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羅村醫(yī)院(528200)柯海泉 代曉云 陸毅嘉
竇道指的是機體組織因感染、壞死,經體表排出體外后形成開口與體表且不與體內空腔臟器連通的潛性盲管,常見為肛周部位[1]。對肛周竇道若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治療,會使疾病經久不愈或反復發(fā)作,這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降低其生活質量。對肛周竇道的檢查方法有多種,包括血常規(guī)檢查、直腸指檢及影像學檢查,不同的檢查方法在實際應用上各有其利弊,但綜合而言影像學檢查的方式更具優(yōu)勢,主要是影像檢查能夠對肛周竇道有較高的分辨率,操作簡便并且無創(chuàng)傷,這容易被患者耐受及影像醫(yī)師掌握[2]。本文就探討了采取經會陰三維聯(lián)合直腸超聲造影對肛周竇道診斷的價值,旨在為臨床醫(yī)師治療肛周竇道提供準確的診斷信息,提高疾病治愈率,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本院肛腸外科收治的80例肛周竇道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經手術及并病理檢查確診。②患者均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并且無認知障礙。③患者均知曉本研究目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局部感染的患者。②依從性差者。③精神疾病患者。選取的80例患者一般資料如下:男性46例,占57.50%,女性34例,占42.50%;年齡最小者12歲,最大者為65歲,平均年齡(38.5±2.1)歲。
1.2 方法 檢查使用的儀器主要為美國GE Voluson E6、飛利浦EPIQ7,三維容積探頭為RAB6-D及V6-2,高頻探頭為6-LD及12LD。
所有的患者在進行檢查前均無需進行特殊的腸道準備。檢查前準備材料:生理鹽水、水囊袋、造影劑、注射器。取胸膝位,先淺表超聲檢查確定方向及臨近組織情況,再套水囊袋于直腸探頭進肛管3~5cm后注射生理鹽水于水囊袋后探測瘺管開口及瘺管走行及肛提肌與括約肌及周圍情況,直腸探頭拔出再注射生理鹽水于水囊袋,后在瘺管外口注入造影劑,進行三維初步重建。
獲得的超聲影像均由兩名影像科室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醫(yī)師討論,若兩者意見不一致則需討論得出一致的結果。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取SPSS21.0軟件做統(tǒng)計學結果分析,采取配對卡方檢驗對單純直腸超聲與經會陰三維聯(lián)合直腸超聲造影符合率比較,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診斷結果 同手術及病理診斷的金標準比較,單純經直腸超聲檢出73例肛周竇道,7例未檢出,同金標準的符合率為91.25%。而經會陰三維聯(lián)合直腸超聲造影則檢出79例肛周竇道,1例未檢出,同金標準的符合率為98.75%。聯(lián)合直腸超聲造影超聲診斷肛周竇道的符合率顯著高于單純直腸超聲,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影像表現(xiàn) 聯(lián)合直腸超聲造影顯示檢出的79例肛周竇道的影像表現(xiàn)主要為:竇道內可見液性回聲,部分后伴弱聲影,加壓后不易變形。
