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交軍,李國英
(1.貴陽學院 文化傳媒學院,貴陽 550005;2.貴陽市青巖貴璜中學,貴陽 550027)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1]鼠乃中華大地人人習見的一哺乳動物,為萬民唾棄,早至《詩經(jīng)》時代就以“碩鼠(貪婪的大老鼠,喻指不勞而獲、享樂無厭的奴隸主與貴族們)”惡名昭著于世,然在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十二生肖中鼠卻能位列其首,實在讓人匪夷所思,形成了中國民俗史乃至文化史上經(jīng)典的悖論現(xiàn)象,爭議至今仍莫衷一是?!皩懳镆愿揭?,揚言以切事”[2],而隱喻作為人類語言表達與認知世界之間的重要橋梁,并非只是辭藻潤色的單純修辭技巧,尤其是全人類認識世界、觀照世界、解譯世界的普遍思維工具。引發(fā)海內(nèi)外學者極大興趣且已日漸壯大的認知隱喻學(屬認知語言學的重要分支),指以體驗哲學為理論基礎(chǔ),旨在解讀不同民族文化現(xiàn)象,運用概念隱喻與概念整合做認知工具,試圖闡釋我們賴以生存的全部隱喻范疇的一門新興語言認知學科[3]?!皾h字作為鐫刻中華民族思想和人文意識的語符觸媒,篤實記載著華夏先民亙古以來風云變幻的點點滴滴,極具原生態(tài)與活化石的寶貴史料、語料價值,可謂一個個漢字生成演化的厚重歷程堪稱一部炎黃子孫砥礪前行的斑斑信史與丹青實錄”[4],字符本身即彰顯出隱喻特性,制符造字時蘊藉寄意于物、借物喻人;然鼠字成體系的最早詞典的《爾雅》,由秦漢間學者綴輯周漢諸書舊文、遞相增益而成,有上古中國百科全書之稱,是學界考證詞義與古代名物的重要資料。故以《爾雅》鼠類字為研究對象,從認知隱喻學的視域?qū)κ筮M行文化釋疑,力求破解中華民族鼠之文化真相。
人類仰觀俯察不同事物衍生出各式各樣的隱喻,有時即使審視同一事物,因觀察角度與著重點差異都會產(chǎn)生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隱喻。受《詩經(jīng)》影響,時人一提到鼠就會油然而生“奸吏大雀鼠,盜胥眾螟蝝”[5]的動物隱喻,然檢視詩文典冊可知古人亦抒發(fā)“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6]的禪意智慧,有關(guān)鼠隱喻的悖論猶如一枚硬幣的兩面映照出華夏先民不同層面的隱喻機制與認知理據(jù),鼠成為古人取象以比類、譬喻以明理感知世界的一個多元化隱喻媒介。
唐朝韋莊《題李斯傳》云:“臨刑莫恨倉中鼠,上蔡東門去自遲?!盵7]觀典籍文獻,鼠對先民啟發(fā)甚大,但痛惜的是自《詩經(jīng)》始國民更多領(lǐng)悟吸收負能量、暗能量,史載法家代表人物李斯觀“溷鼠(喻人位卑俸低膽怯)”“倉中鼠(指人位高祿厚膽肥)”境遇差異而心生竊高位圖富貴之志導(dǎo)致人生觀、價值觀的扭曲。《史記·李斯列傳》載:“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shù)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于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shù)?!