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亞倩
摘 要: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然邁入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黨和國家對各級公共部門領導干部提出了新期待新要求。要求公共部門員工干事創(chuàng)業(yè)、積極變革,并建立一系列激勵和保障制度來推動員工的主動變革。因此,本文構建部門包容型氛圍對員工主動變革行為的影響模型,并并探究責任知覺的中介作用,以及公共服務動機的調節(jié)作用。通過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公共部門包容型氛圍對員工主動變革行為具有正向促進作用;員工的責任知覺發(fā)揮中介作用;員工的公共服務動機正向調節(jié)公共部門包容型氛圍和員工主動變革行為之間的影響關系。
關鍵詞:公共部門;主動變革行為;包容型氛圍;責任知覺;公共服務動機
一、引言
當前中國處于改革發(fā)展的轉型期,面對新的目標與挑戰(zhàn)。以習近平總書記為代表的黨中央要求廣大領導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擔當作為,其中《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lián)斝伦鳛榈囊庖姟访鞔_指出,公共部門各級領導干部要“努力改革創(chuàng)新、攻堅克難,不斷銳意進取、擔當作為”。同時,黨和國家制定一系列政策保障和激勵公共部門員工的主動變革行為。比如 2018 年發(fā)布的《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lián)斝伦鳛榈囊庖姟肪蛷娬{,要建立激勵和容錯糾錯機制,保障公共部門員工的利益,消除公共部門員工的擔憂,鼓勵公共員工的主動變革行為。但在我國當前公共部門的實際工作中,存在某些公共部門和員工錯誤理解“違紀犯錯”概念,在部門內營造出“高壓”氛圍,傳達出“為而犯錯,多為多錯”的錯誤理念。因此,在此部門氛圍內,部分員工出于求穩(wěn)怕事的心態(tài),而減少主動變革行為,表現(xiàn)為少作為甚至不作為。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公共部門包容型氛圍是否會對員工的主動變革行為產(chǎn)生影響,以及如何產(chǎn)生影響。
二、假設提出與模型構建
1.公共部門包容型氛圍與員工主動變革行為。員工在進行行為決策之前會感知到外部環(huán)境和他人的壓力,當外部壓力較小外部氛圍較為包容,員工能夠感知到外部環(huán)境對自身行為的支持時,則員工通過對行為結果的評估而傾向于作出積極的行為。包容型氛圍主要有三個方向的內涵,第一,組織內雇傭公平,使員工相信自己的晉升與發(fā)展是公平的,增強員工對組織的信任感。第二,差異整合,部門內部尊重差異、自由開放地互動與交流是促進創(chuàng)新行為、變革行為產(chǎn)生的重要條件,有力地提升員工創(chuàng)造力。第三,決策兼容,當員工對于部門事務具有參與權和較高的影響力時,員工能夠更加自信,堅信能夠通過自身能力的合理發(fā)揮,實現(xiàn)主動變革行為的成功。因此提出假設:
H1:公共部門包容型氛圍與員工主動變革行為之間具有直接顯著的正向關系
2.公共部門包容型氛圍與員工責任知覺。公共部門的包容型氛圍與員工責任知覺之間的關系可以用社會交換理論解釋。社會交換理論強調,基于雙方已有的互利規(guī)則,當個體感受到對方的支持和付出后,能夠因此激發(fā)對對方的回報意識,從而產(chǎn)生責任知覺。因為,當涉及組織對個體層面具體行為影響作用時,組織為個體提供的氛圍與資源支持等,需要首先影響個體感知,然后影響個體的態(tài)度和具體行為。因此提出假設:
H2:公共部門包容型氛圍與員工的責任知覺具有積極關聯(lián)
3.員工責任知覺與主動變革行為。責任知覺是一種個體自我認知下的心理狀態(tài),是個體對自己應該為部門負有多大程度的責任和付出多大程度的努力的自我認知。[7]作為個體心理認知的責任知覺,是個體的一種信念,能夠激勵個體工作的執(zhí)行。當員工對公共部門產(chǎn)生較高責任知覺時,員工高度認同自己在部門內的歸屬感和責任感,認為自己有義務通過努力工作進一步幫助部門發(fā)展和提升。因此提出假設:
H3:公共部門員工的責任知覺與員工的主動變革行為具有積極關聯(lián)
4.員工公共服務動機的調節(jié)作用。實踐發(fā)現(xiàn),即使部門內存在良好的包容型氛圍,也并非所有公共部門員工都會積極進行主動變革。在組織層面因素對個體影響的過程中,個體的公共服務動機能夠對其影響作用產(chǎn)生調節(jié)。公共服務動機強的員工,會具有強烈的利他主義傾向,更關注自身行為對他人產(chǎn)生的有利影響,對于服務他人和服務社會具有較強的責任感和主動性。因此在黨和國家政府面臨巨大變革與挑戰(zhàn)的背景下,公共服務動機強的員工愿意積極面對風險與挑戰(zhàn),努力探索新路徑新方法,主動推動部門的變革與發(fā)展。因此,提出假設:
H4:員工的公共服務動機正向調節(jié)部門包容型氛圍與員工主動變革行為的關系
