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隨著社會消費品的日益多元和豐富,食品安全問題也越來越突出。近年來國內食品安全問題頻發(fā),這使得我們必須重新審視食品安全并找到研究食品安全風險的科學角度與思路。本文主要從供應鏈視角探討食品安全風險的防控,并提出具體的防控策略。
一、供應鏈視角下的食品安全風險問題
食品供應鏈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風險,因此,以供應鏈為視角來進行研究顯得尤為關鍵。與其他行業(yè)的供應鏈相比,食品供應鏈具有組織結構網絡化、網絡復雜化與動態(tài)化的特點,加之現代食品產業(yè)的高度繁榮,使得食品供應鏈下各種風險隱患激增,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網絡主體信息不對稱。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各產業(yè)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食品行業(yè)內基于供應鏈網絡的競爭開始逐漸集中在信息能力方面。這是因為當前食品供應鏈網絡中各主體信息存在不對稱情況,占據信息優(yōu)勢就會具有更強的競爭力。但正是這種信息不對稱的存在,導致供應鏈各主體間因信息問題而出現食品生產與銷售上的各種問題,加劇了食品安全風險。
2.各主體缺乏組織協調性。雖然我國食品行業(yè)得到極大發(fā)展,但仍然存在多、小、散、低的特征,因此各主體間的規(guī)模大小與組織化程度都存在差異,在協調方面還存在一定不足,導致食品安全風險存在。
3.監(jiān)管與風險預警不到位。面對龐大的食品供應鏈網絡,政府的監(jiān)管是不可或缺的。但在供應鏈視角下,當前的食品安全監(jiān)管卻在某些環(huán)節(jié)上存在疏漏,各環(huán)節(jié)的風險預警機制也未能有效形成,從而導致食品安全風險無法得到有效控制。
二、供應鏈視角下食品安全風險防控策略
1.加快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在現代食品供應鏈日益復雜的情況下,要確保各主體之間能夠減少信息不對稱,提升信息透明度,減少因信息問題而引發(fā)的食品安全風險,這就需要加快建立起一個覆蓋食品供應鏈的信息共享平臺。但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共享平臺的建設需要交由第三方主導,保證其獨立性,同時還應該積極引入現代信息技術,打造出一個功能強大的現代化信息集成平臺。
2.加強各主體的組織協調。在供應鏈視角下,食品安全是網絡中各主體的共同責任,但要保證各主體間的相互協同,則需要政府建立起一套科學有效的協調機制。一方面,要以食品安全為核心,將食品安全風險分攤到每個主體上,實現風險共擔。另一方面,應引導供應鏈中的主體以契約方式來進行合作,并設定必要的獎懲方式,以使各主體間圍繞食品安全防控共同努力。
3.完善食品安全監(jiān)管與風險預警體系。為了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風險,必須嚴堵監(jiān)管疏漏,強化供應鏈的無縫監(jiān)管。要做到這一點,基于供應鏈思維建立起完善的、各網絡主體共同參與的食品安全監(jiān)管體系是十分關鍵的。這就要求政府部門必須創(chuàng)新監(jiān)管機制,探索與各主體間的協調配合,同時還要結合各供應鏈主體中的食品安全潛在風險,制定出一套多方共同參與的科學風險預警體系,以做到對各種安全風險的提前預警、提前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