盵8]隱喻時人熱衷功名利祿,并將鼠與人兩類不同事物借助“隱喻”建立全新的相近相通緊密銜接關(guān)系,即“譬稱以喻之,分別以明之?!盵9]無獨有偶,典冊亦載“社鼠(社壇里的老鼠)”一語,或作“城狐社鼠”,比喻有所憑依而為非作歹的小人,語本《晏子春秋·問上九》:“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則恐燒其木,灌之則恐敗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殺者,以社故也。夫國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盵10]與其他實存動物相比,先民似更愿意用鼠來指涉現(xiàn)實政治生活中一些非正?,F(xiàn)象,彰顯出鼠類詞匯的靈活與重要。
東漢王符《潛夫論·釋難》曰:“夫譬喻也者,生于直告之不明,故假物之然否以彰之。物之有然否也,非以其文也,必以其真也。”[11]隱喻機制生命力源于現(xiàn)實語言生態(tài)的邏輯機制,并非隨性而為,實質(zhì)上乃運用類比思維進行意義表述的一種話語方式。受古代剝削階級文字獄等文化高壓政策影響,勞動人民被迫通過隱喻等語言創(chuàng)新來曲折表達自身的真實態(tài)度,從而使得隱喻具有認識世界、直面真相的解釋功能,對全社會具有普遍性,即“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12]《詩經(jīng)》因其文學地位,對后世鼠文化影響深遠,如《詩經(jīng)》有“誰謂鼠無牙”[1]9之句,古人遂以“鼠無牙”指憑強力侵凌別人,劉兼《中春登樓》詩之二云:“失手已慚蛇有足,用心休為鼠無牙?!盵13]亦用“鼠牙”比喻強暴勢力;同“鼠牙雀角”,明朝屠隆《曇花記·檀施積功》云:“羅敷遇千乘,提筐在桑間。鼠牙速我訟,都只為紅顏?!盵14]《詩經(jīng)》也存“碩鼠碩鼠,無食我苗”[1]176之語,故用“鼠苗”謂鼠食禾苗,比喻政治黑暗混亂,北宋胡锜《耕祿稿·代來弁謝表》云:“生樂國而無鼠苗之感,歷元都而有兔葵之思?!盵15]而檢《爾雅》全書,《爾雅·釋獸》載“鼠屬:鼢鼠,鼸鼠,鼷鼠,鼶鼠,鼬鼠,鼩鼠,鼭鼠,鼣鼠,鼫鼠,鼤鼠,鼨鼠,豹文鼮鼠,鼰鼠”[16]共計鼠類動物13種,充分說明先民對鼠類動物認知已較充分,故能對鼠進行分門別類,系統(tǒng)描述,且伴有神獸化、夸大化、靈異化的宗教傾向?!稜栄拧め尗F》云:“鼳,鼠身長須而賊,秦人謂之小驢”,郭璞注:“鼳,似鼠而馬蹄,一歲千斤,為物殘賊。”邢昺疏:“鼳,獸名也。身如鼠,有長須,而賊害于物?!盵16]142鼠乃毀稼食苗、賊物傷農(nóng)的害獸災(zāi)獸丑惡形象深入人心,成為官方正統(tǒng)文學的主流表述,檢視漢語詞典含“鼠”字共102個成語均為貶義可見一斑。
南宋虞儔《用韻和仲兄》云:“鼯鼠相將五技窮,東來歲月太匆匆?!盵17]受先民思維影響,鼠類成員即使有擅長飛翔等“五技”全能者,仍被譏諷“五技而窮”,如《爾雅·釋鳥》曰:“鼯鼠,夷由”,郭璞注:“狀如小狐,似蝙蝠,肉翅。翅尾項脅,毛紫赤色,背上蒼艾色,腹下黃,喙頷雜白。腳短爪長,尾三尺許。飛且乳,亦謂之飛生。聲如人呼,食火煙,能從高赴下,不能從下上高。”[16]184鼯鼠,詩文中常比喻人多能而不精一技,《荀子·勸學》曰:“螣蛇無足而飛,鼫鼠五技而窮?!盵18]鼠作為古人耳聞目睹的嚙齒動物,已與人類社會生活息息相關(guān),因被頻繁使用解釋人類社會文化現(xiàn)象,使其超越其他眾多動物升格為一類特殊的文化動物,如杜光庭《錄異記》卷八載:“民有災(zāi)及為惡者,鼠輒入其田中,振落毛衣,皆成小鼠,食其苗稼而去?!盵19]農(nóng)業(yè)災(zāi)難等神秘現(xiàn)象附會鼠故意所致,為國人忌憚,不可等閑視之。
