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萍
【摘 要】中國古典詩歌藝術(shù)是一枚絢麗的瑰寶,古詩詞因其獨特的魅力,具有普遍的美育價值。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引導學生感受古詩詞的美——音樂美、繪畫美、情感美、意境美,豐富學生審美情趣。拓展延伸,開展多種學習實踐活動,使學生審美能力與語文素養(yǎng)同步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關(guān)鍵詞】小學古詩詞教學;美育滲透;策略
中國古典詩歌藝術(shù)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枚絢麗的瑰寶,中華詩詞在傳承文化,啟迪思想,交流情感,享受藝術(shù),豐富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為中華民族世代人民所熱愛,并從中獲得審美的享受、睿智的熏陶和歷史的啟迪。在古詩詞教學中,陶冶兒童的美感,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力是不容忽視的內(nèi)容。作為教育的設計者、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的幫助者的教師,必須具有先見之明,對于古詩詞中蘊含的美不僅僅要善于發(fā)現(xiàn)、感受,還要善于在自己的教學中潤物細無聲地滲透,引領(lǐng)學生去探尋和感悟古詩詞中蘊含的美。
一、中國古詩詞蘊含的美——音樂美
詩為有聲之畫,古詩詞的音樂之美在于她的語言的韻律,韻律大致包括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平仄、對偶、押韻,中國古代詩歌很講究節(jié)奏和押韻,極富音樂感。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感受古詩詞的音樂美呢?
1.誦讀。誦讀是古詩文教學的重要方法,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韻律,讀出感情。誦讀詩文,要注意“語調(diào)、韻律”,“語調(diào)”是說話時語音高低輕重配置而形成的,也就是學生通過對詩文的理解、誦讀,融入了個性的體驗;“韻律”是體現(xiàn)古詩文音樂美的重要元素,學生在誦讀中既能增強語言的感受力和記憶力,還能受到美的熏陶。
2.范讀。一節(jié)古詩文教學是否有味兒,在于讀的效果,教師個人古詩文素養(yǎng)的高低及誦讀的水平,是感染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關(guān)鍵。教師通過聲情并茂、抑揚頓挫、慷慨激昂、婉轉(zhuǎn)悠揚的示范朗讀,會令學生感受到詩文的節(jié)奏和韻律,能夠有效地把學生帶進詩情詩境,引領(lǐng)學生循音而入,調(diào)動學生的感覺、聽覺來加深對詩歌音樂美的感受。
3.吟唱。詩歌本來都是可以歌吟的,對于小學生而言,將音樂和詩詞結(jié)合,讓孩子在旋律中,邊唱邊玩,既可以輕松記住古詩詞,積累古詩詞,把詩詞唱成歌,朗朗上口,又能在孩子心中悄然種下詩意的種子。
二、中國古詩詞蘊含的美——繪畫美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古詩詞為我們描繪了許多豐富多彩的畫面,小學階段的古詩詞中有許多色彩鮮明、鏡頭感十足的作品,這些古詩詞的畫面來源于生活,自然、簡約。比如《詠鵝》、《畫雞》、《詠柳》、《小兒垂釣》《村居》等等。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感受古詩詞的繪畫美呢?
1.借助插圖。小學課本中的許多課文都配有精美的圖畫,小學低年級古詩詞教學要考慮學生對于圖畫、色彩的敏感性,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圖畫,使學生感受到色彩的豐富、生活的情趣,一物之美、自然之美、生活之美、游戲之美,通過極簡的圖畫與詩句,濃縮在了孩子們的心中。
2.借助想象。在所有人當中,兒童的想象力最豐富。因為每個孩子的見識和經(jīng)歷不同,所以同一首詩在不同孩子的腦海中會形成不同的畫面,通過想象,可以培養(yǎng)學生極具個性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古詩詞中本身就有一些想象奇特、夸張的詩句,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欣賞古詩詞意趣的審美體驗。
3.借助繪畫。學完古詩,可以讓學生結(jié)合古詩畫一幅畫,這樣可喚起學生的記憶、想象和再創(chuàng)造的能力,使其在腦海中呈現(xiàn)詩歌所描繪的畫面,在繪畫中深想深悟,既加深了學生對詩意的理解,又提高了學生的構(gòu)圖、繪畫的審美水平。
三、中國古詩詞蘊含的美——情感美
詩緣情而綺靡。古詩詞語言凝練,情感豐富,一句詩詞就是一花一物,一段情感,一個故事,一種生活,甚至一頁歷史。比如:孟郊《游子吟》中對母愛的贊美,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對親人的思念,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對友人的依依不舍,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中對西湖的喜愛和贊賞,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喜極而泣的愛國情懷等等,古詩詞中的真摯情感常常會打動孩子們純真的情感,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感受古詩詞的情感美?
