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氟利昂大量逸散到大氣層中會直接導致()
A.臭氧層破壞
B.酸雨形成
C.水體污染
D.溫室效應
2.下列關于生物體中有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淀粉的結構單元是蔗糖
B.膽固醇是體所需的物質
C.蛋白質是人生物體內重要的貯能物質
D.人細胞中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是RNA
3.某DNA片段的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表示胞嘧啶
B.②表示腺嘌呤
C.③表示葡萄糖
D.④表示氫鍵
4.溶酶體是內含多種酸性水解酶的細胞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高爾基體斷裂后的囊泡結構可形成溶酶體
B.中性粒細胞吞入的細菌可被溶酶體中的多種酶降解
C.溶酶體是由脂雙層構成的內、外兩層膜包被的小泡
D.大量堿性物質進入溶酶體可使溶酶體酶的活性發(fā)生改變
5.對人群免疫接種是預防傳染疾病的重要措施。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注射某種流感疫苗后不會感染各種流感病毒
B.接種脊髓灰質炎疫苗可產(chǎn)生針對脊髓灰質炎病毒的抗體
C.接種破傷風疫苗比注射抗破傷風血清可獲得更長時間的免疫力
D.感染過新型冠狀病毒且己完全恢復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療新冠肺炎患者
6.下列關于細胞的需氧呼吸與厭氧呼吸的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的厭氧呼吸產(chǎn)生的ATP比需氧呼吸的多
B.細胞的厭氧呼吸在細胞溶膠和線粒體嵴上進行
C.細胞的需氧呼吸與厭氧呼吸過程中都會產(chǎn)生丙酮酸
D.若適當提高蘋果果實貯藏環(huán)境中的02濃度會增加酒精的生成量
7.下列與細胞生命活動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癌細胞表面黏連蛋白增加,使其容易在組織間自由轉移
B.高等動物衰老細胞的線粒體體積隨年齡增大而減小,呼吸變慢
C.高等植物胚胎發(fā)育過程中,胚柄的退化是通過編程性細胞死亡實現(xiàn)的
D.愈傷組織再分化形成多種類型的細胞,這些細胞中mRNA的種類和數(shù)量相同
8.高等動物胚胎干細胞分裂過程中,發(fā)生在同一時期的是( )
A.核糖體的增生和環(huán)溝的形成
B.染色體的出現(xiàn)和紡錘體的出現(xiàn)
C.染色單體的形成和著絲粒的分裂
D.中心體的復制和染色體組數(shù)的加倍
9.人體甲狀腺分泌和調節(jié)示意圖如下圖,其中TRH表示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SH表示促甲狀腺激素,“+”表示促進作用,“一”表示抵制作用。據(jù)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寒冷信號能直接刺激垂體分泌更多的TSH
B.下丘腦通過釋放TRH直接調控甲狀腺分泌T3和T4
C.甲狀腺分泌的T4直接作用于垂體而抵制TSH的釋放
D.長期缺碘會影響T3、T4、TSH和TRH的分泌
10.為研究酶作用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探究pH對過氧化氫酶的影響”的活動。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反應小室應保持在適宜水溫的托盤中
B.加入各組反應小室中含有酶的濾紙片的大小和數(shù)量應一致
C.將H202加到反應小室中的濾紙上后需迅速加入pH緩沖液
D.比較各組量筒中收集的氣體量可判斷過氧化氫酶作用的適宜pH范圍
11.下列關于營養(yǎng)級的敘述,正確的是()
A.營養(yǎng)級的位置越高,歸屬于這個營養(yǎng)級的能量通常越多
B.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所有綠色植物都屬于生產(chǎn)者營養(yǎng)級
