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霞,張永
(1.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7 級研究生,山東 濟南;2.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肝病內(nèi)科,山東 濟南)
張永教授是山東省中醫(yī)院肝病科主任醫(yī)師,山東中醫(yī)藥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第四批名老中醫(yī)學術經(jīng)驗繼承人、山東省高層次優(yōu)秀中醫(yī)臨床人才,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首屆中西醫(yī)結合優(yōu)秀青年貢獻獎獲得者。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尹常健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負責人。他長期從事肝病中醫(yī)臨床研究,臨床經(jīng)驗豐富,見解獨到。筆者有幸跟隨張教授學習,獲益匪淺,現(xiàn)將其治療脾虛型肝硬化腹水經(jīng)驗介紹如下。
肝硬化是最常見的慢性進展性肝病,病理學表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為肝細胞大面積壞死、結締組織異常增生及肝細胞結節(jié)性再生等變化。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償期最主要的臨床癥狀,臨床上擁有較高的死亡率,使患者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1]據(jù)統(tǒng)計,新發(fā)肝硬化患者10 年內(nèi)發(fā)生腹水的概率為50%~70%,5 年內(nèi)死亡率接近50%[2]。
肝硬化腹水以腹部脹滿、小便短少、甚則腹大如鼓、皮色蒼黃、脈絡暴露為主要表現(xiàn),屬于中醫(yī)學“鼓脹”范疇。[3]早在《內(nèi)經(jīng)》就有肝硬化腹水病證的相關論述,《素問·腹中論》云:“有病心腹?jié)M,旦食則不能暮食,此為何病? 歧伯對曰:名為鼓脹?!薄鹅`樞·水脹篇》謂:“鼓脹何如? 腹脹,身皆大,大與膚脹等也。色蒼黃,腹筋起,此其候也?!薄兜は姆āす拿洝吩唬骸扒鍧嵯嗷?,隧道擁塞,郁而為熱,熱留為食,濕熱相生,遂成脹滿?!敝赋龉拿浀囊粋€重要原因是飲食不節(jié),傷及脾胃,而發(fā)本病。根據(jù)文獻論述及臨床表現(xiàn),可認為肝硬化腹水屬古代“鼓脹”范疇。
現(xiàn)代中醫(yī)理論認為,蟲毒感染;酒食不節(jié);黃疸、脅痛、積聚失治等是肝硬化腹水的主要病因,情志所傷、勞欲過度常是本病誘發(fā)和加重的因素。[4]肝硬化腹水主要關系肝脾兩臟、甚則及腎[5]。肝失疏泄,脾失健運,腎失氣化是形成鼓脹的關鍵病機。氣滯、血瘀、水停是形成鼓脹的基病理因素[6];其病理性質為本虛標實,正邪交爭。虛為肝脾腎虧虛,或陽氣衰微,或陰血不足。實多指邪實,常氣、血、水、毒互結。臨床常見的證型有:氣滯水停證、脾虛水停證、濕熱水停證、血瘀水停證、脾腎陽虛水停證、肝腎陰虛水停證。[7]初起為濕熱邪毒阻滯中焦,氣機升降失調(diào),脾胃受傷,土壅木郁,致肝失調(diào)達;肝脾兩傷,脾失健運,清濁不分,水濕聚于腹中;久則及腎,氣化無權,氣血水壅結更甚。本病首病氣血,繼而病水,肝郁血瘀是其源,脾胃氣虛升降無權是其本[8]。
(1) 消退腹水,延緩病情進展;(2) 減輕癥狀,提高生存質量;(3)減少并發(fā)癥,延長生存時間。治療原則應重視肝硬化腹水病因治療,例如抗病毒、戒酒、糾正代謝紊亂或自身免疫紊亂等?!氨咎摌藢崱笔潜静〉幕咎卣鳎蝿t當權衡虛實,或扶正,或扶正與瀉實并用,注意補虛不忘實,瀉實不忘虛,切忌濫攻濫補,慎用峻下逐水藥??傮w宜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扶正祛邪,病情緩解后應注意培固正氣[9]。
(1)氣滯水停證,治法:疏肝理氣,行水散滿。主方:柴胡疏肝散( 《景岳全書》) 合胃苓湯( 《普濟方》) 。(2)脾虛水停證,治法:溫中健脾,行氣利水。主方:四君子湯(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合實脾飲( 《濟生方》) 。(3)濕熱水停證治法:清熱利濕,攻下逐水。主方:中消分滿丸( 《蘭室秘藏》) 合茵陳蒿 湯( 《傷寒論》) 。(4)血瘀水停證治法:活血化瘀,行氣利水。主方:調(diào)營飲( 《證治準繩》)或膈下逐瘀湯( 《醫(yī)林改錯》) 。(5)脾腎陽虛水停證治法:溫補脾腎,化氣利水。主方:附子理中丸( 《三因極一病證訪論》) 合五苓散( 《傷寒論》) 。(6)肝腎陰虛水停證治法:滋養(yǎng)肝腎,化濁利水。主方:一貫煎( 《續(xù)名醫(yī)類案》) 合豬苓湯( 《傷寒論》)[7]。
