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晶晶
摘要:民間音樂在我國的音樂類別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一般是由老百姓進行民間音樂的創(chuàng)作并且廣為流傳。民間音樂是老百姓根據他們的生活和情感內容進行創(chuàng)作的,并通過口頭的方式進行傳播,具有流動性和易變性。這種富有濃厚生活氣息的民間音樂深受人們的喜愛,通常不需要專門的學習就能朗朗上口的唱起來。學前的音樂教育主要針對的是年齡較小的兒童,對他們進行音樂的熏陶。本文就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在學前音樂教育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民族民間音樂? 學前音樂? 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J6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0)21-0113-03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人們的生活都進入了現代化的模式。少數民族的特色和風情被現代工業(yè)沖擊逐漸變得漢化,甚至很多民族的特色都慢慢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我國56個民族文化豐富多彩,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對民族特色的保留,要求將民族的特色風情融入到教學里面。讓學生從小就能接觸到關于民族的知識和文化,不忘記中國源遠流長的56個民族特色。民族的民間音樂文化一直受到人們的傳唱傳播,但是近年來勢頭稍微減弱。為了讓學生可以從小就受到民族音樂文化的熏陶,需要將民族特色音樂文化融入到學前教育當中,讓學生從小就能受到優(yōu)秀民族音樂文化的熏陶。
一、培養(yǎng)幼師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知識
為了讓學前兒童能夠在幼兒園里得到專業(yè)的民族音樂文化培養(yǎng),就要先對教師的職業(yè)能力進行評估。幼兒園里的音樂教師需要具備豐富的民族音樂文化的知識,并了解當前教育的需求,明白對學前兒童培養(yǎng)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性。教師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理解程度直接關系到學前兒童民族音樂教育的好壞,教育部門必須加強對幼師民族音樂文化知識儲備的重視,培養(yǎng)的音樂教師要能夠具有高水平、高素質、高能力的音樂素養(yǎng)。音樂幼師應該定時的進行民族音樂文化的培訓,把自己的民族音樂文化水平提高上來。給音樂幼師配備相關的民族音樂文化的教材和書籍,讓教師可以學習到專業(yè)的民族音樂知識。同時,教師應該督促自己理解教材的內容,提高自己的專業(yè)能力。音樂教師對于民族音樂的認識不能僅僅停留在音樂的層面,還應該設計不同的民族文化知識、民族舞蹈、民族節(jié)日等等。對民族的特點有全面的認識,才能給學前兒童講好一門生動有趣的民族音樂課。有關部門應該對教師的民族音樂文化水平進行評估,定時進行考核來檢驗教師是否達到教育部門的要求,達不到音樂評估的老師不予任教。每個學前教育場所都必須配備至少一名專業(yè)民族音樂文化教師,讓民族音樂文化的教育得到真正的落實。除了民族的音樂文化,教師可以學習相關的民族舞蹈,歌舞兼?zhèn)?,把音樂和舞蹈融合在一起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民族音樂文化。
二、修訂民族音樂文化的教材
民族傳統(tǒng)文化可以通過民族音樂得到弘揚,學前兒童是祖國的花朵,要從小培養(yǎng)他們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認知力,可以讓他們從小就樹立起為國家傳承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責任。在潛移默化中就能提高學前兒童的欣賞能力和音樂素質以及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我國民間民族音樂具有每個民族不同的特色,對于民族音樂教材的編寫應該盡量突破音樂的限制,把一些具備民族特色的音樂融入到教材中,通過網絡或者采風尋找適合學前兒童歌唱和學習的民間民族音樂,讓學生可以愉快的接受民族民間音樂的熏陶。目前大部分的音樂教材內容都比較復雜,為了針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發(fā)展,專家可以修訂關于學前兒童民族音樂文化的書籍教材,讓民族音樂文化能夠得到精確的專業(yè)教學。把民族音樂文化作為學習音樂的基礎,民族文化是我們的根,要扎根才能使樹木更好的生長。一是培養(yǎng)學前兒童的音樂文化素養(yǎng),二是使得民族音樂文化得到傳承。我國56個民族的音樂文化豐富多彩,專家編輯組可以根據實地考察選出最適合兒童教學的民族音樂文化素材,編輯進音樂課本。傳統(tǒng)的音樂課本一成不變,內容還十分復雜,降低了音樂老師的教授的動力,學生的積極性也提不起來。音樂教材的編輯要盡量的童趣化,并且要接近學生的生活,太過于藝術感學前兒童也無法理解,所以應該根據學前兒童的年齡段進行適當的編寫。適合兒童學習的民間音樂有很多,可以根據不同的類型進行劃分,例如,《卓瑪》《映山紅》《大海啊故鄉(xiāng)》《彩云之南》《阿里山的姑娘》《西廂》等等具備民間風味又不失民族特色的歌曲,學前兒童通常可以朗朗上口,又好學。提高了學前兒童的積極性和興趣,讓他們可以在唱歌中感受不一樣的異域風情和民族特色。
三、完善幼兒音樂課程的編排