C.營養(yǎng)級是指處于食物鏈同一環(huán)節(jié)上同種生物的總和
D.食物鏈中的各營養(yǎng)級之間能量傳遞效率是相同的
12.下列關于“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活體轉化實驗中,R型菌轉化的S型菌不能穩(wěn)定遺傳
B.活體轉化實驗中,S型菌的莢膜物質使R型菌轉化成有莢膜的S型菌
C.離體轉化實驗中,蛋白質也能使部分R型菌轉化成S型菌且可實現(xiàn)穩(wěn)定遺傳
D.離體轉化實驗中,經(jīng)DNA酶處理的S型菌提取物不能使R型菌轉化成S型菌
13.下列關于遺傳漂變和自然選擇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遺傳漂變在大種群中更易發(fā)生
B.遺傳漂變能產(chǎn)生新的可遺傳變異
C.遺傳漂變和自然選擇不都是進化的因素
D.遺傳漂變和自然選擇均可打破遺傳平衡
14.下列關于某種昆蟲種群存活曲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存活曲線的橫坐標表示該昆蟲種群的年齡
B.繪制種群存活曲線至少需要觀察記錄100個個體
C.必須從不同年齡組中選取相同比例的觀察記錄個體
D.當所有被選取的個體達到平均壽命后停止觀察記錄
15.下列關于病毒的敘述,錯誤的是()
A.有的病毒經(jīng)滅活處理后,可用于細胞工程中介導動物細胞的融合
B.適當增加機體內參與免疫的細胞數(shù)量與活性,可提高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抵御能力
C.在某人的分泌物中檢測到新型冠狀病毒,推測該病毒的增殖不依賴于宿主細胞
D.用高溫高壓處理病毒使其失去感染能力,原因之一是病毒的蛋白質發(fā)生了熱變性
16.人的一側大腦皮層外側面示意圖如下,圖中甲、乙、丙和丁表示部位。某人的右腿突然不能運動,經(jīng)醫(yī)生檢查后,發(fā)現(xiàn)他的右腿無力。推測該患者大腦皮層的受損部位可能位于圖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7.HIVv侵染輔助性T細胞后,可復制出子代HIV繼續(xù)侵染,導致人體免疫功能削弱。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HIV通過識別并結合輔助性T細胞表面的相應受體,進入細胞
B.DNA分子整合到輔助性T細胞的DNA過程會形成磷酸二酯鍵
C.HIV侵染輔助性T細胞后形成DNA分子過程需要逆轉錄酶參與
D.在輔助性T細胞內,以RNA為模塊分別直接指導合成DNA、RNA和蛋白質
18.若某哺乳動物毛發(fā)顏色由基團De(褐色)、Df(灰色)、d(白色)控制,其中De和Df分別對d完全顯性。毛發(fā)形狀由基因H(卷毛)、h(直毛)控制??刂苾煞N性狀的等位基因的均位于常染色體上且獨立遺傳?;駾edHh和DfdHh雌雄個體交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De對Df共顯性、H對h完全顯性,則Fi有6種表現(xiàn)型
B.若De對Df共顯性、H對h不完全顯性,則F.有12種表現(xiàn)型
C.若De對Df不完全顯性、H對h完全顯性,則F.有9種表現(xiàn)型
D.若De對Df完全顯性、H對h不完全顯性,則Fi有8種表現(xiàn)型
19.下列關于微生物培養(yǎng)及利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利用尿素固體培養(yǎng)基可迅速殺死其他微生物,而保留利用尿素的微生物
B.配制培養(yǎng)基時應根據(jù)微生物的種類調整培養(yǎng)基的pH
C.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糯米淀粉發(fā)酵得到糯米酒
D.適宜濃度的酒精可使醋化醋桿菌活化
20.分布有乙酰膽堿受體的神經(jīng)元稱為膽堿能敏感神經(jīng)元,它普通存在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參與學習與記憶等調節(jié)活動。乙酰膽堿酯酶催化乙酰膽堿的分解,藥物阿托品能阻斷乙酰膽堿與膽堿能敏感神經(jīng)元的相應受體結合。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乙酰膽堿分泌量和受體數(shù)量改變會影響膽堿能敏感神經(jīng)元發(fā)揮作用
