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新明
摘 要:化學不同于其他的學科,它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zhì)量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要加強化學實驗教學。部分化學實驗因環(huán)境、環(huán)保、安全等因素的影響,需要從微觀層面對反應機理進行分析。運用以多媒體為主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進行實驗教學,不僅能夠增強化學實驗的效果,同時也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化學實驗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現(xiàn)代教育技術;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作用探討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及新課改的實施推進,越來越多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被廣泛應用到了課堂教學中,以多媒體技術為主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能夠?qū)D、文、聲、像等結合在一起,這不僅增強了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可見度及動態(tài)感,同時也為化學實驗教學注入了新鮮元素。下文將從實踐的角度來論述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發(fā)揮的作用。
一、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作用
(一)豐富課堂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積極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接收能力和接受程度。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在課堂中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運用多媒體這一現(xiàn)代教育技術,使枯燥無味的課本內(nèi)容和生動形象的多媒體內(nèi)容結合在一起,達到極佳的教學效果。
如,在初中化學講授分子和原子的性質(zhì)這一課題時,可以在進行“等體積水與酒精混合后體積小于兩體積之和”的化學實驗時,通過多媒體技術向?qū)W生展示:分別用不同顏色的小球代表水分子與酒精分子,水與酒精相互混合,擠入各分子間的空隙,兩者相互混合后總體積小于二者體積之和,從而可得出分子間有間隙的實驗結論。多媒體技術將肉眼看不見的微觀粒子和離子運動直觀地呈現(xiàn)給學生,使化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大大提升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優(yōu)化實驗過程,提高教學成效
眾所周知,化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它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因此,化學實驗是化學課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傳統(tǒng)的化學教學課堂中,由于實驗裝置、場地、人數(shù)等方面的局限性,往往是化學老師在講臺上人為地抬高整個化學實驗裝置或攜帶化學實驗器具在教室里巡回展示。由于實驗裝置高度有限,初中班級人數(shù)較多,教室場地的局限性,這樣的化學實驗并不能兼顧到每位學生,很多學生僅僅觀察到實驗的過程、現(xiàn)象及結果中的其中某一階段。這樣的化學實驗演示極大地降低了實驗的可視度、動態(tài)度及可信度,達不到實驗展示的初衷,影響了整個化學實驗教學的效果[1]。但如果充分借助多媒體技術來進行化學實驗演示,能夠很好地彌補上述實驗過程中的不足。舉個例子來說明,如“粉塵爆炸”化學實驗,這個化學實驗的實際操作難度高,成功率低,往往很難一次性達到預期的實驗效果。老師在演示這個實驗過程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幫助將整個實驗過程展示在教室的大屏幕上,這樣不僅可以使每位學生都能看到完整的實驗過程,同時還降低了實驗操作的難度,提高了實驗的成功率,有利于學生的觀察學習。
(三)打破時空局限,便于課堂教學
在化學實驗的實踐操作中,并不是所有的實驗都能夠在課堂上完整地展示,有些實驗需要較長的化學反應,45分鐘的課堂時間并不能夠反應完整。如“鐵會在潮濕環(huán)境中生銹”這一實驗,正常情況下,至少需要24小時以上鐵才能夠與潮濕環(huán)境中的水和氧發(fā)生化學反應,化學反應出氧化鐵,從而產(chǎn)生所謂的鐵銹。所以想要觀察到整個化學反應的過程,一般需要持續(xù)三至四天,學生一直觀察很不現(xiàn)實,也會拖延整個教學過程,浪費不必要的時間。此時教師只需要充分利用先進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來加速整個實驗過程,完整呈現(xiàn)實驗效果,老師可以將這類反應時間長的實驗在課前的空閑時間錄制下來,并通過剪輯、加速、拼接等手段制作成時間短但過程完整的視頻,將這些視頻在課堂上演示給學生,使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了解整個化學反應過程。
(四)便于開展模擬實驗,提高實驗教學的安全性和環(huán)保性
初中化學實驗除了一些可操作的實物實驗外,還有很多實驗容易產(chǎn)生易爆、有毒有害等不安全的實驗效果,這樣的實驗容易給老師、學生帶來危險。但如果沒有實驗過程,僅僅靠教學語言來描述的話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老師們需要通過模擬實驗來進行[2]。如“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這一典型化學實驗,通常的實驗過程是向試管中注入一氧化碳以排凈管內(nèi)的空氣,然后再加熱試管,如果不嚴格按照步驟進行直接加熱的話,會使一氧化碳與空氣的混合物發(fā)生爆鳴,炸裂試管,有較大的危險性。老師可以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將兩種不同的實驗過程做成課件展示給學生,這樣不僅可以演示正確實驗步驟的過程,同時還能夠減少實驗的危險性。
二、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化學作為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需要與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充分結合。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廣泛運用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能夠使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規(guī)范化,安全地模擬較為復雜、危險、有毒的化學實驗,突破化學實驗教學的重點及難點,提高化學實驗的可見度及動態(tài)感,從而提升初中化學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文瑜.新課改下提高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效率的策略[J].新課程(中),2019(3):59.
[2]鐘志偉.關于現(xiàn)代教育技術對中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作用的探究[J].好家長,2019(2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