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
《紅樓夢》中的冬日美食
《紅樓夢》中有關飲食生活的內容林林總總、至繁至細,見于22個章回,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它是我國飲食文化的一部寶典。其中記載的180多種珍饈美饌,不僅包括眾多的貴族日常飲食,還有一些典雅別致的特色小吃。而其中的冬日美食,為這凄婉的悲劇增添了幾分煙火氣。
《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寫賈府過年時,提到其下一處田莊的負責人來交租,租子里包括大量食材,如大鹿、獐子、狍子、野羊、鱘鰉魚、熊掌、鹿筋、海參、鹿舌、干蝦等幾十種。從這份長長的名單來看,賈府的冬季食譜一定異常豐富。其中一道“野雞瓜齏”相當有趣,出現(xiàn)于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一時眾姊妹來齊,寶玉只嚷餓了,連連催飯。好容易等擺上來……眾人答應了,寶玉卻等不得,只拿茶泡了一碗飯,就著野雞瓜齏忙忙的咽完了。”從前后文來看,這“野雞瓜齏”當是一種利口下飯之物。
“齏”在先秦時期指腌制的細切韭菜,后來泛指切碎的食材,不限于蔬菜,還有肉食?!耙半u瓜齏”類似炒雞丁一類的下飯菜。清代《調鼎集》中就記載了這道侯門公府家常菜的做法:“野雞爪,去皮骨切丁,配醬瓜、冬筍、瓜仁生姜各丁、菜油、甜醬或加大椒炒?!焙笫烙腥苏J為這就是宮保雞丁的雛形,想來確有幾分相似。
第四十九回另有一道冬日美食“烤鹿肉”。冬日里,白雪紅梅相映成趣,史湘云與賈寶玉等人在蘆雪庵里一邊吟詩賞梅,一邊不忘大啖鹿肉,方有了《玻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這妙趣橫生的一章。
烤鹿肉鮮嫩味美,香氣四溢,食而不膩,引人食欲。袁枚所著《隨園食單》中,關于鹿肉的記載就有三則,其中有這樣的評價:“鹿肉不可輕得,得而制之,其嫩鮮在獐肉之上。燒食可,煨食亦可?!弊阋娐谷庵滟F。
“如意糕”出現(xiàn)在《紅樓夢》第五十三回:“男東女西歸座,獻屠蘇酒、合歡湯、吉祥果、如意糕畢,賈母起身進內間更衣,眾人方各散出?!边@是賈府除夕合歡宴的場景。這一道如意糕,外形像玉如意,寄予“吉祥如意”的美意,可為來年討個好彩頭。
“糟鵝掌鴨信”則出現(xiàn)于第八回:“寶玉因見他外面罩著大紅羽緞對衿褂子,因問:‘下雪了么?地下婆娘們道:‘下了這半日雪珠兒了?!@里薛姨媽已擺了幾樣細巧茶果來留他們吃茶。寶玉因夸前日在那府里珍大嫂子的好鵝掌鴨信。薛姨媽聽了,忙也把自己糟的取了些來與他嘗。寶玉笑道:‘這個須得就酒才好。”
糟制菜肴為江南食俗,由來已久。五代時,僧人謙光說“愿鵝生四掌”,言其極嗜鵝掌。曹雪芹之祖父曹寅亦愛吃此物。明宋詡所撰《宋氏養(yǎng)生部》中說:“鵝全體剖四軒,糟封之,能留久,宜冬月?!睂氂癯栽泫Z掌之時,外面已下了半日雪珠兒了,說明此食正當其時。鴨信,即鴨舌,其味道鮮美清爽,極有嚼勁,是下酒的極品小菜。今揚州、蘇州一帶鴨舌名菜仍很多,如琵琶鴨舌、瓢兒鴨舌、糟鴨舌等。
舌尖上的《水滸傳》
與《紅樓夢》相比,《水滸傳》關于飲食的描寫頗顯粗糲,這與其所寫乃江湖之事有關。水滸里的好漢講究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對食品的精細程度要求不高。“大塊牛肉”是肉食的主打,羊肉、馬肉、獐子肉、鮮魚、嫩雞、燒鵝等也是寒冬時節(jié)好漢們下酒的選擇。