B.使用乙酰膽堿酯酶抵制劑可抵制膽堿能敏感神經(jīng)元受體發(fā)揮作用
C.膽堿能敏感神經(jīng)元的數(shù)量改變會影響學習與記憶等調節(jié)活動
D.注射阿托品可影響膽堿能敏感神經(jīng)元所引起的生理效應
21.若某二倍體高等動物(2n=4)的基因型為DdEe,其1個精原細胞(DNA被32p全部標記)在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分裂過程中形成的其中1個細胞如圖所示,圖中細胞有2條染色體DNA含有32p。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形成圖中細胞的過程中發(fā)生了基因突變
B.該精原細胞至多形成4種基因型的4個精細胞
C.圖中細胞為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級精母細胞
D.該精原細胞形成圖中細胞的過程中至少經(jīng)歷了兩次胞質分裂
22.下列關于植物激素應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
A.2,4-D可殺除禾谷類田間雙子葉雜草是由于雙子葉植物對2,4-D的敏感性強
B.雙子葉植物花、葉和果實的脫落過程中存在生長素與乙烯的對抗作用
C.赤霉素能促進果柄伸長,使無子葡萄的果實增大
D.噴灑脫落酸可延長綠色葉菜類蔬菜的保鮮時間
23.某植物的野生型(AABBcc)有成分R,通過誘變等技術獲得3個無成分R的穩(wěn)定遺傳突變體(甲、乙和丙)。突變體之間相互雜交,F(xiàn)i均無成分R。然后選其中一組雜交的F1(AaBbCc)作為親本,分別與3個突變體進行雜交,結果見下表。
用雜交I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與雜交Ⅱ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雜交,理論上其后代中有成分R植株所占比例為()
A. 21/32
B.9/16
C.3/8
D.3/4
24.下列關于基因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若受體大腸桿菌含有構建重組質粒時用到的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則一定有利于該重組質粒進入受體并保持結構穩(wěn)定
B.抗除草劑基因轉入某抗鹽植物獲得2個穩(wěn)定遺傳基因品系,抗性鑒定為抗除草劑抗鹽和抗除草劑不抗鹽。表明一定是抗鹽性的改變與抗除草劑基因的轉入無關
C.抗除草劑基因轉入某植物獲得轉基因植株,其DNA檢測均含目的基因,抗性鑒定為抗除草劑和不抗除草劑。表明一定是前者表達了抗鹽性蛋白而后者只表達抗性基因RNA
D.已知不同分子量DNA可分開成不同條帶,相同分子量的為一條帶。用某種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完全酶切環(huán)狀質粒后,出現(xiàn)3條帶。表明該質粒上一定至少有3個被該酶切開的位置
25.將某植物葉片分離得到的葉綠體,分別置于含不同蔗糖濃度的反應介質溶液中,測量其光合速率,結果如圖所示。圖中光合速率用單位時間內單位葉綠素含量消耗的二氧化碳量表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測得的該植物葉片的光合速率小于該葉片分離得到的葉綠體的光合速率
B.若分離的葉綠體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破碎葉綠體,測得的光合速率與無破碎葉綠體的相比,光合速率偏大
C,若該植物較長時間處于遮陰環(huán)境,葉片內蔗糖濃度與光合速率的關系與圖中B-C段對應的關系相似
D.若該植物處于開花期,人為摘除花朵,葉片內蔗糖濃度與光合速率的關系與圖中A-B段對應的關系相似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50分。
