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市西門小學 尤紅英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fā)展,小學語文要在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的影響下,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教師只有抓住語言表達的三要素,即精準性、簡練性、流暢性,才能讓學生打開話匣子,使其想說、會說、愿說,能清晰地表達自身的觀點和想法。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也是思維的結果。對于小學生來說,表達能力關系著其能否展現(xiàn)自我內心世界,能否合理表達自我觀點。小學語文是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要課程,小學語文本身的學科特性決定了小學生能在文化氛圍的熏陶中學會表達自我。
語文包括語言文字、文章和文化,而語言又包括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口頭語言教學是教學實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如今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口頭語言的教學并沒有落到實處。小學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最好時期,因此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時期,只會寫、不會說不能達到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在面試、工作中,口頭表達能力無疑是一個人最重要的部分,缺乏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將很難在社會中生存下去。因此,語文教師在自己的日常教學中,應當緊抓語言表達的三要素,打開學生的話匣子,讓學生都學會、學懂真正的說話,讓學生從小就能感受開口大聲說出自己想法的愉悅性,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為教師自身的語文教學提供了便利,提高了課堂的教學質量。
學生在小學時期并沒有很大的知識儲備量,很多字不認識,因此經常會出現(xiàn)說話說到一半突然停住或者不能清晰表達自己想法的情況。所以教師應當針對這種情況制訂相應的教學方案,讓學生能正確地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小學時期接觸的人和事物比較少,許多學生不敢開口說話,在與別人語言交流過程中,往往不愿意開口說話。教師在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的時候,應當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解決問題,告訴學生開口說話的好處,一步步地引導學生開口表達自己。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聽到一些低俗的話,久而久之會形成印象,然后在與人交談的過程中使用。教師在聽到學生有類似話語時應當及時糾正他們的錯誤,不應當讓其養(yǎng)成習慣。還有一些學生會因為從小比較受寵而很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一不小心就對別人發(fā)泄,不僅使得同學之間關系惡化,還會養(yǎng)成不良習慣。教師在發(fā)現(xiàn)類似問題時要耐心解決,努力讓學生養(yǎng)成開朗、樂于助人的品德。
興趣是學習任何事物的前提,有了興趣才有動力,有了興趣才能勇于探索。小學時期是學生真正養(yǎng)成習慣的第一個時期,上課容易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等問題,這樣不利于語文教學的進行。如果教師能夠找到合適的、與教材對應的語言素材,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上課時如果講到一篇關于大自然的文章,教師就可以挑選其中優(yōu)美的片段讓學生朗讀,如果舉手的學生比較少,可以選擇平常觀察到的那些沉默寡言的學生,讓他們起來朗讀,這不僅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大自然,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讓學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真正的魅力。此時教師應該拿出提前準備的有關大自然的素材,讓學生選擇其中感興趣的片段進行朗讀,感受大自然不同部分的魅力。朗讀完之后,學生就可以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產生對大自然的向往,同時也提高了朗讀能力。可見,尋找合適的語言素材進行課前朗讀,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還可以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扮演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角色。例如在教學課文《草原》時,可以讓學生扮演自己喜歡的草原上的小動物,模仿其說話,并說出自己成為這個動物后想做點什么;另外一部分學生可以扮演采訪者,采訪這些小動物扮演者,相互交流,最后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總結,匯總成一篇小文章。這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還可以提高他們整理以及寫作的能力。
在學習詩詞類課文的時候,例如教學《古詩三首》時,教師可以提前找好相關的詩詞素材,在課堂上讓學生分別進行朗誦,并由學生自己評價誰朗誦得最好,并且準備一些小禮品頒發(fā)給朗誦得好的學生。
開展這個活動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可以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且說話不再斷斷續(xù)續(xù)。例如在教學一些難讀的文章時,讓學生先慢慢地了解每一個詞的讀法以及意思,先讓他們慢讀,再讓他們快讀,并且進行比賽,看看誰讀得又快又準確,并為表現(xiàn)好的學生頒發(fā)小禮品。這樣會激發(fā)學生參與的興趣,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表揚表現(xiàn)好的學生,鼓勵剩下的同學繼續(xù)加油,下次比賽一定可以獲得獎品。通過這種方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可以找一些對話式的文章,讓學生一人說一句依次接龍,學生在思考的同時也提高了口語能力。有時候還可以進行成語接龍,在游戲過程中可以給予小的提示,豐富學生詞匯量的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能力。
類似的游戲還有很多,都可以從不同方面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提升教學質量。教師應當提前做好教學準備、教學設計,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點。
各種語言的學習,尤其是聽說的學習,都需要在一定的情境當中開展才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師需要在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利用好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挖掘出語文教材當中的內涵,為學生打造出更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例如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先教會學生如何有效地進行傾聽,然后再給學生進行語言的示范,接著再讓學生發(fā)言,最后讓其他同學指出這位同學在發(fā)言當中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建議。教師在進行語文作文的教學時,可以將學生的口述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感情、有條理地講述自己寫作文的思路。在進行環(huán)境描寫類的語文課文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去體驗自然,讓學生切身感受自然,這樣他們才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進行多方面的訓練,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講述時有東西可以講,提高其作文水平。
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首先要掌握好課堂上的時間,更好地使用語文教材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進一步的訓練和提高。語文課堂是教師教授學生知識和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要科學地利用語文課堂上的時間,更好地利用教材當中的各種資源,使用多種教學方式和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語文的課堂教學當中,教師還需要對學生使用多種語言的訓練方式,例如朗誦等,并且利用好教材,讓學生在學習語文課文的過程當中主動地朗誦,更好地鍛煉語言能力。其次,在語文教學當中,教師還要積極組織各種和語文相關的課外活動,給學生提供更多自我展示的機會。教師可以利用每天早上晨讀的時間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自己上臺去朗讀課文、介紹自己或者是講一些故事。對于這樣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而且可以讓學生在升旗儀式當中或者是校園的廣播當中有更多的機會去演講,還可以舉辦演講會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和鍛煉的機會。
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教師要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因為小學生的知識儲備較少,生活經驗也很少,所以很多學生在進行課文朗讀的時候難以融入感情。在課堂的教學當中,教師要教會學生一些朗讀的技巧,小學生有很好的模仿能力,對于教師朗讀時的表情和語調能夠進行模仿,能更好地感受語言的魅力。而且小學生都比較在意受到的表揚和鼓勵,因此,教師還需要在班級當中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競爭氛圍,激勵學生主動加入課堂的朗誦當中。另外,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課堂上組織各種朗誦活動,例如讓學生扮演課文當中的角色,通過親身的體驗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教師在進行語文課文的講解時,需要將課文知識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如此才能提高學生對于課文當中任務特點的把握。學生在這種氛圍下,語言能力會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提升。
綜上所述,口語表達能力是學生所需具備的一項重要的個人能力,語文教師要學會轉變教學方式,適應新思想、新辦法,讓學生不僅會閱讀,更會用語言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