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煒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居民生活水平以及個人素質顯著提高,不少家長對孩子音樂方面的教育非常重視。如何提高音樂課堂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課堂上學習音樂的興趣呢?根據(jù)教學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在音樂教學中適時加入音樂游戲,可以讓學生們愛上音樂課,提高音樂課的教學效果。
一、小學音樂教學現(xiàn)狀
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在小學音樂的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直接采用了與語文、數(shù)學等主要學科一模一樣的教學模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灌輸式”。這種方式,顧名思義,就是老師們照著課本念,學生們照著課本聽。音樂教學也經常是這樣,一般是老師們唱一句,學生們跟著唱一句,這樣來來回回地折騰,既枯燥又乏味。偶爾,老師們還會搬出一些樂器,用樂器的聲音效果來吸引學生們的興趣,但是這種方式偶爾來一次還能略微感到一些驚喜,如法炮制的次數(shù)多了,學生們自然也就麻木了,所以,一切如舊,課堂依舊是死氣沉沉的模樣。音樂本來是一種供人們休閑放松、陶冶情操的美好事物,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們根本感受不到音樂的魅力,甚至可能還會對音樂產生抵觸心理。
二、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1.打破陳規(guī),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們學習的動力之所在,尤其是對還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們來說,興趣遠比老師們苦口婆心的教導更管用。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們還處于一種懵懵懂懂看世界的狀態(tài),很容易被各種各樣的奇特現(xiàn)象吸引注意力。所以,想讓孩子們安安靜靜地坐在課桌前聽老師們板板正正的音樂教學,是根本無法做到的事情。但是音樂游戲則不同,它多變的旋律、有趣的動作,以及讓孩子們動起來的教學方法,足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快樂地參與到游戲當中去。
2.寓教于樂,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學校里所進行的每一項教育,歸根結底都是為了樹人。音樂學科也是如此,其目的是為學生們塑造健全人格,為今后的成長打好堅實的基礎。而一般來說,老師們即便是耳提面命地教誨,學生們往往也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就出來了,完全起不到很好的作用。但是音樂游戲則不同。比如小學一年級音樂教材中,有一首歌曲《布谷》。如何將這首歌曲完整地引出來呢?老師們可以用樂器彈奏布谷鳥的聲音,然后讓學生們來猜測這是什么鳥兒的叫聲,最后引出布谷鳥報春的主題,從而吸引學生們的興趣。這樣的音樂游戲不僅可以讓學生們認知到自然界的事物與聲音,還可以順利進行音樂教學,一舉兩得。
三、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1.合理劃分音樂小組。音樂游戲最大的特點就是需要學生們動起來。如果所有的學生都各自為伍的話,不僅會有一種“群魔亂舞”的感覺,老師們也難以維持課堂的秩序。所以,劃分音樂小組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劃分小組的過程中,老師們一定要科學分配,每個小組中總要有一個能維持秩序的小組長,也要有能夠一展歌喉的唱歌能手,這樣分配,才能保證每個小組都能順利完成游戲活動,獲得快樂的體驗。
2.進行科學的音樂教育。在進行音樂游戲的過程中,老師們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畢竟我們的目的是進行音樂教學,而不是帶領著學生們做各種各樣的游戲。老師們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分清主次與輕重緩急,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適度引入音樂游戲,而不能讓音樂游戲喧賓奪主。
3.創(chuàng)設良好的音樂情境。小學音樂教師要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音樂游戲的教學模式,就必須在課堂上營造出一種合理的教學環(huán)境。舉例來說,我們的音樂教材中有《春曉》這一課,而我們的教學重點不僅僅是能夠讓學生唱出這首歌,更重要的是切合整個單元所提倡的主題,認知春天。而如何認知春天呢?這就需要用游戲來體現(xiàn)了。教師可以給學生們準備一些圖文并茂的卡片,卡片上有迎春花、布谷鳥等代表春天的事物,然后由學生們自由敘述自己的身份,以此營造寓教于樂的教學情境。
學生總是在不斷變化的,這要求我們新時代的教師把創(chuàng)新注入自己教學的整個過程。時代不同了,教學的方式也要隨之改變,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學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