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梅
(燕京理工學院 文法學院, 河北 燕郊 065201)
“人民”一詞由來已久,歷史條件不同解釋不同,但把人民歷史地位上升到主體地位的高度是馬克思主義人類歷史觀的一次質的飛躍。中國共產黨將人民是歷史的主體的認識實踐在中華民族的獨立革命運動和社會主義建設中,成功地解決了中國的現實問題,帶領人民生活越來越好。因此,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思想成為中國共產黨前行的精神指引和價值追求。實現人民幸福的夢想和民族復興的愿望是我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的共同追求,為了更好地實現愿望和目標,在砥礪前行的奮斗路上,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fā)揮人民的力量,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歷史觀強調人民主體地位以實踐性為本質,體現出廣泛性和整體性特點。以人民主體地位為政治首要原則的中國共產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進程中,為民是其價值追求,聽民是其工作方法,自我改變是前行動力,解決好人民代表與人民、政府與人民、黨員與人民的三重關系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和提高執(zhí)政能力的關鍵。
馬克思恩格斯將唯物辯證法運用到人類社會,發(fā)現人存在的物質形式,提出人民至上,人民自此被納入政治建構的核心位置。隨著人類實踐的變遷和社會分工的演變,人民的內涵也在演變,馬克思主義的人民主體地位觀在人的實踐性這個唯物基礎上,呈現出廣泛性和整體性。
人類歷史研究的邏輯起點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人存在的前提是什么?是思想還是人的勞動即人的實踐?馬克思主義把對人的研究置于其實踐性,人的實踐性是連結人與自然的介質和載體,是人類認識的起源、基礎動力、目的和檢驗標準,具有社會歷史性,人的實踐在整個社會生活中具有決定意義。人類的實踐方式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不斷推進人類的組合方式,產生新的社會關系。在人類實踐能力低下的階段,人民一詞的含義往往是“奴婢及刑人、奴隸逃亡者;平民百姓或者泛指人類”,不具有現在政治秩序建構的含義。近現代以來,人類實踐能力提升,社會分工細化,等級社會演變成平等社會,開創(chuàng)民主先河,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參與社會實踐,以物質資料生產為基礎實現勞動者的平等社會關系成為社會主義的理想追求。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人民是推動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中國共產黨成功地運用并實踐了這一基本觀點,解決了中國革命的動力問題和目的問題。為什么人民是社會主體,其哲學依據是由人的實踐性這個物質活動特性決定的。
從實踐論的哲學觀點出發(fā),人民主體地位的基石是人類的實踐性,那么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人一定是社會的大多數人。人民的主體地位只有在“人們全面掌握生產資料,使勞動在經濟上獲得解放”[1]才能實現。
個人的生存依賴于人們在實踐過程中結成的人的關系,即社會。因此,個體是社會存在的前提。同時,整體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是人存在的基礎。因此,“人民”一詞是個體的集合,具有廣泛性,體現為公意上升為代表到國家意志的法律制度,保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人民群眾就是在物質資料生產基礎上形成的社會關系的體現,具體包括社會不同的組織、階層、階級。因此,廣泛性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特征。主體地位不是某一個團體、集團的,不是某一個階級、階層的,而一定是從事社會實踐的廣大勞動群眾的。
從個人出發(fā),在實踐的基礎上形成了社會,當社會出現自身不能解決的矛盾和沖突的時候,更高一級的組織——國家出現了?!皣业氖姑谟诒H鐣M而維系人民這個集合體,即維系人的集合性存在?!盵2]中國共產黨的使命是實現民族復興,民族復興就是個人集合體“族群”這個整體的目標。如果說社會的基礎是眾意,那么國家的基礎就是公意,所謂公意就是個人意志最大公約數的提煉,是保障個人利益實現的基礎,是維系個人集合體存在的因素,如中國夢就是中華民族人民意志提煉的最大公約數的利益訴求和表達?!安徽撋鐣⑦€是國家,其使命都是保障人的自由與發(fā)展,同時維系人民這個集合體,服務人的集合性存在?!盵3]人民主體地位最核心的體現是有制定制度的權力,也就是人民取其最大公意制定應普遍遵守的制度。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選代表集中參與國事。