本研究的模型如圖1所示。
三、研究方法
1.數(shù)據(jù)收集。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研的方式進行數(shù)據(jù)收集。由于受疫情影響,無法前往親自前往實地進行問卷發(fā)放和收集,因此采用了便利性抽樣方法,借用自身社會關系網(wǎng)絡在公共部門內進行問卷收集。同時,采用分組調研的方法,選擇公共部門內的最小組織單位——科室,每組保證3人。研究共收集247份問卷,對數(shù)據(jù)進行清洗,最終獲得200份有效問卷50個組,問卷有效率達80.97%。
2.數(shù)據(jù)測量。學界多采用 Morrison 等學者于1999年提出的10題項量表對主動變革行為進行測量,其中已經(jīng)有國內學者針對中國場景的員工主動變革行為測量進行了漢化和修正。Nishii 在 2013 年開發(fā)出關于包容型氛圍的測量的15題項量表,研究在借鑒國內學界已有漢化量表的基礎上,對此 15 題量表進行符合中國公共部門場景的漢化。Eisenberger 等在 2001 年開發(fā)出責任知覺的7題項量表,該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內部一致性。在關于公共服務動機的測量中,劉幫成學者根據(jù)中國情境對Perry的24題項量表進行驗證,最終制定三維度量表,信度系數(shù)為0.98。因此,本研究采用經(jīng)學界多次實證檢驗的量表進行測量。
3.信度與效度檢驗。通過對核心變量進行Cronbachs Alpha 系數(shù)檢驗,發(fā)現(xiàn)包容型氛圍的α系數(shù)為0.949,主動變革行為0.923,責任知覺0.889,公共服務動機0.961,均大于0.8,具有較高的信度。同時,研究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CFA),其中四因子模型是指包容型氛圍、公共服務動機、責任知覺和主動變革行為,三因子模型 a 是指包容型氛圍+公共服務動機、責任知覺和主動變革行為,三因子模型 b 是包容型氛圍、責任知覺+公共服務動機和主動變革行為,三因子模型 c 則是指包容型氛圍、公共服務動機+責任知覺和主動變革行為,雙因子模型是所有自變量和主動變革行為。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四因子模型的擬合效果最好,X2/df 為 1.452,TLI 為 0.933>0.9,CFI為 0.936>0.9,RMSEA 為 0.048<0.06,具體見表1,體現(xiàn)了本研究對于變量測量的區(qū)分效度較好。
4.共同方法偏差檢驗。一般認為,如果首因子的方差解釋百分比在 40%以上,那么可以認為量表沒有通過共同方法偏差檢驗。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首因子的方差百分比為37.464%,小于40%,因此可以認為研究使用的量表通過了共同方法偏差檢驗。而且通過對構造的單因子模型與其他模型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單因子模型的擬合優(yōu)度是最差的,見表1,因此可以認為,本研究共同方法偏差在可控范圍內。
5.相關性分析
通過對樣本數(shù)據(jù)的基本相關性分析,能夠發(fā)現(xiàn)各變量之間的關系,為假設檢驗提供一定支持,具體見表2。
6.假設檢驗
由于本研究屬于跨層分析,因此需要將個體層面數(shù)據(jù)聚合到組織層面。驗證組內一致性發(fā)現(xiàn),包容型氛圍各個組的 Rwg取值范圍在0.79-0.99之間,平均值為0.96>0.7, 組中值為0.97>0.7,同時所收集數(shù)據(jù)的ICC(1)為0.169>0.5,ICC(2)為0.953>0.7,因此認為所收集數(shù)據(jù)具有較高的組內一致性,可以進行聚合。對研究中的低層次變量進行組內差異和組間差異分析發(fā)現(xiàn),員工的主動變革行為p<0.001;員工的責任知覺p<0.001,因此可以認為其組間差異顯著,適合做跨層研究。
最終本研究采用多層線性回歸模型驗證假設。隨機模型檢驗中,r=0.255,p<0.01,責任知覺能顯著促進員工主動變革行為,假設三成立。截距模型中,r=0.476,p<0.001,包容型氛圍能夠顯著促進員工主動變革行為,假設一成立。在斜率模型中,r=0.232,p<0.01,假設四得到驗證。最終模型五中,r=0.613,p<0.001,即包容型氛圍對員工的責任知覺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假設二得到驗證。因此本研究的假設全部得到驗證,具體見表3。
四、研究結論與展望
本研究集中探討了我國公共部門包容型氛圍對部門員工主動變革積極性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包容型氛圍對于員工的主動變革行為具有十分明顯的促進作用,并且能夠通過影響員工的責任知覺,進一步影響員工的主動變革行為,同時,員工自我的公共服務動機能夠調節(jié)部門包容型氛圍對員工主動變革行為的影響。