蘇軾《用過韻冬至與諸生飲酒》云:“得谷鵝初飽,亡貓鼠益豐。”[6]471饒有意味的是,自然界中貓乃鼠之天敵,互不相容,但先民反其道而行之,用“鼠共貓眠”“貓鼠同眠”等異?,F(xiàn)象來比喻執(zhí)法官吏包庇縱容壞人,同流合污,如《醒世姻緣傳》第十三回載:“伍圣道、邵強仁鼠共貓眠,擒縱惟憑指使;狽因狼突,金錢悉任箕攢?!盵20]又有“貓鼠同乳”或“貓鼠同處”,古人認為貓捕鼠與官司捕盜性質(zhì)相同,貓與鼠同處或同乳,即為官司廢職容奸之兆,后以比喻上下沆瀣一氣、臭味相投?!杜f唐書·五行志》載:“(大歷)十三年六月戊戌,隴右汧源縣軍士趙貴家,貓鼠同乳,不相害,節(jié)度使朱泚籠之以獻。宰相常袞率百僚拜表賀,中書舍人崔佑甫曰:‘此物之失性也。天生萬物,剛?cè)嵊行裕ト艘蛑?,垂?xùn)作則。禮,迎貓,為食田鼠也。然貓之食鼠,載在祀典,以其能除害利人,雖微必錄。今此貓對鼠,何異法吏不勤觸邪,疆吏不勤捍敵?’”[21]正是在這種具有鮮明特色的“碩鼠”隱喻語境下,讀者就不難理解“鼠舞”一詞指群鼠銜尾舞動,被古人視為逆臣叛君作亂的征兆,語出《漢書·五行志》:“昭帝元鳳元年九月,燕有黃鼠銜其尾舞王宮端門中。王往視之,鼠舞如故。王使吏以酒脯祠,鼠舞不休,一日一夜死。近黃祥,時燕剌王旦謀反將死之象也。其月,發(fā)覺伏辜。”[22]西漢焦贛《易林·咸之節(jié)》亦曰:“豕生魚魴,鼠舞庭堂,雄佞施毒,上下昏荒,君失其邦?!盵23]故北宋文學家李廌激切呼喚“聚斂除奸吏,依違屏具僚。鈞衡無碩鼠,城社絕余妖。”[24]朗朗乾坤清明政治,南宋后期理學家真德秀在《會三山十二縣宰》中諄諄告誡赴任官員“要如羔羊直,委蛇自無愧,勿為碩鼠貪,躑躅乃多畏”[25],不忘初心為民做主。元代著名畫家王冕撰詩更是怒斥“老羸餓死壯者逃,碩鼠欺人暴如虎”[26]的黑暗社會現(xiàn)實,明朝名士顧夢圭《裘葛行》詩辛辣揭露“千縑萬鏹入私橐,碩鼠碩鼠心何如”[27]的官場丑態(tài),而明朝詩人程可中由衷發(fā)出“嘉饌土人烹碩鼠,薄寒胡帽制豐貂”[28]食碩鼠、絕貪官的欣喜之情。
明朝張弼《觀貢白鼠》云:“白鼠黃金精,將迎萬里程。若將勞費計,千里馬猶輕?!盵29]華夏先民并未沉湎于一味指斥鼠,而是積極借鑒鼠作為一種生存能力超強之小型動物的正面啟示,如農(nóng)夫觀察到鼠有貯糧儲物的習性,湘南地區(qū)民諺有“老鼠會藏半年糧”“老鼠能存三年糧,粗布衣衫穿得長”“老鼠窟窿藏糧——算找到地方了”“耗子窟窿——填不滿”等說法。故民間故事乃至宗教語境中將鼠比喻為吐寶財神、開天神獸,如鄧德明《南康記》曰:“南康山石室,號金堂,內(nèi)金色,有金鼠時見也?!盵30]《錄異記》卷八亦云:“白鼠,身毛皎白,耳足紅色,眼眶赤。赤者乃金玉之精。伺其所出掘之,當獲金玉。云鼠五百歲即赤。”[19]2971先民斷定白鼠出沒處下藏有金銀財物,《葆光錄》五九記陳太雖家貧然樂善好施,曾供侍一僧長達三載,僧有感其善行,笑稱他“有白金五十鋌,酬爾三年供養(yǎng)?!标愄恍?,然“至夜見一白鼠雪色緣其樹,或上或下,久之,揮而不去。陳言于妻子曰:‘眾言白鼠處即有藏,僧應(yīng)不妄言?!