“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為民是實踐目的和價值追求??吹矫癖姷牧α?,發(fā)動民眾,帶領民眾,在追求民族獨立的革命歷程中,中國共產黨找到“人民”這把鑰匙,解決農民最為關心的土地問題,解決絕大多數人民的利益問題。社會主義建設這偉大的事業(yè)同樣需要人民至上的信仰。中國共產黨在建設社會主義初期因脫離人民出現了曲折和挫敗,鄧小平同志用反問的方式深度思考到底什么是社會主義,最終用“發(fā)展、富?!被卮鹆松鐣髁x的本質。發(fā)展生產力是打造人民生存之基,物質極大豐富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人民擁有的平等權利。在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上,江澤民同志用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和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來回答,在國際發(fā)生變化、社會發(fā)生變化時,始終牢記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渡過難關。關于經濟發(fā)展問題,胡錦濤同志用科學發(fā)展觀來回答,科學發(fā)展的第一要義是“以人為本”,這里的“人”指的是人民大眾集合性概念。
十八大以來,在持續(xù)全面深化改革中,一系列疑問產生,如:改什么?怎樣改?改的目的是什么?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指引我國改革走向縱深。改什么以“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怎樣改,改的目的是“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并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不能變”。為民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從革命到建設一直牢記的使命和精神價值追求,也是勇往直前攻無不克的力量源泉。中國共產黨多次絕境重生,贏得人民擁護和支持,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成功,最終答案就是“因為我們是一個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黨,是一個立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是一個為了人民和民族的利益而敢于斗爭、敢于犧牲的黨?!薄耙巡煌跣?、牢記使命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作為全體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
從事物質生產的勞動人民是實踐活動的主體,掌握大量事務活動的細節(jié)和運行辦法。作為決策者、管理者、統籌者,開展工作要堅持三問“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人民群眾是主體,應懷著謙虛之心“從群眾中來”,只有從群眾中來才符合客觀實際,決策才符合人民需求,才有效果,這也就是毛澤東同志強調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暗饺罕娭腥ァ本褪侵v黨員干部的執(zhí)行力,收集的民意、制定的措施方案要落實,不能光說不做,也不能應付了事,要到群眾中查看實際的效果,調查人民的滿意度,了解事情處理還有沒有存在問題。以人民為主體,從工作方法上,就是要貫徹始終,為人民辦實事,讓人民群眾檢驗事情最終的結果和效果。中國共產黨如樹干,人民群眾就如土壤,只有把根深深扎入到人民群眾這個蘊藏無窮智慧和力量的土壤中,才能枝葉繁茂,永葆生機。
中國共產黨人擁有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思想,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魄力,中國共產黨堅持自我革新、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糾正、自我提高,完成一次次蛻變,擺脫前進中的曲折和挫敗,不斷迎來新的勝利和挑戰(zhàn)。遵義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小平南巡講話,中國共產黨一直解放思想,作風務實,以人民的幸福為目的,在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敢于向不合時宜的體制機制挑戰(zhàn),敢于掃除陳舊過時的思想觀念障礙,敢于向與人民群眾背離的利益挑戰(zhàn),才使得革命事業(yè)和建設事業(yè)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按街辛骼烁?、人到半山路更陡”,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攻堅克難階段,中國共產黨清醒掌握世界局勢,緊緊依靠群眾,為了群眾,時刻“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保持初心,提高戰(zhàn)斗力、執(zhí)政力。敢于且能夠自我反思、自我糾正、自我成長,是中國共產黨的可貴品質也是前行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莊嚴宣告“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也是前行的根本動力。作為執(zhí)政黨,如何實現人民主體地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核心,也是中國共產黨人治理能力提高的關鍵。