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除了要求讓學生習得豐富的語文知識之外,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任務,就是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增強學生語言運用意識,并將其轉化成為具體的行動,從而增強學生人文素養(yǎng)。葉圣陶生活教育思想給小學作文教學指明了正確的方向,要求教師以生活教育為出發(fā)點,指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善于從生活中取材,將生活感悟融入到創(chuàng)作中,保證寫出來的文章真實、生動和感人,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與整體寫作能力。
以葉圣陶生活教育思想為指導,將其融入小學作文教學中,首先需要對這一教育思想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在品味其深刻內涵的同時,有針對性地科學恰當?shù)匕阉谌氲浇虒W當中,作為作文教學改進和調整的方向。葉圣陶先生特別指出,作文和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lián),假如一個人的生活足夠充實,那么這個人創(chuàng)作的文章也非常充實。透過這樣的生活教育思想,我們可以深刻品味到的是小學階段的學生要真正寫好作文,就要用心感受與體會生活,并在一系列的生活經歷當中思考學習。
教師要將葉圣陶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作為改進作文教學的引導,鼓勵學生深入了解與體驗生活,并善于在生活中找尋寫作素材。例如,在對風景描寫進行教學指導時,教師可以選擇學生非常熟悉的地點,比如學校、公園等引導學生回憶自己見過的景色,先讓學生用白話將自己看到的風景表達出來,并要求學生講得越細致清楚越好,之后再指導學生回憶語文課學習當中學到的一些優(yōu)美詞語,替換簡單直白的表達,使表達措辭更書面化,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學生寫作能力無法在朝夕之間形成,讓學生進行持續(xù)不斷地積累,也要讓學生在廣闊生活中處處留心。作文中的情感與思想都來源于生活體驗與感悟,這既是葉圣陶生活教育思想的體現(xiàn),又是改進當前的語文作文教學,使其更契合小學生成長特點的做法。
在作文訓練中,教師要著重指導學生養(yǎng)成全面觀察生活的習慣,特別要利用好學生好奇心強與求知欲旺盛的特點。不過小學生雖然好奇心強,什么事都想要體驗,但常常卻不能夠堅持下來,做好一件事也缺少堅定信念與耐心。這就要求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引導學生找尋自己的興趣,訓練學生的耐心程度與細心程度,讓學生學會觀察與審視自我世界,為學生高質量寫作提供幫助。
要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就要讓學生抓好小事和細節(jié),生活中的點滴都不能放過。身處在生活中,學生可以觀察居住環(huán)境、道路、賣棉花糖的大叔、賣氣球的老奶奶,可以體會父母對自己的關心關愛。只要留心觀察,就能夠發(fā)現(xiàn)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美好,而將這些點滴的美好聯(lián)系起來,就會成為重要的資源庫。
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并養(yǎng)成觀察生活的習慣,從中累積豐富的創(chuàng)作素材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只局限在這一方面。教師還需要指導學生把觀察到的事物轉化成個人的體驗,也就是將看到的事物轉化成情感,然后再把情感用在語文學習中學到的字詞、寫作方法等轉化成文字表現(xiàn)出來,這正是葉圣陶生活教育思想給作文教學帶來的重要啟發(fā),也是教師在作文指導中需要把握的一個方面。
在實際的寫作活動中,教師要主動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內心體會和感受轉化成為文字,并對不恰當?shù)牡胤竭M行修正,消除學生對寫作的恐懼心理,增強學生寫作的信心。在要求學生把內心體會和文字描述相銜接時,教師要善于組織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活動中累積體驗與感受,這有利于內心體會和文字描述的銜接。比如清明節(jié)教師帶學生去烈士陵園掃墓,回到學校之后要求學生用寫作的方式記錄自己的感想與體會。
寫作和生活實踐的結合,已然成為當下必然的趨勢,而且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已經告訴我們,語文學習的過程特別寫作是一種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實踐活動,只有讓學生深層次地體驗和感悟生活,才能有更加強烈的表達欲望,進而創(chuàng)作出高質量的文章,表達出對生活的感悟。
葉圣陶生活教育思想中提出的生活教育精華指出,作文教學應該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深入生活進行觀察和積累,然后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文章,體現(xiàn)出對生活的感悟與思考,這將大大提高作文指導的效率,有效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和寫作技巧,最終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