第十回中,寒冬時節(jié)被發(fā)配到草料場的林沖到街市買牛肉御寒充饑,先吃了一盤,又打包了兩塊,不承想就在這吃牛肉的工夫,躲過了前來謀害他的陸虞候一行。第十一回寫林沖和楊志在漫天飛雪中一番廝殺,不分勝負,時任梁山之主王倫想拉楊志入伙,便弄了一頓羊肉大餐,楊志吃是吃了,卻沒同意上山。第九十回中,宋江帶著梁山好漢征遼歸來,駐扎在京城開封外,石秀與戴宗閑來無事到一家酒肆吃飯,二人點了一盤牛肉、一盤羊肉、一盤嫩雞。時值冬天,想必這不僅是梁山好漢冬日常食之物,也是京城開封流行的美味。
成書于西漢時期的《禮記·內則》認為冬季當主食“鮮羽”—新鮮的魚和鴨、鵝等禽類。梁山之主宋江就酷愛吃魚,好漢中也多有職業(yè)漁夫,如阮氏三兄弟“日常只以打魚為生”,加上水泊梁山水產資源豐富,好漢們的冬季食譜中自然也少不了魚。如第三十八回,李逵、宋江、戴宗、張順等人相會,李逵把別人不愛吃的腌過的魚連肉帶骨吃了,湯都喝完了還不夠。張順又送來幾條新鮮的金色鯉魚,“宋江因見魚鮮,貪愛爽口,多吃了些,至夜四更,肚里絞腸刮肚價疼;天明時,一連瀉了二十來遭,昏暈倒了,睡在房中”。
值得一提的是,《水滸傳》中的宋徽宗,曾在梁山好漢剿滅淮西王慶凱旋回朝時,擺下御宴,肉食有麒脯鸞肝、龍肝鳳髓、駝蹄熊掌、塞北黃羊、江南赤鯉等,飲品有瓊漿玉液、御酒、馬乳、細烹之茶等。其時節(jié)當是秋末冬初,這些美食當屬《水滸傳》中宮廷冬季飲食的范疇,其奢華精細與梁山好漢的“大塊牛肉”對比鮮明。
《儒林外史》也是美食佳作
張愛玲曾說:“相府老太太看《儒林外史》,就是看個吃?!薄度辶滞馐贰穼︼嬍车拿鑼戭H為細致生動,從珍饈肴饌到平民美食,從茶酒文化到飲食習俗,其中出現(xiàn)的食物種類超過千百種,可以說章章離不開吃。
其中的冬季飲食自然也是極多的,主食有實心饅頭、杠子火燒、牛肉面、餃子、豆腐飯等,肉食有腌魚、臘肉、板鴨、醉白魚、鹽水蝦等,素菜有苦瓜、大頭菜、筍干、蘆蒿等,小吃有柿餅、云片糕、橘餅等。這些飲食都是明清時期餐桌上的常見之物,制作加工不難,極具煙火氣。
第二回先寫:“廚下捧出湯點來,一大盤實心饅頭,一盤油煎的杠子火燒。”饅頭最開始是有餡兒的,后來漸漸由包餡兒的演變?yōu)閷嵭模狈饺朔Q無餡兒的為饅頭,有餡兒的為包子。杠子火燒是一種燒餅,尺寸比巴掌稍大,外面有一層金黃色的脆皮。
薛家集的申祥甫老漢在觀音庵里怯怯地邀其親家夏總甲道:“新年初三,我備了個豆腐飯邀請親家,想是有事不得來了?”過年吃豆腐飯是北方某些地方的一種習俗,年夜飯中一定要有一盤豆腐,取其諧音“都福”,就是“都有福氣”的意思。
《儒林外史》中的有些菜品在明清時期的其他文獻中也有出現(xiàn),如醉白魚。清代美食家袁枚所著《隨園食單》這樣記載:“白魚肉最細。用糟鰣魚同蒸之,最佳?;蚨瘴㈦?,加酒釀糟二日,亦佳。余在江中得網起活者,用酒蒸食,美不可言。糟之最佳,不可太久,久則肉木矣?!庇秩绨屮?,見于清末民初的《金陵瑣志》中:“……皆不及鹽水鴨之為無上品也,淡而旨,肥而不濃。至冬則腌漬,日久呼為板鴨。遠方人喜購之,以為饋獻?!?/p>
晚清李伯元在《官場現(xiàn)形記》中提到了西餐的傳入。第七回記載,大約是十二月某一天,山東巡撫宴請外國人時,對方的翻譯開出了一張菜單,有清牛湯、炙鰣魚、丁灣羊肉、漢巴德、牛排等,外加許多洋酒。此時西餐還局限于達官貴人的小圈子內。
清末譴責小說《老殘游記》在第四回提到,山東巡撫派人為主人公老殘送來一桌酒菜,時間是秋末冬初。這桌酒菜很有意思:“那后邊的兩個人抬著一個三展的長方抬盒,揭了蓋子,頭展是碟子小碗,第二展是燕窩魚翅等類大碗,第三展是一個燒小豬、一只鴨子,還有兩碟點心?!焙笫烙醒芯空J為,這可能是清末頂級宴席—燕菜席的精簡版。送菜的廚子竟然還說“不中吃,請鐵老爺格外包涵些”,其奢靡可見一斑。
古典名著中描繪美食的段落,不只是為了表現(xiàn)食物的色、香、味,亦蘊含著獨特的情感元素和文化內涵。若干年之后余味猶存,隔了久遠的時空,也有香氣透紙而來,于靜謐美好的冬日,散發(fā)陣陣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