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璟
摘 要:提高美育能力是素質教育發(fā)展的要求,也是新時代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必然要求,還是美術課堂教學實踐中必須落實的目標。
關鍵詞:美術;問題;對策
美術作為一門歷史悠久的視覺藝術,它承載著人們的思想情感,積淀了豐富的歷史內涵,蘊含著濃濃的文化情結。它把文化滲透到線條、圖案中,以獨特的表現形式向人們詮釋著民族文化的魅力,是人們精神需求不竭的文化動力。美術教育作為一門課程走進學校,深受學生喜歡。隨著社會文化多元化發(fā)展趨勢的形成,素質教育的實施是必然趨勢,美育逐漸嶄露頭角,其課程地位逐漸提高,實施意義日趨凸顯。但在美術課堂教學中仍然不同程度地打著應試教育的烙印,雖然冠冕堂皇地走上了課表,但是仍然處于邊緣化的窘迫境界。下面就美術教學中的不足以及針對性解決的策略談幾點看法。
一、存在的問題
1.認識偏頗,導致課程地位邊緣化
美術雖然以藝術特長生被納入考試范疇之內,但只是個案,缺乏普遍性。在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偏遠地區(qū),特別是農村的一些學校,由于缺少專業(yè)老師,基本是兼任,美術課堂教學只是停留在畫畫的階段,沒有按照教材對學生進行系統的知識教育,只是讓學生根據個人的喜好,隨心所欲地亂畫。究其主要原因,根源除了師資力量匱乏之外,就是在考試監(jiān)測時,不涉及評比,只是由學校檢查評估課程的完成情況。然后給教師一個定量的評價,而且所占的比重偏小。這種認識上存在的偏差,導致課程不被重視,處于邊緣化。
2.理念欠缺,導致課堂教學膚淺化
隨著課改的深入,各類課程的培訓力度也在逐漸加大,但都局限于語、數、英考試學科的培訓,美術學科的培訓鳳毛麟角,而且培訓面也是非常狹小,只能讓個別老師參訓,其他的兼職教師把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所謂的主課的教學工作中去,無暇顧及美術學科,更沒有足夠的精力去研讀《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況且學科缺乏專業(yè)性,俗話說隔行如隔山。要想在短暫的時間范圍內,把深奧的教學理念滲透到教學實踐中去,也絕非易事。這樣就導致美術學科教師無論是在備課還是在授課的過程中,只是憑借自己積累的經驗,按照教材呈現的內容,照貓畫虎地照本宣科而已,這就導致教學膚淺化、形式化。
3.評價膚淺,致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長期以來,無論是哪門學科的教學評價都是一個讓教師感覺非常棘手的問題,多數的評價都流于形式,缺少評價的真誠性和真實性。美術學科更不例外,評價只停留在作業(yè)上的等級批語。對學生的創(chuàng)作動機、創(chuàng)作經歷以及所蘊含的思想都沒有具體的評價,讓學生感覺到自己的切身經歷、體驗沒有得到重視,他們會對美術創(chuàng)作逐漸失去興趣,甚至于排斥美術學科。這樣就和課程設置的意圖背道而馳了。
二、改進的措施
1.提高認識,加強理論學習是提高美術教學的前提條件
美育是學校教育一部分,它不是獨立存在的課程體系,是其他學科教育的組成部分。創(chuàng)建和諧、融洽的育人環(huán)境離不開美術的線條、圖形,班級文化的建設離不開美術元素。鑒于美術教育如此重要的地位和意義,所以我們要對美育高度認識,摒棄邊緣化的思想,在學校層面開齊、開足課程,多給美術教師創(chuàng)設學習場所,提供學習的機會,并把美術教學納入和其他學科一樣的管理體系和評價體系,并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綜合性考核,如隨機抽查學生,試題采取“筆試+面試”的方式。讓美術教師走向主體化,有足夠的動力去對美術學科的理論和理念去做深刻的探究,用美術學科的專業(yè)性規(guī)范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讓美術課堂沿著專業(yè)化的途徑發(fā)展下去,培養(yǎng)學生的美育能力,從而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夯實基礎。
2.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提高審美能力是提高美術教學的重要措施
教學策略的選擇是教育工作者永遠探索的話題,良好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說是決定性的因素。因此,要做到美術教學策略的創(chuàng)新,必須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興趣先導。興趣就是動機,興趣就是動力。興趣是永遠不會枯竭的源泉。一切活動的建立、探索、結果都是以興趣為先決條件。美術教學也不例外,教師要在明晰美術課程標準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的前提下,把教材所編配的知識體系,精準地分階段進行落實,并且還要擺脫教材的束縛,創(chuàng)設各種教學情景,變被動接受性學習為主動探索性學習。其次,創(chuàng)建各種學習、展示平臺。美術教學不能拘泥于美術課堂,我們可以以學校的社團活動為載體,整合教育資源,讓學校專業(yè)美術老師給予他們理論上的指導,給他們一個展示、交流的平臺,并利用校報、學校公眾號等媒體對好的創(chuàng)作進行宣傳、報道,優(yōu)秀的作品推選參加校外各級各類的競賽活動,讓學生通過參加活動,體驗成功帶來的成就感。
總而言之,美育既要照顧到全體學生的共同成長,又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我們力爭為每個學生創(chuàng)建不同的發(fā)展途徑,讓他們掌握最基本能力的同時,實現少數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實現專業(yè)化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潘世文.小學美術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20(1).
[2]李永萍.小學美術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5).
[3]田艷維.淺析小學美術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J].藝術評鑒,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