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小蘭
摘要:由于我國的教育體系不斷改革,聲樂表演教學作為現如今我國藝術高校中不可忽視的關鍵內容,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聲樂表演教學的創(chuàng)新改革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鑒于此,對于高校聲樂表演教學的創(chuàng)新需要進一步的分析與討論,以此推進聲樂表演教學今后的發(fā)展。
關鍵詞:高校? 聲樂表演? 教學? 改革? 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J6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0)21-0101-03
聲樂表演教學的模式創(chuàng)新應該按照我國當前對于藝術高校大學生核心價值以及能力提升的要求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這樣的聲樂表演教學創(chuàng)新才有改進意義?,F如今我國藝術高校聲樂表演教學改革的創(chuàng)新思路比較欠缺,想要改變這種問題,應該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行教學改革,只有這樣才能夠為高校聲樂表演教學奠定基礎。
一、高校聲樂表演教學改革的關鍵性
在藝術表現形式中,聲樂表演屬于其中不可缺少的內容,本身該種表現形式就帶有自身特有的內涵。聲樂表演的精神內涵可以通過表演者自身的能力以及技術發(fā)揮所展現,鑒于此,在聲樂表演人才團隊的培養(yǎng)階段,需要結合實際的社會需求情況,按照職業(yè)培養(yǎng)的方向以及教學大綱進一步的改進教學方案。
隨著我國高校體質改革以及教育模式的不斷更新,聲樂表演藝術人才屬于高校教育改革的受眾者,對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分析十分關鍵。首先,可以從高校藝術人才培養(yǎng)層面出發(fā),對于新型藝術人才的能力提升已經變成高校聲樂表演教學的關鍵內容;傳統的教學模式只能滿足對于專業(yè)理論以及實際表演的概念講解,這種偏重形式化、過場化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對于藝術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所以,從教學模式的實際情況入手,進行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至關重要。然后,從中西教育模式相互之間的沖突入手,我國高校聲樂表演本身就有其特殊的情況,在教學中往往會根據中西方相互融合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推進,但是由于中西方的教學模式會存在相互融合的情況,這樣的矛盾沖突就會展現到實際的教學中。西方教學比較關注“角色教學、角色營造”,在聲樂表演教學中偏重于學生的角色輸入,通過“角色的方式”引導學生融入到聲樂表演的內容中,而我國的傳統教學模式偏重于代入感以及引導性,對于專業(yè)理論的內容以及實踐能力會重點關注,對于學生的學習方面也會重視強化學生的技能。鑒于此,在中西方教學模式相互融合的階段,很容易出現教學重點矛盾的問題,可能會導致聲樂表演教學的效率以及質量不高,所以,對于聲樂表演教學課程的創(chuàng)新改革十分有必要。
除此以外,從市場與職業(yè)規(guī)劃的層面分析,市場對于藝術人才的需求會逐漸增加,但是由于傳統聲樂表演教學的模式只是單純的關注專業(yè)理論培養(yǎng),對于學生的實際情況、藝術展現以及個人魅力的個性化教學關注比例較少,這樣會影響到學生今后的綜合素質以及未來職業(yè)規(guī)劃。
二、我國高校聲樂表演現存的問題
(一)聲樂表演課程教學形式較為傳統
我國部分藝術高校的聲樂表演教學形式較為單一,在實際的教學階段缺乏時效性與創(chuàng)新性。部分藝術高校的教學依舊采用傳統型的教學模式,整體課程沿用教師理論講解、現場練習為主的方式,這樣單一、呆板的教學模式沒有辦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這樣的課程模式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于聲樂表演課程的興趣程度,不利于學生對今后的技能掌握以及專業(yè)提升。除此以外,部分教師沒有辦法從學生的角度對課程內容進行考量。在聲樂理論、表演技巧傳授中只是通過口述的方式進行知識傳遞,是一種灌輸式的知識學習,對于學生提出的建議與意見也不會及時采納并改進,課后也沒有師生之間的溝通,所以使得聲樂表演教學的教學質量、教學效率偏低。
(二)聲樂表演課程的教師綜合素質還需提升
從藝術高校聲樂表演專業(yè)的教學中能夠發(fā)現:其一,在部分藝術高校中,具備碩士或者博士學位的專業(yè)教師很少,師資力量不足,這樣的問題就限制了聲樂表演課程本身的課程質量;其二,藝術高校聲樂表演專業(yè)教師沒有實際的表演團體實踐經驗,大部分的教師都沒有從事相關表演團隊的進修體驗,這樣就導致了教師沒有辦法將實踐經驗通過課程教學傳授給學生,從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造成理論知識與實踐課程脫節(jié)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的質量以及最終的教學效率。從聲樂表演課程后續(xù)發(fā)展來說,對于技能以及實踐方面的教師引進是至關重要的內容。