炀蛑?,果獲五十錠。”[31]佛教作為一種面向大眾化的外來宗教,其教義亦有鼠乃財神爺之說,佛典相傳帝釋天有一女兒名為巴粗桑摩,嫁人后生下多聞天王,母親賜給多聞天王一只吐寶鼠,可吐納一切金銀財寶,猶如貔貅、聚寶盆。貧苦眾生如有窮困,多聞天王讓神鼠吐出寶貝施救解厄,故多聞天王被稱作鼠財神,而吐寶鼠亦化作各大財神(寶藏神、多聞天王或毗沙門天等)手中的法器與標幟物,為財神身、口、意的化現(xiàn),更是財神財庫之管理者,寓意招財進寶、普度眾生。據(jù)說天、人、龍三界所有摩尼寶全部乃吐寶鼠吐出而成。吐寶鼠是佛教中五路紅、白、黃、綠、黑財神及財寶天王最為重要的眷屬配尊,尤以黃財神佛像為甚,手均箍吐寶鼠鼬,天王殿中的伽藍左手即握吐寶鼠,十八羅漢之一的巴沽拉尊者左手亦捧著貓鼬?!端胃呱畟鳌肪矶短坡寰┦ド扑律茻o畏傳》載:“畏復(fù)至烏萇國,有白鼠馴繞,日獻金錢?!盵32]古印度也將老鼠作為財富之象征,印度拉賈斯坦邦德薩努克地區(qū)建有長達500多年的老鼠廟,且奉老鼠為圣加尼西神的使者,象鼻財神迦尼什即常作踏于鼬上之姿態(tài)。一說吐寶鼠的形象來源或與古代中亞地區(qū)人們以鼠鼬皮制作錢包或珠寶袋的習俗有關(guān),使用時從鼠鼬口可倒出硬幣、寶石或子安貝殼,故鼠鼬亦為財寶、財富的護寶者,龍或蛇傳統(tǒng)意義上的天敵。印度與中亞的鼠鼬常被異域人士錯認作獴,作為手持器物,鼠鼬象征著慷慨、施欲、財寶和成就。古埃及人以“鼠(Femi)”之形象象征精明,因鼠偷吃的總是這戶人家所有面包中最好的。吐寶鼠代表吉祥富足,遺風至今猶存。2020年初“靈鼠兆豐年”上海博物館鼠年迎春特展,即展出有一件“銅鎏金持鼠黃財神像”文物,黃財神乃藏傳佛教中的護法神祇,左手所托吐寶鼠,會口吐摩尼寶珠,象征慷慨、財寶與成就。無獨有偶,2019年12月26日北京故宮博物院太和門亦展示兩只超級萌寵吐寶鼠,吐寶鼠張開大嘴即吐出珠寶雨。在清華大學藝術(shù)博物館“與天久長——周秦漢唐文化與藝術(shù)特展”中,一只來歷可疑的銜物鼠備受矚目,經(jīng)考察實為藏傳佛教的吐寶鼠,所謂的銜物,是以摩尼寶珠為代表的寶物。2019年末,故宮博物院、西藏自治區(qū)文物局、扎什倫布寺聯(lián)合主辦的“當扎什倫布寺遇上紫禁城”展覽亦有藏傳佛教神獸吐寶鼠的身影出現(xiàn),且衍生出系列以吐寶鼠為主題的民族特色作品。
《魏書·靈征志》載:“太宗永興三年二月,京師民趙溫家有白鼠,以獻;四年三月,上幸西宮,獲白鼠一;高祖太和二十三年八月,京師獲白鼠?!盵33]上古常以獲鼠特別是白鼠為祥瑞,進獻朝廷,并由史官專門記入史書,《北史·盧昶傳》載:“(盧昶遷散騎尚侍)時洛陽縣獲白鼠,昶奏,以為案瑞典,外鎮(zhèn)刺史二千石令長不祗上命,刻暴,百姓怨嗟,則白鼠至。因陳時政,多所勸誡。詔書褒美其意。”[34]《宋書·符瑞志(下)》亦曰:“晉惠帝永嘉元年五月,白鼠見東宮,皇太子獲以獻;宋明帝泰始三年二月壬寅,白鼠見樂安,青州刺史沈文秀以獻?!盵35]《南齊書·祥瑞志》載:“建元二年,江陵縣獲白鼠一頭;永明六年,白鼠見芳林園。十年九月,義陽郡獲白鼠一頭?!盵36]白鼠乃鼠類基因突變所致,發(fā)生概率很小,故白鼠、白虎、白象、白麟、白蛇、白烏等白色物種對古人而言極為罕見,認知心理自然傾向“物以稀為貴”,被視作瑞物祥獸,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均要及時如實上奏,如《晉書·涼武昭王傳》載:“是時白狼、白兔、白雀、白雉、白鳩皆棲其園囿,其群下以為白祥金精所誕,皆應(yīng)時邕而至,又有神光、甘露、連理、嘉禾眾瑞,請史官記其事,玄盛從之?!