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雨
(上海大學 上海 200444)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國家興。年輕人強大,國家強大。年輕一代有理想,有技能,有責任。國家有未來,民族有希望”,大學生肩負著為祖國繁榮昌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高校是傳播先進科學文化知識、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的主要陣地。高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
短視頻是一種新興媒體,是互聯網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產物。短視頻的傳播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和政治取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短視頻不僅可以為大學生提供正面的視頻內容,豐富他們的視野,而且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了負面影響,導致他們傳統的、正確的價值觀被扭曲。大學生雖已年滿18歲,高等教育認知水平較高,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自我發(fā)展意識不清晰,自我評價容易跟隨他人評價,對其價值觀產生影響。
“紅色文化”與短視頻形式相結合,使學生掌握短視頻制作技巧,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讀“紅色文化”,制作“紅色文化”短視頻,傳播“紅色文化”,形成學習“紅色文化”的氛圍圈,從而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價值觀?,F在手機已經成為大學生的必備品,每個人都有一部手機?,F在手機的配置越來越高,尤其是手機攝像頭的配置,可以滿足基本的視頻拍攝。大學生也是具備短視頻拍攝和發(fā)布技能的。
“紅色文化”是革命戰(zhàn)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在統一民族解放思想的積極影響下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教育資源。它具有濃厚的地域色彩、歷史底蘊和時代特征。紅色是老一輩革命家在革命戰(zhàn)爭中創(chuàng)造的具有深厚積淀的文化遺產。它是新時期文化和革命傳統繼承、豐富和發(fā)展的基礎。它也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大學生有學習和繼承“紅色文化”精神的義務。以大學生自身為傳播中心,結合“紅色文化”內容,發(fā)布“紅色文化”短視頻,輻射大學生群體,達到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價值觀的目的。
以“紅色文化”短視頻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價值觀的引導為基礎,形成了一種新的教育方向,使“紅色文化”滲透到大學生的心理中,使他們成為“紅色文化”的制造和傳播的主體。利用短視頻“短、準、易制作”的特點,結合“紅色文化”的內容,實現“學、做、傳”的一體化,引導正確的價值觀,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穩(wěn)定發(fā)展。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很多,如思想政治課、主體日活動、參觀紀念館等,“紅色文化”宣傳形式多種多樣,如紀錄片、新聞等,但有關“紅色文化”的短視頻并不多見。然而,大學生不能判斷他們的視頻內容。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結合“紅色文化”的內容制作短視頻,既能得到網友的認可,又能得到大學生的參與和反饋,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引導大學生正確的思想價值觀。
大學生有相對空閑的時間,基本掌握制作短視頻的基本技能。大學生可以利用很多零碎的時間。除了觀看“紅色文化”短視頻外,他們還可以嘗試制作和出版“紅色文化”短視頻。要擔負起傳播“紅色文化”的責任,增強發(fā)自內心的使命感。
與其他媒體平臺不同,短視頻具有更強的時效性和交互性,能夠及時更新,產生實時互動。短視頻制作方式簡單,內容與“紅色文化”相結合,能及時“善用紅色資源,弘揚紅色傳統,傳承好紅色基因”,培養(yǎng)具有合格政治素質的大學生。
教育內容是教育的基礎和前提。沒有豐富的教育內容,就談不上教育。首先,“紅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內涵,如革命時期的紅船精神、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改革精神、抗洪精神、女排精神等。將這些精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相結合,可以將單純的文本知識升華為精神力量,賦予教材深層次的內容。其次,“紅色文化”包括建設時期留下的革命遺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偉人故居等物質內容。這些物質文化以直觀的建筑和場所為載體,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教材。最后,“紅色文化”還包含制度文化。如政治、經濟、文化制度、國家管理制度、法律法規(guī)等,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素材,這些制度文化可以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教育方式是將教育內容具體化為學生行為的橋梁。因此,教育模式是否得當,是影響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凹t色文化”具有豐富的載體,有助于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首先,它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了多種教學形式。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除了必要的課本知識講解外,還可以利用短視頻為學生播放“紅色文化”電影、紀錄片和“紅色文化”電視劇。