(三)聲樂表演教學設備以及設施有待完善
現如今,我國藝術高校教育受到重理輕文、重實用輕傳統的藝術觀念影響。部分藝術高校在聲樂表演教學資源利用方面也沒有豐富的資源儲備,對于聲樂表演專業(yè)教學,高校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分析:其一,教學模式比較落后,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固化性的練習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如今的社會發(fā)展,缺乏科學創(chuàng)新性的內容;其二,聲樂表演專業(yè)教學資源、設備等較為缺乏,比如,現如今現代化音頻練習教室、聲樂表演基礎器材、網絡媒體教學設備等資源存在明顯不足,很大程度上約束了聲樂表演專業(yè)教學的后續(xù)發(fā)展。除此以外,部分藝術高校沒有聲樂表演專業(yè)的教學理論體系,在實際的聲樂表演教學中只是在單純的應對性教學,對于聲樂表演專業(yè)的相關理論內容、聲樂表演的文化發(fā)展并不了解。這樣的教學理論與文化內容的缺乏,導致學生在實際的學習中只是重視了對于聲樂表演技巧以及演奏形式等知識的學習,沒有對聲樂表演專業(yè)文化、藝術價值的內容有所研習。
三、高校聲樂表演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具體改進方案
(一)豐富現有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模式
藝術高校需要從現有的教學內容以及模式出發(fā),逐步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創(chuàng)新的教學思路也不單純局限于片面的簡單流程,而是需要將科學、合理的系統完善并進行落實。通過對教學體系的創(chuàng)新完善,能夠在短時間內改善聲樂表演教學的情況。具體的方式可以分成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其一,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可以通過角色互換的方式,將課程的重心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變成教學的主體,在聲樂表演教學方面聽取學生對于課程的改進建議與意見,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聲樂表演教學的特殊魅力,以此激發(fā)自己的學習興趣。除此以外,還可以通過小舞臺等方式,在教學階段,教師通過運用教學空間的模式,開設相對應的小舞臺,給予學生展現自我優(yōu)勢的機會,將自己的才華以及表演技巧進行展現,進而激發(fā)學生對表演知識的學習欲望。其二,構建小組學習模式。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可以在組隊的過程中進行聲樂表演的展現,教師可以通過小組的方式下達教學任務,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這樣的知識交流方式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夠提高學生對于聲樂表演的喜愛程度。
(二)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整合教學模式
對于聲樂表演的教學來說,教師需要從傳統靜態(tài)化的教學模式發(fā)展成現如今需要的動態(tài)化教學模式,具體的改進方法可以分成以下幾方面內容:其一,構建互動教學環(huán)境。學生聲樂表演之后,應該由教師與其他學生共同進行成績評估,學生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向教師提出問題并積極交流這次表演的感受。其二,加強網絡媒體技術應用。教師可以在教學模式中增加新媒體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在聲樂表演中充分感受到新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使得學生可以利用立體性的教學思維補充自己的知識結構。其三,加大對聲樂表演基礎設備以及器材資源的資金投入,構建現代化的聲樂表演教學模式,可以方便教師提升聲樂表演的教學實踐方式,更好地落實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的理念。除此以外,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聲樂表演專業(yè)的教學標準,根據實際的教學要求進行方案制定。在教學中不應該只是關注到發(fā)聲技巧以及表演形式,而是需要將聲樂表演的理論、聲樂表演的文化背景、聲樂表演的發(fā)展以及聲樂表演的體系作進一步的分析與討論。同時,學生可以通過反復性的聲樂表演練習,了解到聲樂表演的實際內涵。其四,教師在聲樂表演專業(yè)中,要按照教學的要求引進西方先進的聲樂表演教學理論體系模式,通過對中西方聲樂表演的理論分析,結合現如今的教學情況,更好地提升其教學效果。
