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 要:童話是兒童文學作品中最重要的體裁,小學低年級教材中有很多童話類課文。但課本上的童話作品遠遠達不到課標要求的“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要求。因此,筆者嘗試在低年級閱讀《安徒生童話》,探求童話閱讀的指導與評價策略。
關鍵詞:童話教學;指導策略;評價策略
在低年級童話教學中,我們應嘗試通過學生、教師以及文本之間的平等對話,促進學生有興趣解讀童話,即依據《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創(chuàng)設“演童話”“寓童話于游戲中”“編童話”的情境,通過創(chuàng)設性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到樂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安徒生童話》為例,談談筆者在實踐中的點滴收獲。
一、由“內”向“外”,聚焦“童話”,構建目標體系
我們的學生剛進入小學,對書本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打開書本,他們會發(fā)現書中有許多有趣的童話故事,興趣隨之而來。所以,先帶領孩子進入童話世界尤為必要。部編版語文教材中有多篇童話故事,如《棉花姑娘》《小壁虎找尾巴》《小猴子下山》等,這些童話圖文結合、結構反復、淺顯易懂的特點一下子吸引了小讀者的眼球。這時,適時推薦《安徒生童話》也就水到渠成。結合一年級孩子的性格特點及年段目標,筆者嘗試建構低年級童話閱讀的目標體系。
(一)知識積累
1.識字與積累
在閱讀中擴大識字量,積累詞語,為自主閱讀打下基礎。
2.童話與故事
了解童話這種文學形式,激發(fā)兒童的想象與幻想。
(二)能力提升
通過閱讀、講述、表演、寫繪等方式,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從而學會閱讀整本書的一般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1.朗讀與表達能力的提升
借助讀物中的圖畫和拼音閱讀,從指讀、聽讀過渡到學習默讀。讀完整本書,舉行“故事大王”挑戰(zhàn)賽。講故事是訓練學生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
2.實踐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
安徒生童話的最大特點是想象豐富,語言幽默,而且這本書的插圖也十分精美,經過一系列的共讀活動后,可嘗試讓學生仿照這本書口頭創(chuàng)編童話,為自己的童話配上插圖,達到實踐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
(三)精神成長
安徒生童話中呈現的對真善美的追求,對學生的精神成長有重要的作用。
1.通過童話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養(yǎng)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2.初步感知童話故事中人物鮮明的個性特點及“不畏艱難,砥礪自信”的精神。
3.在創(chuàng)編童話、表演童話中懂得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二、長程規(guī)劃,精讀“童話”,開啟童話之旅
童話閱讀教學是最適合低年級兒童特性的教學模式。低年級兒童還處于注意力無法集中、不適應規(guī)矩約束的年齡段,相反,在此階段的兒童卻仍然表現出對童話的強烈喜愛,因此,童話閱讀教學就成了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與語文教學的無法替代方式。一年級寒假,我班學生就開始嘗試自讀《安徒生童話》,對八個故事有了初步了解。第二學期開學初,我們就開啟了童話共讀之旅。
(一)師生共讀
一年級的孩子識字量有限,加上書中故事篇幅較長,孩子閱讀較為困難,甚至會半途而廢,從而打擊閱讀自信。所以,第一篇故事就采用師生共讀的方式,老師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語調進行朗讀,讀到精彩處讓學生猜一猜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孩子自然會有繼續(xù)讀下去的欲望。大聲朗讀也是樹立孩子閱讀自信的好方法。
(二)親子共讀
學校的閱讀時間有限,低年級孩子放學較早又無書面作業(yè),親子閱讀正好填補空白。有些家長為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甚至會邊讀邊演,全家出動。這樣愉快的家庭閱讀氛圍為孩子的自主閱讀提供了良好示范。同時,利用班級QQ群,可以將共讀作品上傳班級群,以帶動整班閱讀氣氛。
(三)邊聽邊讀
現代社會是信息化社會,多種聽讀APP應運而生。孩子可以找到相應的童話故事進行聽讀練習,為自主閱讀打下基礎。
(四)獨立閱讀
整本書共8個故事,一半故事下來,很多孩子已經掌握了讀故事的一般方法,這時可以放手讓孩子自主閱讀,有的孩子甚至會利用音頻軟件配樂朗讀,以此獲得閱讀享受。
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習得了閱讀方法,擴大了識字量,獨立閱讀能力也在慢慢形成,并能在此過程中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五)閱讀統整:讀書活動真精彩
1.童話故事我來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講故事是低年級孩子們較喜歡的活動形式。讀完整本書,我們可以舉行“故事大王”挑戰(zhàn)賽。每班先在班級內進行比賽,選出5名同學參加年級挑戰(zhàn)賽。講故事是訓練學生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部分學生也能在比賽中變得更加大方、自信。
