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維維
書法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書法是在寫字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藝術形式,是中華民族獨樹一幟的藝術瑰寶。為夯實學生書法功底,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筆者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著力使文化、審美、育人等在書寫活動中融合共生,讓小學書寫活動豐滿起來。
漢字,是人類智慧的起源,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和燦爛文化。教師在指導學生書寫漢字的同時,不妨有意識地讓學生了解一些漢字文化,讓書寫活動蘊含文化張力。
指導學生書寫漢字,除了弄清音、形、義,我們還應適度引導學生走向文字的背后,知曉它的內涵。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筆者在指導學生書寫“龍鳳”時,還帶領學生一起尋找傳說中的龍鳳,知道了龍鳳的由來及其稱呼的意義;一起了解文字中的龍鳳,誦讀與積累了成語、名句、對聯,理解“龍鳳”的寓意,明白了龍鳳不僅象征著高貴、祥瑞、喜慶、華麗、出眾,其實還有很多美好的寓意等著我們去探索、發(fā)現;一起探討生活中的龍鳳,從人名、地名、衣食住行中去了解身邊的龍鳳文化。如此一來,學生習得的不只是“龍鳳”二字的書寫技巧,心中流淌的還有中華民族的龍鳳文化。
為了讓學生了解漢字文化,讓漢字書寫活動更有趣味、更有意義,我們可以組織學生舉辦一些漢字趣味交流活動,在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漢字的趣味兒。筆者結合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教材內容,組織了一次趣味漢字交流會。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通過查找圖書、網絡搜索、請教別人等方式進行活動材料的搜集,收獲頗豐。交流會中,學生展示了文字猜謎、分享了漢字故事(笑話)、積累了漢字諧音歇后語,還了解了形聲字的造字方式……活動的舉行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漢字文化的趣味兒,產生出了解漢字、書寫漢字、探索漢字的愿望。
指導學生書寫漢字,不僅要寫出漢字的形,更要寫出漢字的神。因此,語文教師不妨拓寬學生視野,帶領學生走進漢字歷史,搜集資料、實踐調查,進行主題探究,撰寫漢字研究報告,提升學生獲取信息、運用信息開展研究的能力。筆者曾引導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一種字體進行探究。班級中李同學就“楷書”的歷史進行了研究。他從什么是楷書、楷書的特點、楷書的起源、楷書在漢字字體演變中的意義以及楷書的書法家代表等方面進行了探究,撰寫了研究報告,對楷書的歷史進行了一次較為全面和深入的探究。通過這次探究,相信他今后書寫的楷書會更具神韻,同時對促進班級中其他同學探究漢字歷史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與引領作用。
魯迅先生說過:“漢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庇纱丝梢?,漢字需要我們引領學生用耳、用眼、用心去慢慢地品,細細地賞,靜靜地寫,在充滿情趣的書寫活動中感受漢字的美,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
眾所周知,不同的字體各領風騷:楷書字形方正,規(guī)整平直;隸書蠶頭雁尾、一波三折;行書端正平穩(wěn),放縱流動……不同書法家的作品也有著不同的意蘊:顏真卿的書法圓勁深厚,頓挫有力;王羲之的書法筆法精妙,骨格清秀;柳公權的書法結體遒勁、字字嚴謹……我們可帶領學生品字賞帖,了解和掌握其用筆特征和結體特征,悟其神韻,讓學生產生臨摹的意念,從而書寫領會不同字帖的不同特點。蘇軾認為,各人書寫雖有工拙之別,但卻無法掩蓋其道德品質差異,也就是說“書如其人”。如此,對書法大家的作品,觀其形,悟其神,通過書法實踐,讓學生逐步領悟書法家的人格魅力和可貴精神。