(三)提升聲樂表演專業(yè)教師的整體素質
藝術學院聲樂表演專業(yè)的教學創(chuàng)新改革需要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建設,并引進高學位、高技能的聲樂教師,擴充師資力量。對于教師團隊的構建來說,主要可以通過內部培養(yǎng)以及外部招聘等方式,按照藝術院校的發(fā)展情況以及市場對于聲樂表演專業(yè)的人才需求進行教學改革,不斷加強教師團隊的整體構建。除此以外,還需要加強培養(yǎng)具有溝通技能和實踐經驗的聲樂表演教師,并按照藝術高校聲樂表演人才的培養(yǎng)需求進行教學落實。內部培養(yǎng)可以從派遣專業(yè)教師進行表演團體為主,體驗現場表演的感受以及其管理模式,通過定時和定期的現場實踐,提升聲樂表演專業(yè)教師的整體能力以及教學水平。
(四)加強實踐教學以及實踐活動的內容
在高校聲樂表演教學中需要增加實踐性的課程,將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以及核心素養(yǎng)變成該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實踐元素融入的方式多種多樣,能夠從舞臺表演出發(fā),采用社區(qū)活動或者公益演出的方式進行。在舞臺表演方面教師可以留給學生充足的自由發(fā)展空間,并讓學生將聲樂表演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急需改進的課程內容及時反饋,以此實現實踐指導以及經驗傳授的最終教學目標。
(五)采用多聽、多看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
按照高校聲樂表演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全新要求,應該從學生的鑒賞能力以及審美能力的提升入手,讓學生養(yǎng)成多聽、多看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中,讓學生多學習世界名著以及西方優(yōu)秀的聲樂作品,給學生自我分析、主動發(fā)現的機會,并讓學生將這樣的習慣融入到自身的學習過程中。在表演階段中,強化對于聲樂表演的時效性,并滿足學有所成、學有所用的需求。在學生聆聽世界名著期間,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內容指導,這樣的指導屬于引導性教育的一項內容,偏重激發(fā)學生對于聲樂表演的靈感以及審美能力。鑒于此,在高校的聲樂表演教學期間應該多聽、多看,以此提升學生對于聲樂學習的鑒賞能力,這樣的能力提升也是素質教育、核心素養(yǎng)、以生為本的重要基礎與重要前提。
四、結語
藝術表演教學是一個持續(xù)性與靈活性相互結合的過程,教師應該從現有的教學模式出發(fā)進行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給學生提供更加有效的學習方法。高校的聲樂藝術類教師在教學階段,需要改進其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也需要同學生及時進行信息溝通與反饋,為后續(xù)的聲樂舞臺表演教學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溫濤.職工群眾聲樂舞臺表演與高校聲樂舞臺技術的聯系[J].黃河之聲,2019(23):53.
[2]黃瑾.談應用型本科高校聲樂表演教學中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J].藝術評鑒,2019(24):126-128.
[3]張竹.高校聲樂教學中文化要素與審美要求理念的融合[A].2019年南國博覽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一)[C].2019:583-585.
[4]吳沁柯.互聯網時代下的聲樂表演混合式教學探究——評《高校聲樂教學的歌唱技法與歷史變革》[J].中國教育學刊,2019(09):146.
[5]王晉.廣西本土民歌和地方戲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藝術教育,2019(08):69-70.
[6]唐文輝.關于高校聲樂表演藝術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方法分析[J].戲劇之家,2019(21):190.
[7]張美林,胡亮.新時代聲樂高端人才培養(yǎng)的理論與實踐探索——江蘇省音樂與舞蹈學(聲樂)學術創(chuàng)新論壇暨國際聲樂學術研討會述評[J].人民音樂,2019(06):65-67.
[8]張沛芳.高等院校聲樂表演教學模式探究——評《聲樂表演技巧與教學探索》[J].高教探索,2019(02):133.
[9]朱艷.創(chuàng)新視角下的高校聲樂教學實踐研究——評《高師聲樂教學及其有效性實踐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8(12):114.
[10]陳愛軍.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黃河之聲,2018(17):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