本研究的貢獻在于,對主動變革行為前因變量研究進行了組織層面的豐富,并且立足于中國公共部門實際情境,能夠為當前我國公共部門的變革提供可供參考的管理舉措建議。但同時,本研究存在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上的不足。在研究方向上,缺少對包容型氛圍三個緯度的分別測量,且只驗證了公共服務動機對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調節(jié)作用,沒有考慮對字變量和中介變量以及中介變量和因變量的調節(jié)。在研究方法上,受疫情影響,采用便利性抽樣導致了樣本代表性的一般。未來研究中,需要采用嚴謹科學的方法多方面展開研究。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辦公廳發(fā)布《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lián)斝伦鳛榈囊庖姟? 中國政府網(wǎng)[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18-05/20/content_5292263.htm.
[2] 萬莊.關于完善干部激勵約束和容錯糾錯機制的幾點探討[J].中國行政管理, 2018(10):86-89.
[3] Ajzen I. From intentions to actions: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 Kuhl J, Beckman J, (Eds.), Action control: 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J]. Heidelberg, Germany: Springer, 1985: 11~39.
[4] 馬巖. 稅務領軍人才心理資本、公共服務動機與職業(yè)成功的關系研究[J].稅務 研究,2016,11:88-93.
[5] 許梅枝,張向前.包容型氛圍對員工創(chuàng)造力的跨層次影響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 策,2019(3):138-143.
[6] Parker S K,Bindl U K,Strauss K.Making things happen: a model of proactive motivation[J].Journal of Management,2010,36(4): 827-856.
[7] Blau P M. Exchange and power in social life( 2nd printing) [M]. NewBrunswick, NJ: Transaction Books, 1986: 7-17.
[8] 黃桂.強調“奉獻”的企業(yè)為何不能如愿以償? ——基于國企組織與員工交換關系的思考[J].管理世界.2010 (11) :105-113,153.
[9] 張宗賀,劉幫成.服務型領導激發(fā)公務員服務熱情的過程機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 41(1): 68-75.
[10] Potipiroon,W. & Faerman,S..What Difference Do Ethical Leaders Make? Exploring the Mediating Role of Interpersonal Justice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Journal,2016,19(2):171-207.
[11] 林亞清,張宇卿.領導成員交換關系會影響公務員變革型組織公民行為嗎?—— 變革義務感的中介作用與公共服務動機的調節(jié)作用[J].公共行政評論. 2019年01期 第 132-150.
[12] 劉云.前瞻性人格對員工變革行為的影響——心理安全氣氛的調節(jié)作用[J].軟 科學. 2013,(5):108-112.
[13] 陳潔,陳張,方陽春. 包容型氛圍對科技人才創(chuàng)新行為的影響[J] . 科研管理 ,2017, 38 (4): 1-6.
[14] Escribano, P., & Espejo, A. Supporting or challenging the status-quo: Antecedents of OCB and taking charge behaviors[J].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ual Meeting Proceedings, Montreal, Canada, 2010(8).
[15] Liu B. C. Evidence of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of Social Workers in China[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2009,75( 2) : 349-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