26.(7分)一種當?shù)貜奈捶植嫉男码s草出現(xiàn)在某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排擠了原有的雜草而成為主要的雜草種類,對農作物造成了危害?;卮鹣铝袉栴}:
(1)當新雜草種群密度處于較長期的相對穩(wěn)定階段,表明其種群數(shù)量己達到了____。若連續(xù)陰雨和低溫的氣候變化使該雜草種群數(shù)量明顯下降,這種調節(jié)種群數(shù)量的因素屬于_______調節(jié)因素。
(2)在生物群落的垂直結構中,雜草屬于層。該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雜草種類發(fā)生改變后,生物群落是否發(fā)生了演替?_______。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控制該雜草的種群密度,除了人工拔除雜草外,還可采取的化學措施有____、生物措施有____。
27.(7分)以洋蔥和新鮮菠菜為材料進行實驗?;卮鹣铝袉栴}:
(1)欲判斷臨時裝片中的洋蔥外表皮細胞是否為活細胞,可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入質量濃度為0.3 g/mL的蔗糖溶液,用吸水紙從另一側吸水,重復幾次后,可根據(jù)是否發(fā)生_______現(xiàn)象來判斷。
(2)取新鮮菠菜葉片烘干粉碎,提取光合色素時,若甲組未加入碳酸鈣,與加入碳酸鈣的乙組相比,甲組的提取液會偏 _______色。分離光合色素時,由于不同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及在濾紙上的吸附能力不同,導致4種色素隨層析液在濾紙條上的 _______不同而出現(xiàn)色素帶分層的現(xiàn)象。若用不同波長的光照射葉綠素a提取液,測量并計算葉綠素a對不同波長光的吸收率,可繪制出該色素的____。
(3)在洋蔥根尖細胞分裂旺盛時段,切取根尖制作植物細胞有絲分裂臨時裝片時,經(jīng)染色后,有利于根尖細胞的分散。制作染色體組型圖時,通常選用處于有絲分裂 _______期細胞的染色體,原因是_______.
28.(9分)某昆蟲灰體和黑體、紅眼和白眼分別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兩對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體上。為研究其遺傳機制,進行了雜交實驗,結果見下表:
回答下列問題:
(1)從雜交I的F1中選擇紅眼雌雄個體雜交,子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紅眼♂:紅眼♀:白眼♂=1:1:1。該子代紅眼與白眼的比例不為3:1的原因是_______,同時也可推知白眼由 _______ 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控制。
(2)雜交Ⅱ中的雌性親本基因型為_______ 。若F2灰體紅眼雌雄個體隨機交配,產(chǎn)生的F3有種表現(xiàn)型,F(xiàn)3中灰體紅眼個體所占的比例為________。
(3)從雜交Ⅱ的F2中選擇合適個體,用簡便方法驗證交雜Ⅱ的F1中的灰體紅眼雄性個體的基因型,用遺傳圖表示。
29.(17分)回答下列(一)、(二)小題:
(一)回答與柑橘加工與再利用有關的問題:
(1)柑橘果實經(jīng)擠壓獲得果汁后,需用果膠酶處理,主要目的是提高果汁的____。為確定果膠酶的處理效果,對分別加入不同濃度果膠酶的果汁樣品,可采用3種方法進行實驗:①取各處理樣品,添加相同體積的 _______ ,沉淀生成量較少的處理效果好。②對不同處理進行離心,用比色計對上清液進行測定,OD值_______ 的處理效果好。③對不同于處理進行 _______ ,記錄相同體積果汁通過的時間,時間較短的處理效果好。
(2)加工后的柑橘殘渣含有抑菌作用的香精油及較多的果膠等。為篩選生長不被香精油抵制且能高效利用果膠的細菌,從腐爛殘渣中分離得到若干菌株,分別用無菌水配制成____,再均勻涂布在LB固體培養(yǎng)基上。配制適宜濃度的香精油,浸潤大小適宜并己_______ 的圓形濾紙片若干,再貼在上述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測量濾紙片周圍抵制菌體生長形成的透明圈的直徑大小。從直徑