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章總綱中的第二條明確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依照法律規(guī)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yè),管理社會事務?!蔽覈娜嗣裰黧w地位實現的路徑是通過人民代表行使權力,因此落實人民主體地位首先要解決的是如何實現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群眾的問題。其次,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yè),管理社會事務,其中最主要的途徑就是政府代表人民行使權力,人民主體地位實現得怎么樣最主要是處理好政府與人民的關系。再者,要處理好人民群眾的管理者、制度執(zhí)行者、社會統籌者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只有把這三層關系處理好了,人民主體地位才能落到實處。
人民的權力或多數人的統治其實現形式就是民主,即人民表達自我意愿的權力。民主的實現有廣度和深度兩重表現,廣度是有多少人參與事情的討論和決定,深度是民眾在參與討論事情時對事情掌握的程度和過程參與的程度。我國有14億人口,每年參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討論國事的一般在3000人左右,這個代表比例還是很有限的。因此,從這個代表比例看民主實現的廣度是有限的,這就需要從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深度上下功夫,如何不斷充實完善人民代表選舉制度、人民代表工作條例、工作機制,接受人民監(jiān)督,不斷提高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內涵是落實人民主體地位的工作之一。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和優(yōu)勢,也是體現人民主體地位第一步立法的載體,體現我國的民主平等性和廣泛性,是真正意義上的平等。但是人民代表的選舉過程,與人民溝通的過程,議案的擬定等大量細節(jié)性工作存在形式主義、不夠扎實到位等現象。同時人民代表不是職業(yè)代表,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與人民群眾溝通交流的時間受限,數據信息采集也有限,甚至人民代表提什么議案,所屬代表選民根本不知道。現有的一些代表法相應的規(guī)范要求也過于籠統,基本沒有人民代表與人民群眾互動具體細節(jié)的工作描述和要求。人民代表工作的要求相應缺乏,人民代表與人民之間的橋梁并沒有實現四通八達,相反還出現我的人民代表是誰,人民代表代表選民反映什么意愿選民都不知道這樣大量空白存在。加快建立人民代表相應的工作條例,建立人民代表工作機制勢在必行。
代表人民行使公權力的是政府,因此政府是替代人民行使權力的組織和機構,它本質是服務部門,但是在實際服務的過程中,由于工作人員的素養(yǎng)和素質問題,出現權力的異化現象,也就是人民求政府辦事,權力機構和民眾爭搶利益,政府門難進、事難辦、臉難看等等。因此,替代人民行使權力的政府部門工作的質量直接影響人民主體地位的實現。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人民群眾來到政府機構辦理事務,政府機構辦事的效率、辦事的態(tài)度、辦事的效果是檢驗國家行政機構執(zhí)行力的最佳詮釋。二是人民群眾對政府部門執(zhí)行權力的監(jiān)督機制,即人民參與到政府服務人民群眾過程中的意見反饋等。人民在辦理事務時提出的問題和建議以及對辦事效果的評價是人民參與管理社會事務的渠道之一。因此,人民主體地位還體現在政府部門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服務的態(tài)度、群眾路線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上,理應加大人民群眾對政府工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監(jiān)督力度,提升人民對社會事務及國家事務的知情權。
“要想跑的快,全靠車頭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者就是中國共產黨。大浪淘沙,能夠堅持到最后取得勝利的都是一心為民的熱愛人民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他們成就了新中國成立的革命精神。共產黨員有著高尚的情操和精神信仰,他們既是普通民眾也是民眾的引領者和帶領者,在人民群眾中發(fā)揮示范、模范作用,成為人民群眾的精神標桿,也很容易成為人民群眾效仿的對象,每一位共產黨員尤其是黨員干部的工作作風對群眾的影響巨大。黨的建設一直都被共產黨人所重視,毛澤東同志提出這一項偉大工作,永遠在路上,只有進行時沒有終結時。一個有私心不能一心為公的領導干部是領導不了群眾的,也是無法取得人民群眾的信任的。因此,加強人民對黨員干部的監(jiān)督是黨建的外力。同時,每一個黨員應加強自我精神建設,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調高精神境界,做到廉潔自律,克己奉公。建設一個14億人民信仰的黨,需要中國共產黨務必保持初心和不怕犧牲為民革命的精神氣質,保持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的工作狀態(tài),率先垂范,一言一行都引領社會風氣和人民群眾的思想,肩負對社會道德榜樣的追求,向人民群眾無限傳遞正能量。只有守住初心,踐行諾言,才能完成人民交付的民族使命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