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燕燕
在讀與寫兩者的關系中,讀是前提,是語言的輸入;寫是結果,是語言的輸出。葉圣陶先生曾經這樣形容它們的關系:“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苯處煴仨氄J識到讀寫結合的重要性,發(fā)揮兩者相互促進的作用,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輕松點亮學生的作文之路。下面,就小學語文中低年級讀寫結合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一、立足教材,有效結合
1.仿寫起步,拓展延伸
教材中的每篇課文都有可取之處,在中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據課文開展仿寫練習,仿選材立意、仿構段謀篇、仿語言表達,找準仿寫的切入點,將寫作的難點各個擊破,從“無法”到“有法”,直到學生能夠獨立寫作。例如《貝的故事》一文語言通俗易懂,特別是古文字的演變,簡單卻不失趣味。教師可以趁熱打鐵,讓學生觀察常見字,根據“貝”的故事仿寫,探索其他漢字的古今淵源。學生很感興趣,紛紛仿寫了“金”的故事、“禾”的故事、“辛”的故事、“身”的故事等。這樣的仿寫實現(xiàn)了課文的拓展延伸,也鍛煉了學生整合信息的能力,感受到了漢字的博大精深。
2.捕捉契機,情感共鳴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觸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與課文內容產生情感共鳴,素材的積累和寫法的運用就會自然地內化為作文能力,讀寫結合水到渠成。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以春天為主題,介紹了春天的自然情趣和春光的美好。教學《找春天》時,正值學習時間也在春季,于是,我讓學生利用雙休日去公園走一走、看一看,投身到大自然的懷抱中,通過用心觀察,發(fā)現(xiàn)春天的美好。學生有了切身的體驗,不僅能更好地體會課文中春天的美,同時也使寫作技巧的習得和內化更加自然。
二、讀寫有序,有效表達
1.隨文練筆,厚積薄發(fā)
常言道“情動方能辭發(fā)”,學生對課文中的一句話、一個段落、某個點有了充分理解與感悟后,隨文小練筆就成了表達自我的需要了。比如,教學寓言故事《小毛蟲》,學生對小動物有著天生的喜歡和好奇,了解小毛蟲結繭成蝶的成長過程,很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加深對悲觀、失望、羨慕等詞的理解,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對“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規(guī)律”形成獨特的認識。教師可以讓學生寫寫對這些字詞和小毛蟲成長過程的理解,自然能有感而發(fā),讀寫結合的目的就達成了。
2.由易到難,層層遞進
中低年級的讀寫結合訓練,應以寫作興趣的激發(fā)為基石,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從句子過渡到段落,再提升到整篇文章,層層遞進,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例如,教學《祖先的搖籃》時,可以讓學生在理解詞語、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開展小組討論,說一說自己最喜歡哪一部分、為什么,然后不失時機地指導學生動筆仿寫自己最喜歡的1-2個小節(jié),并在學習小組內互動交流,有能力的學生可模仿整篇課文。讀寫結合是寫作的起點,久而久之,課文就成了學生積累語言的范文,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會有所提高。
三、瞄準語用,讀寫結合
1.精彩補白,妙趣橫生
藝術需要留白,留白是藝術的智慧。教材中的課文不乏留白之處,可以巧妙地利用留白引導學生大膽想象,用自己的語言精彩補白,將作者意猶未盡的心聲通過文字表現(xiàn)出來。比如《盤古開天地》中“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飄動的云;他發(fā)出的聲音,化作了隆隆的雷聲……他的汗毛,變成了茂盛的花草樹木;他的汗水,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教師可以利用課文中的省略號開展隨文小練筆,引導學生大膽想象盤古變化的神奇和創(chuàng)造宇宙的情形,精彩補白,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還能讓語文課堂妙趣橫生。
2.以讀促寫,遷移表達
教材的每個單元都有不同的主題,有故事寓理、刻畫人物形象、親近大自然、體驗傳統(tǒng)文化等。教師設計的讀寫訓練也要體現(xiàn)不同的單元主題,引導學生將對不同主題文本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教師抓住讀寫結合點進行訓練,能縮短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與作者產生共鳴。雖然讀寫的方式不同,但真實的情感是相同的,每次練習都是一場跟隨文本的心靈洗禮。
總之,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的理念之一,處理好讀與寫的關系,在讀中學寫,以寫促讀,架構讀寫結合的橋梁,學生的作文能力才能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