張永教授認為,肝硬化腹水病機涉及多臟,病機復雜,本虛標實,但仍以脾虛貫穿全程整個疾病的始終,脾虛證是脾系疾病最常見的證候之一,是指疾病發(fā)展到某一階段,脾氣虧虛,運化失健,飲食物精微吸收不足,機體失養(yǎng)所致的證候,包括脾氣虛、脾陽虛、脾不統(tǒng)血等證型。它是一組能夠比較集中反映“脾”的各種生理功能不足表現(xiàn)的綜合癥候群,可以反映在多個系統(tǒng)疾病之中[10]。在臨床癥狀中,三個證型并不能完全分開,“陽化氣,陰成形”,陽氣虧虛,陽不化氣,推動功能減弱,故氣滯;陽不運陰,氣不帥血,氣不化津,故血瘀水停?!秲?nèi)經(jīng)》云:“凡陰陽之要,陽秘乃固”、“陽生陰長,陽殺陰藏”及“陰在內(nèi),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今人在飲食不節(jié)、熬夜、缺乏運動、嗜好寒涼等不良生活方式影響下,陽氣過度消耗,陽氣虧虛,因虛致實,乃產(chǎn)生血瘀、氣滯、痰濕等諸多病理產(chǎn)物[10]。
張永教授在抓住脾虛的病機,自創(chuàng)健脾利水方,針對肝硬化治療效果頗佳?,F(xiàn)將經(jīng)驗分享如下:
患杜某者,女,60 歲。乙肝病史30 余年。2019 年2 月20 日入院,近半年自覺腹脹,逐漸加重,入院癥見:腹脹、雙下肢水腫、乏力、納可、納后腹脹明顯,噯氣,無反酸燒心、雙目視物不清,眠可,大便日行一次,質干,小便調(diào),舌淡苔薄白,脈沉細。入院診斷:西醫(yī)診斷: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期。中醫(yī)診斷:鼓脹 肝郁脾虛,水濕內(nèi)停證。西醫(yī)治療給予保肝抗炎、利尿、抗感染、補充白蛋白等治療。中醫(yī)治療給予健脾利水方加減。
方藥組成:
蟬蛻9g、炒王不留行30g、鹽車前子30g、炒萊菔子30g、路路通9g 、白術30g、白茅根30g、澤蘭30g、水紅花子9g、黃芪50g、地骷髏30g、炒牽牛子6g、大腹皮15g、冬瓜皮30g、砂仁9g,甘草6g。水煎服,日一劑。
服藥3 劑后尿量逐日增加,體重逐日減輕,腹脹、雙下肢水腫、乏力等癥狀逐漸減輕。上方繼服并配合原有西藥治療,腹脹、水腫基本消退,自覺無不適。
楊某,女,45 歲。既往乙肝病史10 余年。2019 年1 月20 日入院,入院癥見:腹脹、雙下肢水腫,氣短,無胸悶心慌、惡心無嘔吐,無口干口苦,納眠可,小便量少,大便日行一次,質可,舌暗紅,有齒痕,苔薄黃。入院診斷:西醫(yī)診斷: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期;中醫(yī)診斷:鼓脹,肝郁脾虛,濕熱內(nèi)蘊證。給予人血白蛋白、利尿劑、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抗病毒等治療。中藥治療給予健脾利水方加減。
方藥組成:白茅根30g、桔梗9g、黃芪51g、炒萊菔子9g、蟬蛻9g、通草6g、炒王不留行30g、茵陳15g、地骷髏30g、砂仁6g、柴胡15g、大腹皮30g、白術30g、蘆根30g。水煎服,日1 劑。
原服用西藥繼服。服藥7 劑后腹水明顯減輕,服藥1 個月后腹水及雙下肢水腫消失。
王某,男,60 歲。既往乙肝病史30 余年,因腹脹查體發(fā)現(xiàn)肝占位。入院癥見:腹脹、雙下肢水腫,肝區(qū)無疼痛、納眠一般,舌暗紅有瘀斑、齒痕苔薄黃,脈弦細。入院診斷為:1.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期2.原發(fā)性肝癌。中醫(yī)診斷為1.鼓脹 肝郁脾虛、瘀血阻絡證。2.積聚。西醫(yī)治療給予抗腫瘤、利尿、補充白蛋白、抗感染等治療。中醫(yī)治療以“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為原則,先緩解腹水為主。中藥處方以健脾利水方加減。
方藥組成:黃芪50g、生山藥30g、白術30g、黨參30g、冬瓜皮30g、白茅根30g 大腹皮30g、路路通12g、澤蘭20g、王不留行30g、砂仁9g、通草6g、半夏9g、干姜15g、茵陳15g、急性子9g,醋莪術9g。日一劑,水煎服。
原服用西藥繼服。服藥7 劑后腹水 明顯減輕,服藥1 個月后腹水及雙下肢水腫消失。
健脾利水方中,白茅根清熱利尿,冬瓜皮化濕利水消腫、行皮間水濕。大腹皮、通草、炒萊菔子利水消腫、行氣寬中,車前子利水消腫,水紅花子、地骷髏、王不留行、澤蘭、醋莪術利水活血。砂仁芳 香化濕、開竅、行氣,黃芪、白術健脾益氣、利水消腫, 茯苓、豬苓健脾利水,蟬蛻宣散肺氣、通調(diào)水道,張錫純謂:為其不飲食而時有小便,故又善利小便。甘草補脾益氣、調(diào)和諸藥。
張永教授認為治療肝硬化腹水病機本虛標實,標本同治,治標以消腹水為主,故多用利水藥。治本以補虛損為主,當用既能利水消腫又能補肝 腎、益脾氣之藥。脾為后天之本,故以健脾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