同時,參加過革命和建設的有影響的人可以走進教室,向學生講解。其次,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多元化的視角。校園文化氛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通過校園文化專欄宣傳和講解紅色廢墟、革命人物等,讓學生體驗和感受這些“紅色文化”精神,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最后,為學生走出課堂進行實踐提供了平臺?!凹t色文化”中的革命遺址和紀念館,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課外實踐的平臺,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紅色文化”的魅力。因此,可以通過對校園文化的體驗和體驗,來擴大對校園文化的影響。
教育效果是衡量教育成功與否的重要尺度。因此,檢驗一所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效,主要取決于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目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主渠道進行。課堂演示大多是對課本知識的講解,也會有一些視頻作為輔助理解。但由于學生都是坐在教室里聽或看,不能有很好的現場體驗,往往在課后就上課的內容,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明顯。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使教學方法從簡單的課堂知識講解,變?yōu)楝F實的“紅色文化”廢墟,讓學生直接感受到、身臨其境,從而達到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
“紅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價值。因此,要把“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校園文化和網絡平臺,發(fā)揮“紅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紅色文化”,必須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首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深入挖掘紅色文化,提高教學能力。教師要深入了解“紅色文化”中的歷史遺跡和重要事跡,結合思想政治理論教材中的知識點,激發(fā)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增強學生對“紅色文化”的具體理解,從而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比如在講解過程中,可以利用紅色電影、紀錄片等視頻和紅歌,為學生產生更直觀、立體的感受,幫助學生更好地提煉“紅色文化”的核心理念,使他們的思想得到一定程度的升華。讓大學生要自覺學習“紅色文化”,增強對“紅色文化”的認識。大學生在學習紅色文化的過程中,應認同黨領導下的“紅色文化”,具有高度的自覺性。參觀革命遺址、紀念館,觀看紅色電影、電視劇,在網上搜索“紅色文化”相關知識,增加對“紅色文化”的了解,更好地了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內容,提高學習效果。
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在校園環(huán)境的影響下,大學生的思想行為會受到影響。因此,要重視校園文化的影響,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校園文化之中。首先,院校要組織各種校園活動。比如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辯論賽、演講比賽、征文比賽等,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自覺學習“紅色文化”知識。其次,院校要運用多種方式宣傳“紅色文化”。“紅色文化”可以通過校園廣播電臺、文化宣傳欄、校園橫幅等方式進行宣傳,“紅色文化”也可以利用自己獨特的國家博物館的相關內容進行宣傳。最后,院??梢远ㄆ谘堁芯俊凹t色文化”的學者或在國家發(fā)展過程中有重要經驗的學者講課。通過講座,講解專業(yè)、深入的“紅色文化”知識及其豐富的經驗,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給予他們情感共鳴,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大學生頻繁使用網絡,這為“紅色文化”融入網絡平臺提供了契機。首先,院校在網站上增設了“紅色文化”欄目。學生們經常瀏覽學校的網站。通過開設“紅色文化”欄目,學生一進入網站就有意識地被網站吸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瀏覽意愿。第二,全國高校設立專屬微信公眾號和微博賬號。通過對“紅色文化”的定期宣傳,學生可以更多地了解“紅色文化”,并被其感染,轉化為外在行為。最后,為院校創(chuàng)建“紅色文化網站”。院校根據多民族學生自身特點,將不同民族的歷史與“紅色文化”相結合,貼上生動的圖片,形成視覺沖擊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們還可以組織網上“紅色文化”和民族知識競賽,以“我的民族與紅色文化的起源”為主題的短視頻比賽。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感受“紅色文化”的價值,并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產生影響。
“紅色文化”是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價值。因此,要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的豐富內涵,將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校園文化和網絡平臺中,對大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達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