的菌株中取菌接種到含有適量果膠的液體培養(yǎng)基試管中培養(yǎng),若有果膠酶產(chǎn)生,搖晃試管并觀察,與接種前相比,液體培養(yǎng)基的_______ 下降。
(二)回答與基因工程和植物克隆有關的問題:
(1)天然農桿菌的Ti質粒上存在著一段DNA片段(T-DNA),該片段可轉移并整合到植物細胞染色體上。為便于轉基因植物在組織培養(yǎng)階段的篩選,設計重組Ti質粒時,應考慮T-DNA中要有可表達的目的基因,還需要有可表達的_______ 。
(2)結合植物克隆技術進行轉基因實驗,為獲得轉基因植株,農桿菌浸染的宿主一般要選用具有優(yōu)良性狀、較高的遺傳穩(wěn)定性、_______及易被農標菌侵染等特點的植物材料。若植物材料對農桿菌不敏感,則可用_______的轉基因方法。
(3)利用帶側芽的莖段獲得叢狀苗的過程與利用莖段誘導產(chǎn)生愈傷組織再獲得叢狀苗的過程相比,前者總培養(yǎng)時間_______ ,且不經(jīng)歷_______過程,因而其遺傳性狀穩(wěn)定,是大多數(shù)植物快速繁殖的常用方法。
(4)與發(fā)芽培養(yǎng)基相比,配制轉基因叢狀苗生根培養(yǎng)基時,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適當添加_______ ,促進叢狀苗基部細胞分裂形成愈傷組織并進一步分化形成 _______ ,最終形成根。還可通過改變MS培養(yǎng)基促進生根,如 _______ (A.提高蔗糖濃度B.降低培養(yǎng)基濃度 C.提高大量元素濃度D.不添加瓊脂)。
30. (10分)欲研究生理溶液中K+濃度升高對蛙坐骨神經(jīng)纖維靜息電位的影響和Na+濃度升高對其動作電位的影響。請完善以下實驗思路,預測實驗結果,并進行分析與討論。
(要求與說明:已知蛙坐骨神經(jīng)纖維的靜息電位為-70mV,興奮時動作電位從去極化到反極化達+30 mV。測量的膜內外的電位變化。Kt、Na+濃度在一定范圍內提高。實驗條件適宜)
回答下列問題:
(1)完善實驗思路:
組1:將神經(jīng)纖維置于適宜的生理溶液a中,測定其靜息電位和刺激后的運作電位,并記錄。
組2.____。
組3:將神經(jīng)纖維分別置于Na+濃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d、e中,測定其刺激后的動作電位,并記錄。對上述所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與處理。
(2)預測實驗結果(設計一個坐標,以柱形圖形式表示實驗結果)。
(3)分析與討論:
①簡要解釋組3的實驗結果:____。
②用放射性同位素 24 Na+注入靜息的神經(jīng)細胞內,不久在生理溶液中測量到放射性,24Na+的這種轉運方式屬于____。用抑制酶活性的藥物處理神經(jīng)細胞,會使24Na+外流量____。
③刺激脊蛙的坐骨神經(jīng),除了在反射中樞測量到動作電位外,還觀察到腓腸肌收縮,說明坐骨神經(jīng)中含有神經(jīng)。
參考答案:
1.A 2.B 3.D 4.C 5.A 6.C 7.C 8.B 9.D 10.C II.B 12.D 13.D 14.A 15.C
16.A 17.D 18.B 19.A 20.B 21.B 22.D 23.A 24.D 25.A
26.(1)環(huán)境容納量外源性
(2)草本未發(fā)生 因為生物群落類型沒有發(fā)生改變
(3)施用除草劑生物防治
27.(1)質壁分離
(2)黃移動速率吸收光譜
(3)輕壓蓋玻片 中 中期的染色體縮短到最小的程度,最便于觀察和研究
28.(1)紅眼雌性個體中B基因純合致死X
(2)aaXBXb?6 16/27
(3)遺傳圖解見下圖
29.(一)(1)澄清度95%乙醇較小抽濾
(2)細菌懸液滅菌較小黏性
(二)(1)抗性基因
(2)全能性表達充分顯微注射
(3)短脫分化
(4)生長素根的分生組織B
30.(1)將神經(jīng)纖維分別置于K+濃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b、c中,測定其靜息電位,并記錄
(2)預測的實驗結果見下圖
(3)①細胞外Na+濃度提高,膜內外的濃度差增大,興奮時,Na+通過Na+通道內流加快,導致動作電位增大②主動轉運減少③傳入和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