1.敘講故事。古詩詞中不論是詠物、寫景、敘事、言志、抒情,大多與詩人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只有了解了作者寫作時的背景或經(jīng)歷,才能感同身受,真正體會到蘊含在詩文中的情感。比如在學習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時,有同學講到了關(guān)于“綠”字的煉字故事,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僅激發(fā)了同學們思考如何遣詞造句,而且孩子們從“綠”字感受到了春天江南的生機勃勃,正是這欣欣向榮的春景勾起了詩人濃烈的思鄉(xiāng)之情。
2.配樂朗讀。古詩詞里所包含的詩人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豐富的,有喜悅、贊頌、哀怨、悲愁、憂思、憤慨等等。音樂是發(fā)自人類靈魂的聲音,一曲天籟的音樂,可以喚醒生命,動人心魄。當古詩詞遇上了音樂,那是心靈和聽覺的二重享受,情感在音樂的帶動下,會激起層層漣漪,甚至掀起巨大的波瀾。配樂朗讀,可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喚醒孩子們的詩情,提升審美情趣。
3.心靈感悟。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為每個孩子的認知是有差異的,可以讓學生說或?qū)懽约旱男撵`感悟,這是學生與古詩詞的重逢與再次對話,通過書寫個性化的心靈感悟,可以激發(fā)學生情感的升華,培養(yǎng)學生語言或?qū)懽鞅磉_的能力,形成健康而又獨特的審美心境,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審美能力。
四、中國古詩詞蘊含的美——意境美
所謂“意境”就是超越具體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場景,進入無限的時間和空間,從而對整個人生、歷史、宇宙獲得一種哲理性的感受和領(lǐng)悟。小學中高年級學生語言能力、理解力和想象力大幅提高,情感發(fā)展水平也相應提高,教師應適宜地加深教學難度,讓學生體會詩詞中的意境美,提升個人的審美情趣。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感受古詩詞的意境美?
1.聯(lián)想意蘊。古詩詞中的意境不僅有審美理論的審美意義,還有蘊含意韻等美育價值。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誦讀與聯(lián)象中體會詩中的意境美,把握意象,發(fā)揮想象,再現(xiàn)畫面,領(lǐng)悟詩境,領(lǐng)會詩詞意蘊,這是鑒賞古典詩詞的基本方法,也是鑒賞古典詩詞的基本能力。
2.對比意境。我國的古詩詞內(nèi)容豐富,藝術(shù)風格多樣,不同風格的詩創(chuàng)造了不同的意境,有的熱烈奔放,有的雄壯豪邁,有的悲涼慷慨,有的恬淡優(yōu)美,有的沉郁孤愁,有的清新飄逸。教師可以將不同風格意境和同一類風格意境的詩讓學生比較閱讀,在對比中發(fā)現(xiàn)詩的不同意蘊,豐富學生的審美意趣。
3.品味意象。古詩詞中的意象是滲透著詩人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是“意”與“象”的統(tǒng)一。古詩詞中的許多意象是經(jīng)過人們感情的長期積淀,有著獨特的情感內(nèi)涵。教師可以初步讓學生認識一些古詩詞中的意象,比如在我國的傳統(tǒng)習慣中,“月”代表相思,“梅花”代表高潔不屈,“燕子”代表春天等等。引導學生逐步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特征,熱愛古詩詞,積累古詩詞,通過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
當然,古詩詞中的音樂美、繪畫美、情感美、意境美四者是融為一體的,在教學中,教師要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將古詩詞的美育因素滲透其中。同時,還要拓展多種活動,組織好“經(jīng)典誦讀課”;開展“古詩詞配畫”活動;“古詩詞誦讀”比賽活動;出一期以古詩詞為主題的板報;學生每周積累一首古詩詞,并交流誦讀的感受和心得;課外唱經(jīng)典古詩歌曲;講有關(guān)詩人的故事;將古詩詞的學習和音樂課、美術(shù)課適當融合;開展“你讀我誦”的親子誦讀活動等。將古詩詞的學習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讓古詩詞獨特的美植根于學生心中,使學生審美能力與語文素養(yǎng)同步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高玉昆.中國古典詩歌藝術(shù)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shù)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一般自籌課題(課題名稱: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滲透美育因素,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GS[2018]GHB0020)的課題研究成果。)
(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qū)安寧堡小學,甘肅 蘭州 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