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余波?!边@樣一位充滿人性光輝的北宋大儒總是潔身自好,胸懷赤子之心,踐行著為政之德,終成大器。他既有“吟余小立闌干外,遙見樵漁一路歸?!钡拈e情雅致,也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君子之風。
他,就是周敦頤。
黃新姿先生創(chuàng)作的長篇歷史小說《大宋清官周敦頤》一書,以周敦頤官場沉浮為主線,彰顯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之風,樹千秋廉潔官員的標桿形象。閱讀此書,可以為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文化建設、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fā)。周敦頤仕途三十載,先后輾轉十余地做官,不管身處何位,也能正如其《愛蓮說》所自勉,以洗冤澤物為己任,剛正不阿,一身正氣,克己奉公,廉潔自律,贏得了百姓的廣泛贊譽。
嘉祐六年,周敦頤出任虔州通判,當地倉官循“慣例”發(fā)放米糧,周敦頤吩咐隨從將多發(fā)的米退回,并對倉官說:“身為朝廷命官,豈能損公肥私?從今往后,要廢除慣例,按規(guī)定辦。”好一個潔身自好、一身正氣的周敦頤!
時任轉運使王逵,是一名酷吏,想要處死一名律不當斬的囚犯。懾于權勢,眾人都不敢同他爭論。只有周敦頤據理力爭,堅持按律量刑。王逵不聽,周敦頤憤怒地把笏板重重摔在地上,準備辭官以示抗爭,并氣憤地說:“這難道就是為官之道嗎?用殺不該處死的人來取悅上級的事情,我做不了!”王逵聽后終于省悟,免了該囚犯的死罪。事后,王逵對周敦頤刮目相看,并多次向朝廷舉薦他。好一個據理力爭、敢于直諫的周敦頤!
周敦頤的親侄子仲章想求個一官半職,公私分明的周敦頤堅守為官底線,拒絕在衙門安置自己的親侄兒,并教導他:“做人要堂堂正正,光明磊落?!边€寫下“老子生來骨性寒,宦情不改舊儒酸。停杯厭飲得醪味,舉筋常餐淡菜盤。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贏得夢魂安。故人欲問吾何況,為道舂陵只一般”來警醒自己。好一個“官清贏得夢魂安”的周敦頤!
作為欽點提獄,周敦頤微服私訪端州時,以“端硯雖好,也有人不愛”的凜然正氣和奸佞斗智斗勇。臨行前,百姓紛紛送禮以表感激之情,一身正氣的周敦頤卻將禮物標記姓名,一一退回。百姓們見他不收,便不肯離去。無奈之下,周敦頤收下一位老伯遞上的一碗端溪清水,一飲而盡。好一個“只飲端溪水一杯’的周敦頤!
周敦頤的一生是“智者”的一生、“德者”的一生,更是“廉者”的一生。他用一生踐行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歷來講究的內外兼修。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周敦頤正如他喜愛的蓮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潔身自好、淡泊名利的周敦頤如同標桿一般鞭策著我們要始終保持心靈的純潔。黃庭堅稱其“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他的清正廉潔必將同夜空中的明星一般,指引我們一代又一代人昂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