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東
(岳西縣中關鎮(zhèn)農(nóng)業(yè)綜合服務中心,安徽 安慶246600)
香榧(Torreya grandiscv.Merrillii)為紅豆杉科榧樹屬人工栽培品種,浙江、安徽等地栽培歷史悠久。香榧為喬木,高可達25 m,胸徑1 m;樹皮淡黃灰色,縱裂;葉條形,直伸;種子連肉質假種皮,寬矩圓形或倒卵圓形,長3~4 cm,徑1.5~2.5 cm,有白粉,干后暗紫色,有光澤,頂端具短尖頭,胚乳微皺;花期4 月,種子翌年10 月成熟。喜厚度深、肥力足、排水暢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幼果可耐絕對最低溫度-13 ℃。
岳西縣地處115°50′~116°33′E,30°39′~31°11′N,居大別山山脈東南部,屬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區(qū),山地垂直自然帶分布復雜,小氣候差異大。年平均氣溫14.4 ℃,年均降水量1 445.8 mm,年日照時長2 070.5 h,年無霜期210 d 左右,土壤類型為山地黃棕壤。岳西縣中關、毛尖山、響腸等鄉(xiāng)鎮(zhèn)分布有野生粗榧和巴山榧,也有一批林業(yè)產(chǎn)業(yè)化龍頭企業(yè)在毛尖山等鄉(xiāng)鎮(zhèn)建設了香榧基地,并且基地內(nèi)香榧生長良好、性狀穩(wěn)定,已成功掛果。根據(jù)香榧生物學生態(tài)學特性和自然地理環(huán)境,岳西縣有相當大區(qū)域適合發(fā)展香榧。
圃地要選擇交通便利、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的區(qū)域。在山區(qū)大片平整的地塊比較難選,應盡量選擇面積較大的平地作為育苗地。為防止圃地積水,第一年冬季可采用挖掘機開溝瀝水,溝深50~100 cm;再用旋耕機翻耕土壤,并施足基肥,施肥量為2~2.5 t/667m2,將土壤與基肥拌勻,整理出苗床。
為了種子來源可靠,要到原產(chǎn)地擇優(yōu)采摘,挑選顆粒飽滿、個體較大、均勻一致的種粒作為育苗種子。種子運回后,放置于通風、陰涼、干燥處保存或沙藏。沙藏種子一般11 月下旬就開始陸續(xù)發(fā)芽,至翌年3 月底大部分均已發(fā)芽,此時需對沒有發(fā)芽的種子采用溫水催芽,至種子胚根長0.5~1.5 cm 時,即可進行播種。
為防止病菌感染,播種前先用濃度0.2%的高錳酸鉀溶液對種子進行消毒,之后再用清水沖洗干凈,但要注意的是已露出胚根的種子不能進行消毒處理。播種時,株行距15 cm×30 cm,種子橫放,胚根向下,輕覆表土,用稻草、茅草等覆蓋,保持床面疏松濕潤。苗木出土后及時搭建遮陽網(wǎng),夏季干旱時每隔10~15 d 澆透水1 次,苗期適量施肥,促進苗木生長。砧木培育2 年以上即可用于嫁接。
嫁接時間一般在冬末春初進行,岳西縣以3 月中下旬最佳,此時樹液開始流動而芽尚未萌發(fā),有利于接穗后期生長。嫁接方法可采用切接法、劈接法,根據(jù)技術熟練程度選用。應到原產(chǎn)地從香榧優(yōu)良單株母樹上采取接穗。要求母樹樹齡屬于青壯年,性狀優(yōu)良、生長健壯、豐產(chǎn)性好、結實穩(wěn)定,于晚秋樹木生長停止后進行采穗,采取的接穗用蠟封或低溫濕沙儲存?zhèn)溆?。以自育苗為砧木。接穗與砧木韌皮部特別是形成層要充分接觸,接口處用薄膜包扎緊實。
及時除去圃地雜草,最好用人工清除,防止損傷幼苗,每年5~6 月、8~9 月各1 次,忌用草甘膦等除草劑。結合除草同時進行施肥,施適量的農(nóng)家肥或速效肥,切忌施肥過多,尤其不可黏到根頸部,否則會引起燒根,導致幼苗死亡或根系灼傷。
目前,市場上選育出來的香榧人工栽培品種較多,在造林時,一定要遵循“適地適樹”原則。根據(jù)香榧的生物學特性和岳西縣具體情況,一般選擇坡度小于25°,海拔800 m 以下,土壤疏松且深厚肥沃(土層達80 cm 以上、腐殖質層20 cm 以上),水分充足,交通方便的火燒跡地、茅草山、荒山荒地為造林地。
考慮經(jīng)濟收益,一般造林地初植密度較大,4 m×4 m 或4 m×5 m,33~42 株/667m2為宜,后期可根據(jù)造林地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株行距。
整地前,按照造林地規(guī)模,合理開挖林區(qū)道路和作業(yè)道。林區(qū)道路和作業(yè)道留寬度40 cm 邊溝,防止雨季流水沖刷林地,有條件的地區(qū)可硬化林區(qū)道路,方便后期作業(yè)。