盵37]即使延至中世紀,捕獲白鼠仍是政治生活與社會秩序的祥瑞象征,如(唐)御史中丞崔玄暐于元宵節(jié)向武則天進獻白鼠,其幕僚李丹特意撰《為崔中丞進白鼠表》云:“(宣城縣謝亭鄉(xiāng)百姓姚德家)獲白鼠一,素毛毿然,凈若冰雪,體貌閑暇,異于其倫。臣聞白者少陰之色也,鼠者陰奸人之象也。夫以晝伏夜動之質(zhì),穴社穿墉之姿,而乃稟金方之正色,投籠檻以馴擾,此蓋小人革性之瑞,西戎授首之符?!盵38]五行之金與西、白虎七星等相配,故民間有白鼠埋金之說,“臣又聞白虎白鼠,皆金行之祥也,且獸之大者,莫勇于虎,獸之小者,莫怯于鼠,前志有之曰:用之則如虎,不用則如鼠。則虎之與鼠,其類之極乎?臣愚以為天之意者,又以鼠警陛下耳?!盵38]4679該事件表明白鼠作為一種天降吉兆的政治隱喻潤物細無聲,已是盛唐時期朝野上下的廣泛共識,故李丹表文勸諫武則天以獲白鼠祥瑞為契機,“考金行從革之義,征虎鼠強弱之勢,則當西極月窟,率來王矣。”[38]4679下詔立即征伐吐蕃,堅定武則天收復(fù)安西四鎮(zhèn)的信心。隨后,武則天遣將大敗吐蕃,接連收復(fù)安西四鎮(zhèn)要塞,并于龜茲重置安西都護府。而佛經(jīng)內(nèi)白鼠亦屬瑞兆,如“(衡州能仁寺,為唐龐居士道場)嘗見四白鼠,游行佛前。人來,漸馳墻四隅而隱。經(jīng)多言白鼠祥瑞,同者異之?!盵39]可證鼠為財神瑞獸之俗古已有之。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tǒng)一,即存在相異又相同的關(guān)系(如陰陽),是客觀存在的,即《莊子·內(nèi)篇·德充符》所言“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40]。而隱喻思維是協(xié)助人類通過身心體驗構(gòu)建對應(yīng)起人與自然萬物、社會生活的相似共振、微妙聯(lián)系,受視野“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5]514的主觀影響,對同一事物也會類比演化出不同的體悟隱喻,但中華民族認知追求最終理想乃“天人合一”、“天地人合一”等經(jīng)典表述與辯證境界[41],而“重陰必陽,重陽必陰”[42],古代哲學講究“陰陽和諧”,故中國傳統(tǒng)修辭中鼠并非一無是處,亦不乏稱頌?!犊滋份d:“李林甫一日取書,蘘訝其重,開而視之,乃一大鼠,躍出化為蒼犬,怒目張牙,仰視林甫。以物擊之,鼠即應(yīng)手而斃,林甫惡之。月余卒。”[43]大鼠乃細物,仍無懼奸臣,且同仇敵愾為民鋤奸,誠可敬可佩。老莊學派推崇“齊物”思想,《莊子·齊物論》曰:“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背尚⑹瑁骸胺蛐滦伦兓?,物物遷流,譬彼窮指,方茲交臂。”[40]462主客相融、物我兩忘之中國式認知隱喻思維亦可釋疑鼠隱喻悖論,較早完整記錄十二生肖概念可追溯至《論衡·物勢》,其中載:“子,亦水也,其禽,鼠也;午,馬也,子,鼠也?!盵44]而最早論及鼠為生肖之首的當屬湖北云夢睡虎地出土秦簡甲種《日書·盜者》,其中載:“子,鼠也。盜者銳口,稀須,善弄手,黑色。”[45]甘肅天水放馬灘秦簡甲種《日書·亡盜》亦載:“子,鼠也?!