肛周竇道是一種常見且多發(fā)的疾病,雖然這一疾病不會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但是在疾病發(fā)生后肛周正常的功能會受到影響,使得患者出現(xiàn)疼痛,引起巨大的不適。同時肛周竇道在發(fā)生后容易迅速的進展,可能引起周圍組織感染,引起全身發(fā)熱、異味等情況,這樣會進一步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在對肛周竇道的治療上主要是采取手術治療的方式,其中針對腔隙不深的竇道主要是可在局部麻醉后使用刮匙搔刮竇道,將其中的存在的肉芽與壞死組織清除,讓竇道創(chuàng)面保持清潔,然后用凡士林紗布或者適合的敷料輕輕填塞引流腔隙,對局部每天換藥以使竇道逐漸變淺而達到痊愈的目的;而針對頑固性的竇道則主要是采取手術切除的方式。無論是頜竇肛周竇道,治療的基礎及關鍵均是需要影像科醫(yī)師提供準確的診斷信息。
針對肛周竇道,常用超聲診斷的方式,其中直腸超聲最常見,采取該超聲檢查方式進行肛周竇道的診斷能夠獲取竇道切面的二維信息,可初步提供診斷信息。然而常規(guī)的直腸超聲并不能對竇道同肛周關系給出明確的結果,因此探討一種更加有效的診斷方式至關重要。本次研究中,探討了在肛周竇道的診斷中采取經會陰三維聯(lián)合直腸超聲造影診斷的價值,結果顯示在肛周竇道診斷符合率上,采取聯(lián)合直腸超聲造影診斷的符合率要顯著高于單純直腸超聲,這提示經會陰三維超聲輔助肛周竇道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經會陰三維超聲造影在檢查中利用可斷層成像技術與容積成像技術,這使得該檢查手段能夠在同一個平面上清晰地顯示出多個靜態(tài)連續(xù)的斷層二維影像,顯示類似與CT、MRI的成像結果。斷層成像技術是新型的三維超聲多切面技術,能夠將肛門直腸結構數(shù)據存儲并做后期分析處理,且可同時顯示檢查部位多個平行切面并實現(xiàn)X、Y、Z三軸的自由旋轉成像,在檢查肛周竇道的時候能從任一角度觀察后的理想切面,提高對肛周竇道的檢出率。王玥等[3]的研究探討三維超聲斷層成像定量分析盆底功能障礙肛提肌損傷的價值,結果顯示該成像技術能夠定量分析肛提肌損傷寬度與深度,且具有可重復性,這也提示這一成像技術對肛周疾病診斷的重要價值。容積成像技術也是一種新型的基礎,該成像技術能夠從水平、冠狀、矢狀三個方位對病變進行任意的切割,觀察切面形態(tài)及切面結構,這樣有助于影像醫(yī)師全面直觀地了解病變,此外容積成像技術也可對三維數(shù)據庫進行冠狀面切割,獲得冠狀面上的三維立體形態(tài)。宋蕾等[4]研究探討三維超聲容積成像輔助宮腔粘連診斷的價值,顯示該成像方式能夠明確內膜形態(tài)及粘連情況,為疾病的檢出提供重要幫助。
在進行肛周竇道的診斷中,聯(lián)合三維超聲造影容積下的斷層成像技術與容積成像技術可以彌補常規(guī)直腸超聲在疾病診斷中的局限,且兩者相聯(lián)合還可以起到協(xié)同作用的效果,提高對疾病的檢出率。在本次研究中顯示經會陰三維聯(lián)合直腸超聲造影對肛周竇道僅1例未能檢出,分析原因主要可能同以下幾方面的因素有關:第一,三維容積超聲在應用的時候,對于病變范圍過大的肛周膿腫或位置高的肛周膿腫診斷會因穿透能力有限使得影像對內部情況的顯示欠佳,這樣導致誤診情況出現(xiàn);第二,對復雜性的肛周竇道,因肛周周圍情況復雜及肛旁肌肉回聲顯示雜亂,無法精準定位病灶,這導致出現(xiàn)誤診的情況;第三,肛瘺與肛周竇道存在影像上的很大類似點,在分析聯(lián)合超聲影像的時候容易出現(xiàn)誤診的問題,這起始同影像檢查的關聯(lián)較小。而在單純的直腸超聲檢查結果上,7例未能檢出為肛周竇道,這也提示了單純直腸超聲診斷的局限性,分析原因主要是在單純的直腸超聲中,對很多的病變部位因存在穿透性較差的局限而實現(xiàn)該檢查方式對于位置比較深的膿腫部位容易出現(xiàn)漏診與誤診的可能,而在實施肛周竇道的手術治療中,由需要明確竇道同肛周之間的關聯(lián),若術前檢查未能明確就容易導致手術受影響,這樣影響手術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針對肛周竇道這一疾病,臨床診斷中采取經會陰三維聯(lián)合直腸超聲造影診斷的方法,可以從多個切面并立體顯示病灶同竇道間的關系,這樣能大大提高對肛周竇道的檢出率,為臨床醫(yī)師進行手術治療提供有利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