林地清理應于造林前一年8~9 月開始,采用劈山、除雜的方式,待雜灌、雜草曬干后,在防火期前實施小塊狀煉山。
為防止水土流失,禁止使用挖掘機等大型機械對造林地實行全墾整地或帶狀整地,多采用小型機械或人工方式挖穴,栽植穴規(guī)格100 cm×100 cm×100 cm,在坡度較大地塊每隔10 m 開一道水平淺溝,以利于阻滯雨水和減少土壤肥力流失。用腐熟的餅肥、人畜糞便等有機肥作基肥,也可利用沼氣液作為基肥,與表土混合后放于穴底,將之當做隔離層,用量為2.5~5 t/hm2,改良土壤理化性質后種植。
香榧嫁接后需移植培育2~5 年,至苗木粗壯、苗高50 cm 以上時方可用于造林。帶土球移栽,栽后剪掉部分枝葉,減少水分蒸騰。岳西縣山區(qū)早春氣溫較低且溫差大,為防凍害,在山區(qū)造林時間不能早于3 月中下旬,應選擇無風的陰天或多云天氣,做到淺種、高培、壓緊實,上面蓋浮土,并對苗木進行適當加固,用立木綁縛支撐或三角支撐,以防大風引起嫁接口撕裂。
香榧幼株不耐旱和強光直照,易被日光灼傷,栽后夏季高溫時要做好抗旱保苗。一般6.67 hm2建1 個容積50 m3的蓄水池,以利于栽植地水分管理。搭建遮陽網(wǎng),可整片搭建,也可每株搭建一個,搭建時間在4 月。寒冷季節(jié)為防止幼苗凍害,可用稻草覆蓋苗木保溫,也可將撫育除去的雜草置于苗木根部周圍起到保溫的作用。
香榧成林前,每年至少撫育2 次。第1 次一般在5~6 月,第2 次在8~9 月,撫育時多采用人工除草,既能疏松土壤,又能降低幼苗損傷。結合撫育進行施肥,盡量選擇有機肥,如種植面積大、施有機肥難度大的地方可選用復合肥。為了增加收入,適當施行林糧間作,但間作要選擇豆類等矮桿作物,切忌套種高桿作物,以免影響香榧生長。
3.5.1 水肥管理
香榧生長期消耗營養(yǎng)物質多,每年秋季施1 次有機肥,以農(nóng)家肥為佳,距根部20 cm 處將肥料環(huán)形埋于周圍,以恢復樹勢;在翌年4 月份再施1 次速效肥,有利于果實膨大,提高坐果率。
3.5.2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時控制枝條疏密和樹冠完整。樹冠定型后每年進行輕修剪,剪去纖弱、病害及過密的枝條。
3.5.3 調整雄株和授粉
雌雄株應按比例栽植,如果雄株與雌株配比不當,可通過移植、嫁接等措施來調整雄株,滿足雌株授粉的需要。也可采用人工授粉方式,先收集雄花粉,將花粉溶于水中對雌花進行噴灑。
3.6.1 細菌性褐腐病
該病5 月上旬始發(fā),至5 月下旬達到高峰期,易造成香榧落果,影響產(chǎn)量。果實套袋防病效果明顯,也可施用5%菌毒清殺菌水劑800 倍液噴殺。
3.6.2 菌核性根腐病
又稱白絹病,發(fā)病時以菌絲網(wǎng)住根系,使根系腐爛??捎们嗫萘⒖?大蒜油+哈茨木霉菌灌根1~2次。幼樹在根系附近灌藥,大樹在樹冠投影外圍挖數(shù)條不同半徑的環(huán)溝或輻射狀條溝進行澆灌,以灌透為標準。
3.6.3 香榧小卷蛾
1 年發(fā)生2 代,以幼蟲危害新梢、葉片。防治方法如下:一是秋冬季清除地面枯枝落葉,深埋或集中燒毀;用涂白劑處理樹干,消殺越冬蟲源。二是藥物防治,采用1.8%阿維菌素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噴樹冠及蟲苞。
3.6.4 癭螨
吸食枝葉汁液,受害后樹木落葉嚴重,有的會造成全株枯死。防治方法:用洗衣粉、尿素加水配制混合液或洗衣粉與機油配制混合液噴霧,注意尿酸濃度不高于0.3%,噴霧時間在15 時后較為適宜。
3.6.5 白蟻
主要危害香榧根部和樹身。白蟻危害性很大,造林地內(nèi)或附近有白蟻的地方,必須加強防治。防治方法:一是在白蟻較多的地方撒滅蟻靈,接觸了滅蟻靈的白蟻回巢后,其尸體被其他白蟻吞食,可將巢內(nèi)白蟻全部毒死;二是通過人工挖除蟻巢、殺死蟻后,達到徹底根除白蟻的目的。冬季挖巢后,再施一些滅蟻靈更佳。
在岳西縣,香榧一般10 月才能成熟,由于其生長期受光照、水分、土壤自然條件和人工輔助措施不同影響,各單株之間、甚至同株樹的各個枝條之間的榧蒲成熟時間都存在差異,因而不能統(tǒng)一采摘,為保證香榧品質,可待榧蒲七八成成熟了再采摘。
收獲榧蒲后,運到收集處用隔板分割保存,堆放于環(huán)境蔭涼、通風良好的地方,堆積高度不超過25 cm,待后熟處理,至果肉與榧殼易剝離時,剝?nèi)ス猓瞥擅?。毛榧也是采用隔板分割保存,堆積高度不超過25 cm,放置20 d 左右,堆放溫度和通風條件同榧蒲堆放一致,每隔幾天翻動1 次,并仔細觀察內(nèi)仁,當內(nèi)仁變?yōu)樯詈稚珪r,脫澀完成。
選晴朗天氣,將經(jīng)過后熟和脫澀處理的果仁洗凈、晾曬,曬干后即可貯藏、加工、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