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潔
【摘 ?要】 ?《體積的認識》是新課標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個重要概念教學。它是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次巨大發(fā)展和飛躍,基于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和認知思維特點,教師注重了教學內容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動手操作與實驗觀察相結合,努力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關鍵詞】 ?體積;占空間;大小
【教學設計賞析】
一、在情境中,導入“體積”
師:同學們,你們聽說過“體積”這個詞嗎?你認為什么是體積?你想了解哪些有關體積的知識?生回答。
師板書課題:體積的認識。
【設計意圖 】了解孩子原有的知識結構,有針對開展教學。通過學生的回答,發(fā)現學生對于“體積”的認知和“面積”有混淆的地方,因此在下面的教學中教師要重點對于“空間”的體驗入手。
二、在實踐中,認識“體積”
1.故事激趣
(1)談話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烏鴉喝水”的故事嗎?誰能上來講一講?(學生上來講故事)
師: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生1:烏鴉把石頭放進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來了,這樣烏鴉就喝到水了。
師:為什么把石頭放進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來了?
教師總結提升:引導學生說出石頭占了水的空間,所以把水擠上來了。
(2)實驗
師:石頭真的占了水的空間嗎?我們再來做個實驗驗證一下:如果將滿杯水倒入裝有桃子的杯子,結果會怎樣?為什么?生:觀察,說明原因。
教師總結提升:物體占有空間。(板書)
(3)揭示體積概念
師:對,第二個杯子裝不下第一個杯子的水,是由于桃子占了水的空間。同學們請大家用手在書桌的抽屜里摸一摸,說說有什么感覺。
師:請把書包放進抽屜,再用手摸一摸,現在又有什么感覺?
生1:手在抽屜里活動起來不方便了。生2:手要從書包縫里才能放進去。
師:這是為什么?生3:因為書包把抽屜的空間占了。
師:對,剛才桃子把水擠上來,書包把抽屜的空間變小了,都說明物體占有一定的空間。那你們知道桃子和書包誰占的空間大嗎?
生4:書包占的空間比桃子大,因為書包大,桃子小。
師出示圖片,問:你們知道這些物體哪個占的空間大?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提升: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而且所占的空間有大有小。教師們把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作物體的體積。(板書)
師:誰能說說什么是洗衣機的體積?什么是影碟機的體積?什么是手機的體積?學生回答。
教師提問: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所看到的任意物體的體積。(熟練體積的概念)
師:同學們的桌子上放了許多物體,與你的同桌做比較,說一說誰的體積大?
(4)辯論——哪堆鋼管的體積大,為什么?
【設計意圖】認識體積的概念。從“物體的體積所占空間的大小”這一意義出發(fā),層層深入,最后通過將“每根鋼管的體積”作為“體積標準”。讓兩種不同觀點的孩子分別講解自己的觀點,在對比發(fā)現中找到答案,鞏固對體積概念的理解。
2.在探究中,感受“體積”
師:同學們請用4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一擺,你能擺出多少種不同的形狀?你有什么發(fā)現?
學生小組合作拼擺,教師巡視。小組上臺展示。
教師總結提升:體積都相等,就是看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形狀改變,體積不變。
【設計意圖】 學生在探究中感受“體積”概念,讓學生明確:只要物體所含的體積單位沒變,體積就不變。
三、在練習中,鞏固“體積”
1.判斷
(1)電腦的體積比手機的體積大。( ? ? ? )
(2)兩根木棒長度一樣,他們的體積就一樣。( ? ? ? )
(3)把一塊橡皮泥捏成一個圓形,它的形狀變了,它的體積也變了。( ? ? ? ?)
2.選擇適當的答案填空
①面積 ? ?②體積 ? ?③周長
(1)要為一塊菜地圍籬笆,需要多長籬笆是求這塊菜地的( ? ?)。
(2)要知道一個籃球場地面有多大,是求這個籃球場地面的( ? )。
(3)一個無蓋木箱占的空間有多大,是求木箱的( ? ?)。
引出體積、面積、周長三個概念的比較。(課件)
【設計意圖】周長、面積、體積概念的區(qū)分。
四、在拓展中,提升“體積”
師:同學們想一想,在桃子實驗中,水杯中剩下的水的體積相當于哪個物體的體積?
【設計意圖】首尾呼應,引導學生明白水杯中剩下水的體積相當于桃子的體積。學生通過實驗直觀為后面容積的學習打下基礎。
五、在總結中,升華“體積”
1.什么是物體的體積?
2.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還了解到哪些關于體積的知識?引出體積單位的教學。
【設計意圖】總結提升,幫助學生回憶,通過一幅圖把周長、面積、體積的概念表達出來,為下面學習體積單位打基礎。
【課堂評價】
一、利用大問題觀進行“問題導學”,注意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
教師在導入部分利用一個問題串,不僅展現學生的原有認知,啟發(fā)學生思考,而且在課堂結尾,設計讓學生再說一說對體積的認識,完整展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二、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時間,幫助學生積累基本活動經驗
教師抓住學生喜歡科普知識和聽故事的年齡特征,從《烏鴉喝水》的故事導入,并通過實驗演示、觀察物體,讓學生比較它們所占空間大小,很自然地引出了體積的概念。
三、關注幾何直觀,關注知識遷移
在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從空間——物體占空間——物體占空間有大有小——物體的體積,讓學生們在實驗中,總結提升、水到渠成。同時,在練習中,設計對比體積、周長、面積三個概念的區(qū)別,并通過手勢、課件展示等多種方法,幫助學生合理區(qū)分概念,建立正確的體積認知。
四、注重學生小組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落腳問題解決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列舉身邊實例,激發(fā)學生欲望,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活動中,互相幫助、互相啟發(fā),理解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習氣氛更是達到了高潮,教學效果良好。
五、教師以退為進,把課堂還給學生
教師放手讓孩子們動手操作、交流辯論,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語言來教育自己,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營市勝利第五十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