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琰
合作學習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組織在一起,在學習中互相合作、互享資源、共同完成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他能讓學生自主探索、動手實踐,營造出了一種互相合作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尤其在信息技術這樣操作性較高的課堂上,也為學生學習提高了效率,增強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使學生的自主意識、探索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不斷得到加強。
合作學習的形式很多,因此建立合理的小組分組是十分重要的。建立小組是合作學習的前提和基礎,通過合理分組,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分組一般可以同桌2人小組,5—6人小組,班級組合等,以適應教學內(nèi)容,提高教學效率。
本文旨在研究多種合作形式下,學生的合理分組。結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驗研究,探討不同合作形式下的合理分組。
一、同桌分組合作
同桌合作學習,即是同桌兩人構成學習同伴,互助學習共同進步的合作活動。同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合作對象明確,能夠提供方便的合作與探究的條件,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適用于針對性強的合作,易于組織,易于評價,節(jié)省時間。
課堂實例:
在講解八年級信息技術第九章第一節(jié)《網(wǎng)絡改變生活》時,我給學生布置了兩個任務,分別學習網(wǎng)絡瀏覽信息和網(wǎng)絡傳遞信息。
任務一:十一國慶假期快要到了,同學們準備去哪里游玩呢?請同學們利用網(wǎng)絡查詢想去目的地的車票、景點等信息信息。
任務二:將查詢到的信息以郵件、QQ的方式發(fā)送給同桌,讓同桌了解行程。同桌收到信息后進行回復交流。學習通過網(wǎng)絡進行信息的傳遞和交流。
在兩個班級進行講課,一個班級講課時選擇的是同桌合作,另一個班級采取小組合作,并從學生完成度、完成時間、完成體驗等方面進行了對比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同桌合作平均時間為1-2分鐘即可發(fā)送任務,而小組合作發(fā)送時間則需要3-5分鐘,時間大多浪費在尋找組內(nèi)合作伙伴,效率較低。
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同桌合作更加適合對象指向性明確的合作方式。一方面,同桌間互相了解,關系親密,在完成任務時,沒有拘束,學生樂于參與;另一方面,也避免出現(xiàn)同一組中出現(xiàn)沒人合作的情況。通過指定合作對象,互發(fā)信息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其他同學對于自己探究成果的回應,產(chǎn)生成就感和滿足感,積極性得到提高,更有學習的動力,學習效率也更高。
二、小組分組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目標與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幫助學生形成一種合作學習的精神和意識。
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促進小組成員的共同發(fā)展。學生不僅要通過探究獲得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且要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比如一些主題任務的布置,適合選擇5-6人或7-8人的小組合作。
課堂實例:
在講解七年級信息技術課本第五章《演示文稿設計與制作》這一章內(nèi)容時,考慮到演示文稿在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較多,平時課堂學習老師多借助PPT這一工具,主題班會時也有機會自己參與演示文稿的制作,因此,將這一章內(nèi)容交個學生自己規(guī)劃、設計、介紹、講解操作方法。但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每位同學獨立完成一個作品時間較緊,因此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
給出主題《舌尖上的家鄉(xiāng)》,將全班同學分為幾個小組,每組6-8人。明確組員分工,每組自己設計作品,課堂上分組展示,圍繞作品進行演講。將演示文稿的制作分為添加文本、圖片、視頻動畫、設置超鏈接、設計自定義動畫幾個操作要點,每一要點由一位組員負責探究,并向其他組員介紹操作方法。通過幾節(jié)課的介紹,讓學生掌握演示文稿的操作方法。分組過程中,每組成員的分配十分重要,每組組員基礎應平均,每一組都有基礎較好以及基礎一般的同學?;A較弱的同學完成較為簡單的任務,較難的部分交給基礎好的同學負責,并且選出一名同學作為組長進行統(tǒng)籌。
三、班級分組合作
在教學過程中,一些知識點的學習需要學生自己通過多次實踐,探究不同因素,最終得出結論。然而一節(jié)課課堂時間有限,如果學生獨立探究,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準確性得不到保證。這一類型的課,可以在班級中進行分組合作,通過全班的力量,共同研究學習。
課堂實例:
在講解《搜索引擎》——影響搜索結果的因素這一內(nèi)容時,需要通過對比不同搜索引擎以及不同關鍵字,對搜索結果的影響。
本課同樣以兩個班級進行對比研究,一個分為小組合作,一個班級全班共同合作研究。
全班共同合作的班級,將全班分為6組,第一組:使用百度搜索“北京故宮”“門票”這兩個關鍵字;第二組:搜狗搜索“北京故宮”“門票”;第三組:百度搜索“北京故宮”“國慶”“門票”……同學們探究后共同完成表格,小組內(nèi)成員搜索結果相同,組與組之間搜索結果不同,從而得出結論:影響搜索結果的因素是關鍵字以及搜索引擎。既讓全班同學都參與了探究活動,又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通過班級全體同學的合作研究而得出的結論,學生更加易于理解與掌握,印象深刻。而小組合作的班級出現(xiàn)任務分配不清,效率低下的問題。
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需要研究項目較多的客觀問題探究時,全班合作分配任務效率更高,完成度更好。
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是信息技術課堂使用較多的一種學習方式,然而不同的分組方式所產(chǎn)生的課堂效果也是不同的。選擇合適的分組可以是課堂學習事半功倍,學生參與體驗較好,學習熱情高漲;而分組不當則會使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堂感到抵觸,學習效果較差。因此,需要教師在課堂設計時,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學生情況進行準確的選擇。
參考文獻
[1]連明霞.同桌學習活動的有效性[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