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建霞
(鹽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江蘇 鹽城 224001)
膀胱腫瘤屬于泌尿系統(tǒng)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腫瘤疾病,同時也是泌尿系統(tǒng)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在臨床醫(yī)學技術的持續(xù)發(fā)展下,當前臨床中通常通過手術聯合化療的方式進行治療,可以起到預防膀胱腫瘤復發(fā)的重要作用,所以患者在接受膀胱腫瘤電切術治療后需要進行相應的膀胱灌注化療,以有效延緩患者生存期限,但是在進行膀胱灌注的過程中,因為需要將化療藥物通過尿管插入尿道注入,所以患者通常會感到不適,并且治療周期相對漫長,又因為存在化療性膀胱炎與藥物接觸性皮炎等相關灌注副作用,從而使得患者出現膀胱灌注依從性較差的問題[1]。因此,臨床中應該采取合理護理措施進行干預,以實現臨床依從性提高的目的。針對這個問題,本次選取2017 年1 月—2020 年5 月80 例患者實施延續(xù)性護理干預效果進行分析,以總結相關經驗。
隨機選取2017 年1 月—2020 年5 月80 例在我院進行膀胱腫瘤電切術后行膀胱灌注治療的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全部患者都已經經過診斷符合醫(yī)學倫理要求,都同意開展本次研究。所有患者通過抽簽法平均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0 例,對照組男23 例,女17 例,年齡39 ~70 歲,平均年齡(42.52±6.84)歲;實驗組男24 例,女16 例,年齡38 ~71 歲,平均年齡(43.58±6.53)歲;兩組患者都不存在嚴重認知功能障礙,并且膀胱內無顯著出血與痙攣性憋尿感。通過對比所有患者的基礎資料后P>0.05,不存在顯著差異。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為患者詳細講解膀胱灌注的具體方案流程、注意問題以及副作用等知識內容,并且給予患者日常生活與飲食正確指導,同時告知患者與患者家屬膀胱灌注的重要意義,促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進行化療[2]。
實驗組開展延續(xù)性護理,具體方法有:①建立護理小組,小組成員主要包括主治醫(yī)生、護理人員與營養(yǎng)師等,小組組建完成后進行組內有關健康知識與專業(yè)技能培訓,以提高護理小組成員的護理質量水平,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加專業(yè)優(yōu)質服務;②創(chuàng)建患者詳細檔案,對于首次接受治療的患者必須要將他們的年齡、地址等相關信息詳細記錄,并且記錄好灌注方案與時間以及是否存在膀胱刺激癥狀等問題,對于完成治療的患者必須將檢查與治療結果記錄到檔案之中,以方便后期隨訪等護理工作的開展;③給予出院前護理指導,護理人員需要將出院后家庭護理相關內容詳細告訴患者及其家屬,并將延續(xù)性護理方案進行講解,發(fā)放健康知識手冊,以正確指導患者出院后的日常家庭自我護理[3];④后期隨訪護理,借助電話開展患者的隨訪工作,從而能夠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詳細的了解,以給予合理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同時叮囑患者定期回院復診;也可以借助家訪方式進行隨訪,這樣能夠更好的掌握患者疾病恢復情況,并且可以解答患者相關疑惑,指導家中護理一些注意事項等,避免不良事件發(fā)生。
(1)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療依從性,通過我院自制問卷對患者依從性進行評估,依從性主要分為完全依從、一般依從與不依從3 個等級,總依從率=(完全依從+一般依從)/總例數×100%。(2)觀察兩組患者不良心理情緒變化與生活質量情況,通過SAS、SDS 評分量表給予患者焦慮與抑郁情緒進行評估,所評分數越高則說明焦慮與抑郁情況越嚴重;通過卡氏評分法給予患者生活質量情況進行評估,分數越高則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4]。
利用計算軟件SPSS22.0 給予數據計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結果顯示,實驗組完全依從與一般依從的例數都要比對照組多,且治療總依從率高于對照組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情況比較(例)
表2 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SAS 與SDS 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給予理后,實驗組SAS 評分與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表2 兩組焦慮、抑郁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焦慮、抑郁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SAS 評分 SDS 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實驗組 40 62.49±3.84 51.37±3.27 61.82±3.75 50.66±3.18對照組 40 62.85±3.91 57.62±3.44 62.03±3.86 56.89±3.55 t - 0.4154 8.3284 0.2467 8.2672 P - 0.6789 0.0000 0.8057 0.0000
實施護理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為(81.92±6.83)分,對照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為(73.54±5.72)分,對比后顯然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要明顯比對照組高,具有顯著差異(t=5.9491,P=0.0001)。
膀胱腫瘤主要指的是發(fā)生在膀胱的一種腫瘤性疾病,是泌尿系統(tǒng)中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大多數患者都是移行上皮細胞癌,其中以膀胱側壁與后壁最為常見,高發(fā)于50 ~70 歲年齡群體,患者臨床中會出現血尿、排尿困難以及膀胱刺激征等癥狀,會給患者日常生活質量與生命健康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因此必須及時進行治療。當前臨床中主要采用膀胱腫瘤電切術進行治療,該手術屬于一個微創(chuàng)手術,在給予患者麻醉后,借助膀胱鏡經患者尿道進行的一個微創(chuàng)操作,具有較高的臨床意義。
膀胱灌注在膀胱腫瘤電切術后的治療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預防疾病的復發(fā)以及抑制腫瘤發(fā)展,從而延長患者生存期限,但是在給予膀胱灌注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系列依從性較低的問題,從而不利于患者治療的順利進行,因此采取有效合理護理措施顯得十分重要[5]。延續(xù)性護理是當前臨床中比較常用的一種護理方式,該護理方法通過組建專業(yè)護理小組,小組成員間開展專業(yè)培訓,并將患者的各項基礎資料與治療情況進行詳細記錄,以制定出針對性護理方案,并在患者出院前給予相關出院后自我護理相關指導,有利于患者家中自我護理的開展,最后護理人員通過電話或者家庭隨訪的方式,以詳細掌握患者疾病治療與恢復情況,以能夠及時發(fā)現異常,及時采取相應措施處理,從而有效減少術后復發(fā)的可能性[6-8]。通過本次結果可見,護理前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焦慮與抑郁情緒沒有顯著差異,實施護理后,實驗組治療依從性顯然要比對照組高,同時實驗組患者焦慮、抑郁不良情緒評分都要低于對照組,而在生活質量上,顯然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更高,均P<0.05,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這也說明延續(xù)性護理應用在膀胱腫瘤電切術行膀胱灌注的患者中有著顯著效果,可以有效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緒,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
綜上所述,延續(xù)性護理在膀胱腫瘤電切術后行膀胱灌注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可以明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減輕患者不良心理情緒,改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