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473000)劉晨陽
pilon骨折嚴重損害踝關節(jié)、干骺端、負重關節(jié)面,并伴有軟組織損傷,影響患者日常生活。鎖定鋼板切開復位內固定術與解剖鋼板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為臨床常用術式,本研究選取82例pilon骨折患者,以對比其臨床應用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8月~2018年9月我院pilon骨折患者82例,依據(jù)手術方案分組。A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齡20~69歲,平均年齡(44.21±11.97)歲;B組41例,男27例,女14例,年齡19~70歲,平均年齡(44.13±12.32)歲。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且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選取標準:確診為pilon骨折;無手術禁忌證;知情本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均先行消腫治療。A組予以鎖定鋼板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操作方法如下:①全麻,仰臥位,若合并腓骨骨折,逐層切開,露出斷端,用1/3管型鋼板內固定,恢復腓骨長度,若無腓骨骨折,直接復位腓骨。②切開腓骨前內側,暴露脛骨關節(jié)面,清理脛骨遠端粉碎骨折塊。③C型臂X線機透視下,復位脛骨關節(jié)面,拉力螺釘臨時固定。④觀察復位是否成功,若成功復位,鎖定鋼板加螺釘內固定。⑤拔除拉力螺釘,生理鹽水沖洗手術部位,逐層縫合,并放置引流管。B組解剖鋼板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具體操作方法與A組相似,不同之處在于:切開脛前外側(切口下段為弧形),保留距腓側切口7cm的寬前側皮橋,切開脛前肌與前側筋膜之間的內側,分離骨膜,暴露脛骨下關節(jié)面,采用克氏針臨時固定,C型臂X線機透視觀察,若復位成功,以解剖鋼板固定骨折部位。兩組患者均于術后進行抗感染、石膏固定患肢。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手術時間、骨折愈合時間;比較術后6個月兩組踝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參照Mazur評分[1]:>92分,正常行走,踝關節(jié)無痛無腫為優(yōu);87~92分,正?;顒?,但踝關節(jié)輕微疼痛、腫脹為良;65~86分,行走疼痛,活動度恢復≥1/2為可;<65分,行走劇痛、靜息痛,活動度恢復<1/2為差。踝關節(jié)功能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s)表示,t檢驗,計數(shù)資料n(%)表示,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手術時間、骨折愈合時間 A組手術時間為(57.28±10.87)min,骨折愈合時間為(15.82±2.76)周;B組手術時間為(67.93±12.31)min,骨折愈合時間為(17.94±3.35)周。A組短于B組(t1=4.153,P1<0.001;t2=3.127,P2<0.001)。
2.2 踝關節(jié)功能優(yōu)良率 術后6個月,A組優(yōu)34例,良4例,可3例;B組優(yōu)24例,良7例,可9例,差1例。A組踝關節(jié)功能優(yōu)良率92.68%(38/41)高于B組75.61%(3 1/4 1),差異顯著(χ2=4.4 7 9,P=0.034)。
解剖鋼板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易出現(xiàn)內固定不穩(wěn)定、術后并發(fā)癥等問題,因此,尋找更加穩(wěn)定、有效的手術方式對pilon骨折具有重要意義。鎖定鋼板切開復位內固定術通過螺釘與鋼板鎖定能提高穩(wěn)定性,有利于促進骨折愈合,能夠改善局部血運,且具有抗壓、抗彎等優(yōu)勢[2]。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手術時間、骨折愈合時間短于B組,手術6個月后A組踝關節(jié)功能優(yōu)良率高于B組(P<0.05),提示鎖定鋼板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pilon骨折有利于縮短手術時間、骨折愈合時間,提高恢復效果。與解剖鋼板相比,鎖定鋼板切開復位內固定術以鎖定鋼板與鎖定釘緊密結合的方式,能提高骨折固定程度,減少對周圍組織激惹,縮短術后恢復時間,利于患者康復。
綜上,與解剖鋼板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相比,鎖定鋼板切開復位內固定術能有效縮短手術時間、骨折愈合時間,促進患者踝關節(jié)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