荀子曰:“好一則博?!毙W生初學書法,可以通過聽書法家的故事,認識、了解書法家,然后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選字品帖,專心致志練下去,寫熟了,可再換其他字帖,博采眾長。為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教者在一次書法課上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準備了多個資源包,有隸書、楷書等字體的書法作品,有王羲之、顏真卿等書法家的多幅作品,還有課堂上需要練習的漢字書寫視頻,等等。學生可以通過掃描識別二維碼、點擊鏈接等方式,欣賞自己喜歡的作品,學習自己需要的相關內容,然后再進行書法練習,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社團活動一直是學生培養(yǎng)興趣、發(fā)展特長、張揚個性的主陣地。筆者所在的如城實驗小學,凡是對書法感興趣的同學都可以參加年級書法社團,通過平時的練習有了一定書法基礎后再參加學校的書法中心社團。在社團活動中,有專業(yè)的書法老師傳授書法基本知識,提高學生書法水平;指導正確的坐姿、立姿、執(zhí)筆姿勢,習得良好的書寫習慣;引導感受書法的藝術美、氣韻美、意境美,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總而言之,就是要增強學生的書法情趣,讓學生在書法活動中愛上書法、練習書法、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書法社團的學生還可以與水墨繪畫、經典朗誦、傳統器樂等社團進行合作,在活動中展示書法藝術特色,傳承優(yōu)秀傳統文化。
書法講究“字外功”,練字也練人,常常被人用來形容“君子之道”。作為一名小學生理應寫好中國字,讓認真書寫成為一種習慣,把寫好漢字作為一種責任,在書寫活動中磨煉耐心、鍛煉恒心、錘煉意志,讓良好習慣的定力在人生的長河中徐徐流淌。
課堂是掌握方法、寫好漢字的主陣地。寫字課首當其沖,學生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學習如何起筆、行筆、收筆;如何去呈現方圓、輕重、緩急;如何去詮釋書法的方圓跟做人、做事的原則性與靈活性的融通交匯,結構與筆法的有效結合,外在的形式美與內在的精神美的并存融合……學生在書法課上掌握了這些“童子功”,就意味著掌握了書法打底的技能與方法。語文課中的寫字訓練應該保持常態(tài)。語文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寫字示范,比如生字書寫的示范、課堂板書的示范,行款布局的示范等等,這些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書寫產生很大的影響。由此可見,教師要扎根課堂,夯實學生的書寫功底,為學生打好人生底色。
引導學生把字寫好,不僅僅是書法、語文教師的責任,也不僅僅只局限在書法課、語文課上。把字寫好需要所有學科“齊頭并進”“齊抓共管”,教師需要適時提醒學生注意書寫姿勢,做到提筆即練字。俗話說得好“字如其人”,學生不僅要練習把字寫得合乎規(guī)格、規(guī)范,也要講究個人衛(wèi)生,書寫時不隨意涂改,保持本面清潔。各門學科都應該把書寫作為作業(yè)質量評價的重要指標,同時可以通過個人自薦、教師推薦、同學互薦等方式,選出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美觀的學科作業(yè)進行展示,以點帶面,營造書寫訓練的氛圍,引導全體學生認認真真寫字,堂堂正正做人。
葉圣陶先生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習慣,他說:“我們在學校里受教育,目的在養(yǎng)成習慣,增強能力。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還是養(yǎng)成習慣。”書寫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的優(yōu)良載體。教師應該運用好這個載體,并將寫字與閱讀相結合,堅持不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比如,我們可以指導學生選擇以經典詩歌美文為內容的字帖,一日一帖,將讀詩賞文與書寫訓練合二為一,不急功近利,專心致志堅持練下去。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耐心、細心、恒心以及意志力,踏踏實實、勤學苦練,使這些優(yōu)秀的學習品質最終匯成習慣的定力,讓學生受益終生。
咱們中國文字的背后孕育著燦爛的民族文化,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在教育教學中努力讓漢字文化、審美教育、寫字訓練進行牽連、融合、共生,讓小學書寫活動不斷豐富、豐實、豐滿,讓學生從小寫好中國文字,傳承中國文化,做自信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