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大的青少年朋友:
大家好,我是一名學生!隨著法制社會的建設,作為青少年,我們應對法律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接下來,我就“與法同行,做遵紀守法好學生”這一主題提出倡議!
法律伴隨著我們的一生,盧梭曾說:“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边@句話對法律作出了最好的詮釋:自由意味著自主,但自由并非為所欲為,而是服從社會訂立的規(guī)矩。明代李贄提出,人本應有自己正當?shù)乃接?。的確,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小我”,但對違法行為“有意而為之”便是不被寬恕的,因為這些行為是在損害公共安全、浪費公共資源、破壞社會公平。因此,違法者會因踐踏社會規(guī)則而受到法律的制裁,人們也會對違法行為敬而遠之。
法治社會不容煙云繚繞,不許霧失樓臺。因此,我倡議:青少年要與法同行,在法治之道上學法、用法、勇?lián)厝?!用遵紀守法向社會致以崇高敬意!
一、法治社會需要我們躬體力行地學法、實踐。
就我個人而言,我為何能夠如此放心地在社交網(wǎng)絡上發(fā)表原創(chuàng)作品呢?因為我知道,公民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受到法律的保護,未經(jīng)作者同意的轉(zhuǎn)載是不被允許的;為何我不在朋友圈“曬”伙伴出游的合影呢?因為我明了,按照《民法典》,私發(fā)朋友合照等于侵權(quán)……如果我們好好學習法律并加以致用,那么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為自己維權(quán)、對他人負責”的效果。
二、守法需要我們承擔起社會的責任。
你還記得嗎?陜西珍貴的丹霞地貌被游客隨意破壞導致留下了永恒的傷疤;寧波一游客因逃票進入動物園被老虎撕咬,而后老虎被槍斃;有著800年歷史的人類文明遺產(chǎn)巴黎圣母院因為參觀者遺留一個小小的煙頭而付之一炬。法律明確規(guī)定,損害歷史文物、公共財產(chǎn)的人必將付出嚴重的代價。對青少年而言,我們應勇于承擔社會的責任,遇到不文明甚至違法行為時,我們應化身為守護者去善意地提醒、友好地制止。
尼采曾說:“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同學們,我倡議,我們青少年應與法同行,做遵紀守法的好學生!希望在法之正道上,我們都能夠“胸中有丘壑,立馬振山河”!
倡議人:小M
2020年10月7日
【教師點評】文章以宣傳建設法制教育為中心,作者巧妙地運用倡議書這一文體,旁征博引,利用盧梭和李贄的觀點進行辯證分析,文章觀點清晰,又具有強烈的個人色彩,可讀性強。(指導老師:蔡潔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