盵46]據(jù)地下簡牘資料可知先民曾用鼠占來推算盜賊相貌以便抓捕,故古語“鼠盜”“鼠盜狗竊”“鼠竊狗偷”皆指盜賊,如《紅樓夢》第一回:“偏值近來水旱不收,鼠盜蜂起,無非搶田奪地,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難以安身?!盵47]亦用“鼠賊”喚作盜賊之蔑稱;又如,歐陽予倩《漁夫恨》第五場:“太師盡管放心,府上家丁也還不少,都也有些武藝;晚生也帶來幾名壯士,鼠賊不足憂也?!盵47]255鼠固然有偷竊陋習被喻為碩鼠,但其實它也具備不少值得人們重視的優(yōu)點,如生育能力超強,善于藏糧聚物,喜歡嚙咬等,故被先民認為鼠率先咬開混沌讓天地分開、萬物重見光明,且為人間盜來谷種,至今各地不少民族仍流傳“鼠咬天開”的神話傳說。老鼠搖身變?yōu)殚_天辟地超級英雄,被喻為靈獸瑞神,《漢書·律歷志》即云:“此陰陽合德,氣中于子,化生萬物者也,故孳萌于子?!盵22]136鼠乃陰陽合德、化生萬物集大成者,為生命繁衍、萬物活力的完美象征,故子屬鼠,類似隱喻也大量流行于佛教典籍,南朝蕭統(tǒng)《講席將畢賦三十韻詩依次用》云:“暫舍六龍駕,微祛二鼠蹙?!盵48]佛經(jīng)有“白鼠喻”“二鼠侵藤”(或稱“二鼠嚙藤喻”)之譬喻故事,始現(xiàn)于姚秦時期漢譯佛經(jīng),簡稱為“二鼠”或“兩鼠”,指黑白兩只老鼠,各自代表黑夜 (月亮) 與白晝 (太陽),《溈山警策注》曰:“黑白二鼠是日月”[49],又《佛說譬喻經(jīng)》云:“黑白二鼠以喻晝夜”[50],意謂人生時光易逝、不舍晝夜,隱喻人命惟危,正如北宋釋懷深《升堂頌古五十二首》(其二十九)所言:“二鼠侵藤真百苦,四蛇圍井過千憂。忽然我斷藤根子,道是千休與萬休?!盵51]“二鼠”隱喻為日月晝夜,驅(qū)使世人珍惜光陰,佛典教義比況修辭凸顯出鼠對人類的重要性。可見官方與民間、宗教話語關(guān)于鼠之雙重身份實現(xiàn)了一種微妙的平衡,在文化上達成一種近乎完美的互動融合,因“中國文化元素的本質(zhì)是消融、互動、和諧,達到萬事萬物中和之境?!盵52]故鼠之認知隱喻體現(xiàn)出中國“陰陽和諧、萬物同齊”哲學思想對動物與人類關(guān)系的積極引導(dǎo),且隨著民間文化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最終使得鼠成為中華民族膾炙人口的喜慶動物與文化符號。
綜上所述,隱喻作為人類的一種重要認知利器,對解讀鼠之文化悖論具有強大的闡釋力。鼠作為生肖動物之首,并非僅以普通生靈融入國人生活,其自然習性被人們通過隱喻等語言手段與認知工具賦予了內(nèi)涵豐富的符號象征與文化意義,使鼠從常見動物躍升至神格、仙格,達到自然生靈與文化神格完美結(jié)合,構(gòu)成獨具特色的生肖文化。受先民認知心理與“陰陽和諧、萬物同齊”哲學思維的影響,鼠類漢字表現(xiàn)出凸顯于人視覺感官的形象性,以其圖畫性、象征性、隱喻性的象形表意文字表露出華夏民族認知思維與人文特性,即便歷經(jīng)數(shù)千年仍可據(jù)字、詞、篇章完美解讀出先民的世界圖景與知識經(jīng)驗,通過《爾雅》鼠類字詞借助認知隱喻學獲取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文化圖騰與民族秘史[53],從而破譯鼠之文化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