根據考察發(fā)現,很多學前兒童的教育場所都沒有固定的課程安排,這使得學前兒童的教育有很大的隨意性,不利于學前兒童的集中學習和培養(yǎng)。為了讓學前兒童的民間音樂文化教育有系統(tǒng)的學習時間,應該對幼兒音樂課程進行合理妥善的安排。學校應該設置好音樂課程的時間,加入演唱的課程。除了唱歌的環(huán)節(jié),還可以添加民間樂器環(huán)節(jié)、民間舞蹈環(huán)節(jié)。通過民族民間音樂的學習,學前兒童可以感受到不同民族的音樂特色還有各個民族的思想文化,民族樂器則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提高了學前兒童的音樂素養(yǎng)。民族樂器是民族民間音樂的載體,對于提高學前兒童對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實踐操作能力都很有作用,例如,琵琶、古箏等。民族舞蹈的教學可以讓兒童通過肢體的扭動感受民族文化特色,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前教授兒童學習楊麗萍的孔雀舞,把孔雀舞的步驟簡化下來,讓學生可以感受云南傣族風情的舞蹈,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學前教育是奠定學生未來發(fā)展方向的基礎,為了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得到落實,必須從娃娃抓起?,F在的很多課堂都逐漸的趨向現代化,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逐漸流失,校園的民族文化傳播空間也很少。學校里面的音樂教學也更多的趨向了西方的教學模式,把民族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都遺忘了。再加上流行音樂的沖擊,很多學前的音樂教學模式都是跟著流行音樂走,民族的音樂教材十分缺乏,人們甚至不愿意歌唱民族音樂,這給民族文化的傳承帶來很大阻礙。教師應該提高自己的意識,民族民間音樂對我國來說具有重大的意義,如果失去了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就相當于失去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在進行民族音樂的教育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對民族音樂進行賞析。比如,《西廂》里面的音樂細節(jié)、音樂片段有什么亮點,要提醒學前兒童仔細的欣賞。否則,學前兒童根本不知道播放民族音樂的意義。在上課之前,音樂教師必須先理解準備講授的音樂,教師演唱的時候要富有激情和活力,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民族歌曲的情感。學前兒童的音樂教學可以準備一些圖片、音樂用具、道具等等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融入課堂的學習中來。
教師的情緒和語言的表達也要注意。教師應該把語言全部集中到民族音樂鑒賞中來,不應該對學生講述一些與民族音樂無關的東西。學前兒童的注意力很容易發(fā)散,講述無關內容會影響課堂的效率和質量。
四、開展民族音樂活動
學前學生有豐富的時間準備民族音樂的活動,可以把民族音樂活動作為評估音樂教師上課的水平。音樂教師根據自己上課的內容為學生編排民族的音樂節(jié)目或者舞蹈節(jié)目,比如說唱臉譜、阿里山的姑娘這類的民間民族音樂。每一個幼兒都應該得到表演的機會,教師對表現優(yōu)秀的小朋友頒發(fā)小禮品或者獎狀,激發(fā)小朋友的積極性和興趣。讓小朋友可以在參加民族音樂或者舞蹈表演的同時,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除了音樂和舞蹈形式,小朋友還可以通過民族樂器的演奏進行表演,古箏、琵琶、豎笛、笛子等等,都是能夠很好的展現民族風味才藝的方式。教師應該多加指導學生,讓學生可以受到專業(yè)的民族音樂教學。
畫畫和手工的活動同樣可以增進民族文化的傳播。教師可以教學前讓學生手工和畫畫,讓學前學生可以通過手工來制作富有民族特色的東西,比如剪紙,新疆土陶,雕刻,扎染等。畫畫的類型就更加豐富多彩了,可以讓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選擇自己最了解的一個少數民族,并繪畫出該少數民族的特色,可以是房子,衣服,也可以是少數民族的美食。
同時開展少數民族的活動,讓學生可以切身感受當地的文化特色。比如云南傣族的潑水節(jié)、蒙古的那達慕節(jié)、壯族三月三、藏族菜花節(jié)等等。可以根據當地的節(jié)日特色復原不同民族節(jié)日的特色,讓學生可以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節(jié)日。
在游戲的活動中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音樂能力。教師可以準備上課播放過的民族音樂,讓學生舉手說出播放音樂的名字?;卮鸬糜挚煊譁实脤W生就可以獲勝。或者根據播放的音樂,讓學生回答出音樂的民族是什么。回答正確的學生給予獎勵。學生在游戲中可以放松的邊玩邊學,比課堂會記得更快更牢,同時也加強了民族音樂活動的趣味性。
在音樂活動的過程中,音樂教師應該鼓勵和表演學生,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榮譽感。教師可以大方的對學生說:“你今天的表現真棒,頂呱呱”。或者“你的作品很有藝術感,老師覺得很欣慰”。通過這樣的話語,學生知道教師認可他的表現,從而對音樂民族的知識學習更加有動力。
五、利用有效資源創(chuàng)造良好的民族音樂氛圍
