比重達到85.5%,而男教師占所有教師人數(shù)的 14.6%。高校教師性別比例不均衡,女教師人數(shù)普遍高于男教師人數(shù)。同時高校教師隊伍年齡具有年輕化的特點。大部分教師年齡都在39歲以下。青年教師朝氣蓬勃,語言功底較好,這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但青年教師在教學和研究實踐上需要不斷學習、積累經(jīng)驗從而提高自身的專業(yè)能力。調研教師中,教齡在5年及以下的教師占總人數(shù)的一半,另外一半的教師教齡在5年以上。這說明教師隊伍的總體教學和研究經(jīng)驗有待提高。該結果與之前調查的年齡情況相一致。教師年齡普遍年輕,其教學和研究經(jīng)驗也相對較少。
其次,民辦高校教師的職稱結構略顯不合理,高級職稱很少,中級和初級職稱較多,有的教師甚至沒有職稱。從高校教師職稱結構可以看出高校教師師資有待加強。學歷方面,絕大部分的教師剛參加工作時的學歷為碩士,有一部是本科學歷,擁有??苹虿┦繉W歷的教師人數(shù)極少。由此看出民辦高校教師整體學歷水平不高,這與公辦高校教師整體學歷水平還有著較大的差距。提高民辦高校教師整體學歷層次的問題亟待解決。教師現(xiàn)在的學歷相比初入職時的學歷有所提升,本科學歷在減少,碩士學歷顯著增加,博士學歷人數(shù)有所上升。但是教師總體學歷水平還主要是碩士。提升高校教師學歷這個任務任重道遠。
在出國學習進修方面,一半以上的教師沒有出國進修或學習的經(jīng)歷,只有少部分的教師有出國學習的經(jīng)歷。作為高校教師職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之一,高校應該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外語水平方面,教師的外語水平總體上比較良好,教師外語基本功相對來說比較扎實。對于自身的教學能力評價,大部分教師教學能力較好,基本處于良好及以上的水平。而對于自身科研能力的評價,少部分教師認為自己的科研能力較差,大部分認為自己的科研能力處于一般及以上水平。教師科研能力相比于教學能力而言,教師科研能力相對較弱一些。此次調研中的教師中,87人是專職教師,占總人數(shù)的90.6%;而兼職教師由9人,占比為9.4%。民辦高校教師大部分為專職教師,有少部分教師是兼職教師。在所有教師中,漢族教師最多,少數(shù)民族教師在所有教師中占著一定的比重。作為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民辦獨立院校,少數(shù)民族教師對學校建設具有區(qū)域特點、民族特色的院校有著重要的意義。大部分外語教師教授英語,少部分教師教授英語以外的其他語種。
教學能力方面,教師的教學能力總體上較好,教師的教學思想觀念和對教學的認識比較深刻、全面。教師的教學能力總體較強。教學手段的使用總體上比較多樣,教師傾向于使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蒲蟹矫?,教師的科研動機和興趣中等,科研條件相對一般,教師使用的科研方法總體上處于中等偏好的水平,而高校教師教研成果在四個維度中處于最低水平,說明民辦獨立院校教師在科研上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相對較少。改善和提高教師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成果成為高校建設研究型大學的關鍵。
根據(jù)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教師科研能力與年齡呈正相關關系,也就是說教師年齡越高,教師的科研能力越強。教師科研能力和教齡呈正相關關系,即教師的教齡越高,科研能力越強。而教師的職稱越高,科研能力越低。這一結論與預期研究成果有出入,需要后續(xù)深入調查和研究。在學歷相關性方面,科研能力和學歷呈正相關關系,即教師科研能力越高,其學歷相應的也越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教學能力呈顯著正相關關系,教師科研能力和教學能力呈中度相關。
調查發(fā)現(xiàn)教師的科研方法、科研興趣和動機能夠預測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師的科研興趣越高,采用的科研方法越科學多樣,那么相應的教師的教學能力越高。
同時,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能夠預測教師的科研能力。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越多樣豐富,相應的教師科研能力也相對較高。綜合兩次回歸分析結果,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不是各自獨立,而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這和 Coate,Barnett,Williams(2003)提出教學和科研可能存在的關系中教學與科研相統(tǒng)一的觀點相符合。教學和科研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統(tǒng)一體。
提高教師教學和科研能力,需要學校和教師雙方共同努力。從學校層面,學校應該支持教師以自己的學術或專業(yè)特長開展科研和教學;學校給予教師學術方面的支持,例如提供全面的文獻數(shù)據(jù)庫,為教師提供學術研究方法和項目申請方面的指導;建立定期的課程評估機制,不斷調節(jié)英語教學中的不足;學校應該加大對教師個人進修的扶持力度,包括但不限于學歷提升、職業(yè)資格培訓;學校應該為英語教師創(chuàng)造繼續(xù)學習的機會,如支持考博、出國研修、開展師資理論學習培訓活動等;加強英語教師學術梯隊的建設;加大外語類科研經(jīng)費的投入,為英語教師們搜集科研資料提供可行的途徑;學校行政教務管理要考慮教師的需求。從教師自身的角度,他們認為教師應該自覺進行自我提升,例如需要不斷更新學科專業(yè)知識,提高語言素養(yǎng);閱讀專業(yè)文獻,參加學術交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新和反思,以英語教學的理論為指導,合理運用現(xiàn)代科技實施課堂教學;新手教師向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學習;參加教師培訓。
在學校管理方面,學校應該理解和支持教師選擇和發(fā)展教學和學術方向;改善基礎設施比如網(wǎng)絡,學生的公用電腦覆蓋率,教師的教學軟硬件等等;加強師資建設,加強對于師資的教學能力培訓和課程指導;行政和教學管理更人性,適當減輕專職教師的行政任務,讓教師把精力和時間能投入到教學科研上;為教師論文發(fā)表、教材編寫、項目申請?zhí)峁┙?jīng)費支持。
教師在教學方面:教師要保持對所授課程的教學大綱和理念的不斷更新;保持更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調整為更貼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兼顧考試和過級;需要提升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教學和學術上有所突破和改變,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和需求不斷尋求新的,高效的教學模式;需要思考如何平衡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聽懂、學會”以及“完成教學任務”兩項工作。
在科研方面:教師要進行研究方法、理論知識的學習,參與研究實踐;向研究型專家學習;增強科研意識。
宏觀建議: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只是某一民辦院校教師的教師,取樣人數(shù)相對較少,今后的研究可以把研究對象擴張到整個西南邊疆地區(qū)的所有民辦院校的所有英語教師,這樣的研究結果更能展現(xiàn)西南邊疆民辦院校教師的真實情況。
微觀建議:
對于教師職稱與科研能力呈負相關的研究結果,需要進行后續(xù)的量化或者質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