2.童話人物我來評,尊重學生個性解讀
(1)童話日記
故事讀完,可以讓學生寫簡單的讀書日記。一開始可以孩子說,家長寫;隨著識字量的擴大可以讓孩子嘗試自己寫。每天記錄童話日記,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的閱讀進度,一方面可以觀察孩子的閱讀喜好,如孩子喜歡哪類童話人物,對哪些情節(jié)感興趣等。
(2)人物評價
本書選擇的8個故事情節(jié)豐富,人物個性鮮明,學生在讀完故事后,肯定會對書中的一些人物有較深的印象。我們可以設計一個簡單的表格來讓學生利用文字加拼音的方式填一填。同時,也可以讓孩子設計簡單的人物名片,給自己喜歡的人物畫肖像,做簡單的介紹。這不僅是對書本內容的再回憶,也是學生對故事內容的個性解讀。
3.童話故事我來演,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
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演一演自己喜歡的童話故事。同時,也可以發(fā)動家長和孩子一起制作表演道具,從而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和動手實踐能力。表演的過程即是合作的過程,在表演中,還能培養(yǎng)孩子的團結協作精神。
4.童話故事我來編,張開童話想象翅膀
安徒生童話的最大特點是想象豐富,語言幽默,而且這本書的插圖也十分精美,經過一系列的共讀活動后,可嘗試讓學生仿照這本書口頭創(chuàng)編童話,為自己的童話配上插圖,進行繪本創(chuàng)作,裝訂成冊,形成自己班級的童話集。
在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中,孩子對安徒生童話故事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實踐與創(chuàng)新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這也為他們以后獨立閱讀童話作品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評價提升,回望“童話”,提煉閱讀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梢?,擴大學生閱讀量,讀整本書勢在必行,但如果沒有相應的督促和評價,那么提倡和要求學生多讀課外書將成為空談。我根據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的實踐情況,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童話閱讀的評價進行以下嘗試。
(一)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閱讀步驟
《安徒生童話》每個篇幅較長,如果一開始就讓學生自己讀,會使他們產生畏難心理,影響其閱讀的積極性。在計劃實施初期,我們可先選擇一些學生熟悉的故事,如《皇帝的新裝》《豌豆公主》等,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讀完。這樣一開始降低他們閱讀的心理壓力,讓他們在閱讀的樂趣中慢慢喜愛上這本書。
(二)確定合理的閱讀時間及進度
低年級孩子注意力低下,集中時間讀完一篇故事難度較大,有些學生可能會由于興趣的轉移或課余時間的不足而半途而廢,也有些學生可能會因為單純追求情節(jié)而盲目冒進。因此,我們要對閱讀時間和進度作統籌安排。閱讀可課內課外相結合,每周安排一節(jié)課內閱讀課,其余利用課余時間自我閱讀。各人根據情況采取親子共讀、自主閱讀等方式每天閱讀10頁,長期堅持下去,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養(yǎng)成,閱讀的目的就能達到。
(三)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激發(fā)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閱讀主要以激發(fā)興趣為主,所以采取適合他們的評價方式十分必要。閱讀之初,主要采用閱讀存折,記錄孩子每天閱讀的篇目、頁數,由家長打分,積累到一定分數即可兌換相應獎品。閱讀中期,制定相關的評價量表,從閱讀的速度、質量等方面進行評價,采用自評與組評相結合的方式。閱讀總結后,對閱讀過程中表現突出或進步較大者進行表彰,評選“閱讀之星”“最佳演員”“最具創(chuàng)意童話獎”等,孩子們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快樂,認為閱讀是一段幸福的旅程。
童話閱讀貫穿整個小學階段,低年級是童話閱讀的起始階段,是一個積極的學習過程,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和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閱讀中探索問題,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豐富知識的同時提高學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從而大大地提高童話閱讀的實效。
參考文獻
[1]伍凌韻.讓語文課堂“活”起來[J].新課程,2017.3.
[2]葉夢娜.教育戲劇運用于閱讀教學的研究[J].新課程,2017.2.
[3]盧艷梅.一本書一段旅程——小學高年級整本書閱讀策略探尋[J].上海教育,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