學前兒童正處于成長的階段,對萬事萬物都充滿好奇。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民族音樂氛圍有利于學前兒童進行學習。學前兒童教育場所,最好配備專門的音樂教室,在音樂教室內布置相關的民族音樂知識。在音樂教室的墻上或者黑板報上,可以貼上關于民族音樂的知識,畫出民族音樂的優(yōu)美板報。在教室四周應該擺上民族樂器,讓學生在上課的同時就能感受到民族樂器的存在。音樂教師可以教學生認識不同的民族樂器,讓學生對基本的民族樂器情況有一定的了解。音樂教室的風格盡量布置得明亮歡快,讓學生能夠在輕松和愉悅的氛圍內進行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積極性,甚至愛上學習民族音樂。學習民族音樂并不是一件逼迫性的事情,而是學生在文化課之后的放松和藝術的熏陶。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多媒體設備也應該運用到音樂的教學上來,合理的運用一切有利于民族音樂發(fā)展的資源。有一些氣氛和民族音樂的環(huán)境沒有辦法去實地考察,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視頻或者相關資料對民族音樂進行了解。教師在課下要花精力和時間準備民族音樂的材料,讓抽象的音樂以具體的方式呈現在學前兒童的周圍,讓他們真正愛上音樂并且喜歡音樂。
六、完善民族音樂設備
對學前兒童的音樂熏陶,光是理論是不行的,必須要讓學生參與到音樂的實踐中來。教育部門和學校應該加強對學前兒童民族音樂的設施經費支出,完善學校的民族音樂設施。音樂教室的建設對于民族音樂的教學和音樂藝術的熏陶十分重要,在普通教室里面學習民族音樂畢竟不專業(yè)。民族樂器,古琴,古箏,笛子,二胡等等,都應該在音樂教室中配備。讓學生可以處于良好的音樂學習環(huán)境之中學習民族音樂,感受民族音樂的美妙和樂趣。對于鄉(xiāng)村的學前兒童來說,更加需要教育部門的重視和資金的投入。由于種種原因,鄉(xiāng)村的學前兒童能夠接受到的知識比城市兒童少,并且知識的傳達有拖延性。教育部門加大對鄉(xiāng)村教育的投資,讓鄉(xiāng)村的學前兒童也能體會到民族音樂的熏陶。鄉(xiāng)村兒童所占的比例也很大,是我國的花朵和未來的主力軍,讓鄉(xiāng)村和城市里的兒童都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
七、結語
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也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播的一種,面對如今傳統(tǒng)文化逐漸衰落的形式,保護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刻不容緩。對于學前兒童來說,音樂是他們最容易接受的形式。文化傳承的意識要從小抓起。因此,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在學前教育中十分重要。本文從提高教師民族音樂文化素養(yǎng)、修訂民族音樂教材、完善民族音樂課程安排、開展民族音樂活動、利用有效資源、完善民族音樂設備等幾個方面對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進行探討。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在學前教育中的傳播,不僅僅是教師的責任,還是整個社會的責任。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播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我們需要把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民族文化保護好并傳授給一代又一代的后浪們。
參考文獻:
[1]趙映霞.探討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在學前音樂教育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9(13).
[2]彭鵬.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在學前音樂教育中的作用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35):209-211.
[3]崔婭楠.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在學前音樂教育中的應用[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8(13):187-188.
[4]孫辰.學前音樂教育中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傳承的意義與作用[J].北方文學,2018(02):201-201.
[5]張國民.探究民族民間音樂在學前音樂教育中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07):23-23.
[6]王倩.學前音樂教育中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傳承的意義與作用探究[J].藝術科技,2018(03):56.
[7]王珊珊.學前音樂教育中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傳承的意義與作用[J].中國民族博覽,2018(12):45-46.
[8]岳娜.民族民間音樂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滲透嘗試[J].明日,2018(3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