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漢沽管理區(qū)第四小學 么志凱
詞語是語文教學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語文教學中,只有學生理解了詞語的意思,才能準確把握文章的大意,才能精確探究文本的道理。因此,詞語教學有著“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審視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對詞語教學的漠視隨課可見,或是根本不予理睬,一讀滑過;或者處理乏味枯燥,照搬工具書草草了事應付而已。如何進行詞語教學,讓本該情趣盎然的詞語發(fā)揮出應有的生命活力,讓語文課堂因詞語教學的藝術化的處理而增彩。筆者不揣淺見,結合教學實踐,就小學詞語教學的方法進行梳理,期許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有所助益。
讀,是小學語文教學最經(jīng)濟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學生理解文本后傳遞情感的方式,正所謂的朗讀出情感,默讀出思想。一行行平行的文字被讀者的心智轉(zhuǎn)換成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朗讀時,詞語的內(nèi)涵此時已被學生理解了,此刻的詞語意思不是工具書上的標準化的解釋,而是一種情感的呈現(xiàn)。正是因為學生有了對詞語的深刻理解,才能有如此深情的朗讀,如果學生對詞語的意思理解不透,很難有如此入情入理的朗讀。
例如,教學部編本小學語文二年級《我是什么》,課后習題訓練讓學生讀一讀,體會加點詞的意思。例句是“到了冬天,我變成了小花飄了下來,人們又叫我‘雪’”。學生在朗讀時,將“飄”字讀得又輕又柔,仿佛眼前看到了無數(shù)花朵輕輕地、柔柔地從天而降,紛紛揚揚。正是學生讀的時候能夠?qū)Α帮h”字有準確的理解,讀的時候才會有滋有味。
教學中,盡管教師可以采用其他方法來體會加點詞的意思,但教師卻采用了朗讀的方式進行,不僅符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而且也讓學生懂得了這個詞語的情感色彩。正所謂的“朗讀也是一種理解”。
兒童天生好動,喜歡用肢體語言表達情感,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個恰當?shù)氖謩?,都能傳遞出學生內(nèi)心的聲音。教師要抓住學生這一特點,借助有效的表演來理解詞義的意思,將詞語的內(nèi)涵通過形象的動作神態(tài)等表現(xiàn)出來,較之簡單的說教或通過工具書等方式理解詞語意思,效果迥異。
例如,教學部編本小學語文《狐假虎威》,文章在描寫狐貍和老虎時,用了好多詞語,描寫狐貍時有“神氣活現(xiàn)、搖頭擺尾、大搖大擺”,描寫老虎時有“東張西望、半信半疑”。教師在處理這些詞語時,采用表演的方法,通過學生讀后表演,將詞語的意思通過肢體語言表現(xiàn)出來,整個表演,將詞語的意思形象逼真呈現(xiàn)出來,同時學生將自己的理解巧妙嵌入表演之中,將狐貍和老虎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表演出來,這樣理解詞語有趣,教學過程有趣,效果極佳。
教學時,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實際,對一些表現(xiàn)感極強的詞語可以通過表演的方式進行處理,不僅能有效理解詞語的意思,同時在表演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提振學生表演的信心,可謂一舉多得。
演示是理解詞語的一種便捷直觀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的現(xiàn)場演示,讓學生目睹現(xiàn)象,親歷過程,形象化地理解詞語意思,深化詞語的表象認識,對學生今后用詞表達有較好的幫助。
例如,教學部編本小學語文《烏鴉喝水》,文中寫水“漸漸地升高”,其中對“漸漸地”詞語理解就可以采用演示法幫助學生理解意思。教師將備好的小石子一粒一粒地投入半瓶水的瓶子中,水隨著小石子的不斷投入,觀察瓶中水的變化,水漸漸地升高了,也就直觀形象地感知到“慢慢地”的意思了。理解詞語的過程清晰可見,不用說教,這樣理解詞語方法——有味。
伴隨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在教學中已經(jīng)廣泛使用,給小學語文課堂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多媒體強大的功能,將詞語的意思、表達意境通過多媒體能夠直觀地再現(xiàn)出來,還原詞語的本意,讓學生看得清楚明白,形象感、現(xiàn)場感極強。
例如,教學部編本小學語文《秋天的雨》,文中第二段“五彩繽紛”理解就可以采用多媒體?!拔宀世_紛”一詞抽象、難懂,即使是通過查字典理解,也是從理性的高度解讀詞語的意思。如果將“五彩繽紛”還原成一幅幅豐收的畫面通過多媒體呈現(xiàn)出來,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就豐富了,就直觀了,就有情景了。當多媒體呈現(xiàn)出:“黃色的銀杏樹、紅紅的楓葉、金色的田野、美麗的花朵……”色彩斑斕交織一起,學生們已經(jīng)輕松地理解了“五彩繽紛”的意思,而且在學生的頭腦中也留下了一幅五彩繽紛的畫面。
教學中,教師將一些難理解的詞語巧借多媒體來進行解決,利用多媒體豐富圖景,將抽象的詞語理解變得具體可感,達到高效理解詞語的意思。
總之,詞語的理解方法很多,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實際、學生實際、教師實際,有選擇、有重點地使用,力圖將詞語的理解深入淺出,讓每個詞語的理解后都能深入學生的內(nèi)心,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文,為今后的言語表達打下堅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