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吃完飯后容易犯困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吃完飯就犯困。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人體的血供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非?!爸悄堋钡?。比如跑步時,下肢肌肉的血供會增多,而其他臟器的血供會相對減少。
同樣,吃完飯后,胃腸道的血供會增多,以增加胃腸蠕動,此時其他臟器包括大腦的血供會相對減少,腦部缺血就會有困倦的感覺,這是機體的一個自然反應。
我們不建議吃完飯立即進行劇烈的體育活動,道理也是一樣的。如果飯后立即進行體育活動,四肢肌肉的血供會增加,就會導致胃腸道的血供減少,不利于消化吸收。另外,飽腹后進行劇烈的體育活動,出現(xiàn)腸扭轉等問題的風險會增加。
飯后喝酸奶,真的有助于消化嗎
酸奶本身并不能幫助胃腸消化食物,且酸奶本身含有不少的蛋白質、脂肪、糖類,對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膽囊切除等患者還會增加消化的負擔。酸奶比牛奶易于消化,是一種好的營養(yǎng)來源;含有足量活性益生菌的酸奶可能對腸道菌群有一定調節(jié)作用。
但是飯后喝酸奶并沒有直接幫助消化的作用,而且飽餐后額外喝一杯酸奶可能導致長胖。
我們在選購酸奶時,常常分不清乳酸菌飲料和酸奶有什么區(qū)別,其實二者完全不同。乳酸菌飲料和酸奶中都含有益生菌,但是差別在于乳酸菌飲料大多數(shù)成分只是糖水,真正的牛奶含量很少。而酸奶是由牛奶發(fā)酵而來的,相比來說當然是酸奶更加有營養(yǎng)。
乳酸菌飲料雖然也含有很多有益菌,但其不同于酸奶之處在于,它是在原料乳發(fā)酵后加入白砂糖、乳化劑、果汁、酸味劑等進行混合、調配,最后加入香精等制成。因此乳酸菌飲料中含有較多人工添加劑。因為人工添加劑屬于人工食品,不利于排便和腸道菌群的平衡,且腸易激綜合征患者易出現(xiàn)人工食品不耐受的情況。因此,對于腸易激綜合征患者而言,乳酸菌飲料不如酸奶適合。
“趁熱吃”帶來哪些健康危機
爸媽把剛煮好的飯菜湯水放到桌上,都會囑咐我們:“趁熱吃,冷了不好吃?!庇H朋好友聚餐,招待客人,我們都會熱情地說:“趁熱吃?!逼鋵?,“趁熱吃”正在把你推向癌癥的邊緣。
有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我國食管癌發(fā)病和死亡人數(shù)幾乎占全球食管癌發(fā)病和死亡人數(shù)的一半。我國的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xiàn),食管癌與熱飲熱食可能有關,喜飲熱茶的地區(qū),食管癌發(fā)病率更高。
為什么說食管癌可能被“燙”出來呢?其實這與食管黏膜的結構特性有關,研究發(fā)現(xiàn),人體最適宜的進食溫度在10℃~40℃,一般耐受的溫度最高為50℃~60℃,當感到非常熱時,溫度多在70℃左右。食管在接觸75℃左右的熱食熱飲時,柔嫩的黏膜會受到燒灼傷害,而受傷黏膜表層會及時脫落,基底層的細胞會迅速增生、更新,以補充愈合上層受損的黏膜。這雖然也是好事,但開車快了尚且容易出車禍,何況我們的身體呢?事實上,長此以往,食管黏膜細胞容易產生不良增生,也就是俗稱的“惡變”,甚至可能導致癌。以此類推,除了燙的食物,長期食用粗糙、干硬的食物也可產生類似作用,從而誘發(fā)食管癌。
除了過燙過硬的食物外,長期食用含N-亞硝基化合物的食物如腌制蔬菜、檳榔等,也會對食管健康造成危害。吸煙、過量飲酒、水果蔬菜攝入量過低、營養(yǎng)狀況差的人群,食管癌的發(fā)病率明顯提高??梢?,食管癌是一種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的疾病,因此很多不良飲食習慣的糾正都可能預防食管癌的發(fā)生。
(高艾娟薦自《中外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