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升及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人們對農產品的食用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倘若不重視食品安全問題,不僅會影響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也會影響整個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在農產品種植過程中,為了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和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往往會使用農藥,而農藥殘留會給農產品的安全性帶來一定影響。基于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應用的實際意義,分析了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常用技術,提出了提高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結果精準性的優(yōu)化措施。
關鍵詞: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優(yōu)化措施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6-0131-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481? ? ? ? 文獻標志碼:A
我國是農業(yè)大國,農產品持續(xù)供給是穩(wěn)定經濟社會發(fā)展大局的“定盤星”“壓艙石”。為了提高農產品產量,往往會選擇使用農藥,這樣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實現(xiàn)對農產品的可持續(xù)性供給,但會增大農產品被污染的風險。因此,有關部門應建立相應的防控制度,確保對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的精準檢測,推動農業(yè)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
1? 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應用的實際意義
“民以食為天”,保障農產品食用安全,是為了保障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食品行業(yè)為了滿足人們的基礎性食用需求,在努力增加農產品產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食品食用安全隱患。尤其是近些年來,隨著經濟水平不斷提升,食品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如韭菜毒死蜱高殘留、辛硫磷頻繁超標、水果種植中大量使用氯氟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等問題,都嚴重影響了農產品的食用安全性,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影響。我國農業(yè)產業(yè)化水平較低,農產品生產多以散戶種植為主,給集中安全管理帶來了難度。有些種植戶在種植過程中,缺乏相應的安全意識,濫用農藥,導致農產品出現(xiàn)農藥超標的現(xiàn)象,給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威脅。
通過開展對食用農產品的安全監(jiān)管,實現(xiàn)對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的高效檢測,能控制食用農產品中農藥殘留量,不僅能夠提升農產品質量,也能給農產品安全性提供保障。因此,合理運用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對保障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1]。
2? 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的具體應用
2.1? 酶抑制檢測技術
適當運用農藥可有效實現(xiàn)對病蟲害的防治,但是使用過量就會導致大量農藥殘留。農藥主要可分為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兩種類型。在使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時,可從這兩方面入手開展檢測工作。
酶抑制檢測技術的原理是酶對有機磷和相關脂類農藥具有較強的靈敏性,可通過酶來判斷農產品中的農藥是否出現(xiàn)超標狀況。此外,使用酶抑制檢測技術無需借助其他工具,操作較為便捷,并且所需資金少,能在一定程度上節(jié)約檢測成本,在實際檢測工作中應用較為廣泛。但是在使用該技術過程中對酶質量的要求較高,要時刻注意酶試劑的活性與品質,以保證檢測質量[2]。
2.2? 農藥殘留膠體金技術
農藥殘留膠體金技術運用一種膠體金免疫層析試紙來完成對農產品中農藥殘留的檢測。在使用該技術時,只需要觀察示蹤標志物在抗原抗體中的反應結果,即可判斷農藥的殘留量。因此,在使用該種技術時,操作人員只需要將相應的試紙放入到已經處理好的樣品中即可,操作便捷且檢測結果可信度高。該技術檢測時間較快,一般5 min左右即可獲知最終的檢測結果。
2.3? 色譜技術
色譜技術也是一種常見的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該技術的檢測結果較為準確,但也存在由于假陽性而出現(xiàn)誤判的情況。由于該技術實現(xiàn)了色譜與質譜的雙重結合,使用時可充分發(fā)揮出二者的優(yōu)勢,故在實際檢測中也有較為廣泛的應用[3]。
2.4? 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技術
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技術是一種新型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該檢測技術與其他檢測技術不同的是主要利用拉曼射線來實現(xiàn)對農產品農藥殘留的檢測。拉曼射線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特定物質能夠吸附在特定納米級粗糙界面上,利用此特性實現(xiàn)對農藥殘留的有效檢測。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技術不僅檢測速度較快,而且檢測結果精準。
2.5? 分子印跡技術
分子印跡技術也是利用了自身的吸附性能,使農產品中殘留的大量農藥成分聚集,實現(xiàn)對農產品的有效檢測。該技術可以從復雜的基質中快速識別和捕捉到目標化合物,確保獲得較為精準的檢測結果。分子印跡技術不僅成本低,而且理化性能較穩(wěn)定,故常被用于檢測有機磷等農藥[4]。
人們對食用農產品安全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做好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工作,對于保障農產品食用安全十分必要。要想提高檢測結果的精準性,應合理優(yōu)化檢測技術,確保充分發(fā)揮出其應有的優(yōu)勢,準確檢測出農產品殘余農藥量。針對提高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結果精準性的優(yōu)化措施,展開如下具體分析與討論。
3.1? 合理管控農藥殘留檢測環(huán)境
良好的農藥殘留檢測環(huán)境,可保障有關農藥檢測工作更加安全有效地展開。有關部門應做好對檢測環(huán)境的管理工作,避免受到濕度、溫度等客觀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保障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其中,檢測實驗室應時刻保持環(huán)境整潔,并且根據(jù)實際檢測需求,及時排除可能對檢測結果造成影響的因素,有效提升檢測的精準性。檢測人員應加強對檢測儀器的保管和維護,確保能夠時刻掌握儀器運用狀態(tài)和運行性能,延長儀器使用壽命。
此外,為了促進檢測工作順利展開,檢測人員還應合理保管食用農產品樣品,并合理儲存有關檢測試劑,避免由于溫度、濕度等因素影響檢測試劑的檢測性能[5]。
3.2? 制定較為完善的農藥殘留檢測標準
較為完善的農藥殘留檢測標準,可為有關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工作開展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jù)和制度保障。為了有效提升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結果的精準性,有關部門應根據(jù)當?shù)剞r業(yè)發(fā)展狀況,制定合理且完善的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標準,確保農藥殘留檢測工作能夠規(guī)范和有序地展開。
此外,有關部門還應制訂較為詳細的檢測流程,確保各項程序規(guī)范化,避免在檢測過程中出現(xiàn)操作不當?shù)男袨?。在對農產品進行檢測時,應充分把握農產品的檢測重點,健全安全保障機制,做好對農產品的源頭控制工作,避免出現(xiàn)農藥使用過量的情況,保障農產品安全。
3.3? 做好對檢測人員的培訓工作
檢測人員作為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工作的主要組織者和展開者,其專業(yè)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整個檢測工作的開展質量。因此,應做好對檢測人員的培訓工作,提升其專業(yè)技能和綜合水平,保障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此外,有關部門應定期開展教育工作,提升檢測人員的責任意識,不斷規(guī)范其檢測行為,避免在檢測過程中出現(xiàn)失誤。為了吸引更多高水平的檢測人員加入該項工作,有關部門應出臺較為完善的人才引進政策,加大資金投入,為人才多元化培養(yǎng)提供資金支持,組建一支專業(yè)、高效的檢測隊伍[6]。
3.4? 做好各環(huán)節(jié)的管理工作
食用農產品安全與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因此,為了促進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工作順利展開,首先應明確各個部門的職責,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避免出現(xiàn)由于工作人員職責不清而相互推諉的狀況[7-8]。
此外,監(jiān)管人員應充分發(fā)揮責任意識,做好對有關工作的監(jiān)督和管理,避免出現(xiàn)管理混亂、違法檢測等問題。有關部門還應做好對食用農產品安全的宣傳工作,提高消費者對于食品的辨識能力,有效保障農產品安全[9-10]。
4? 結束語
研究與分析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對于提高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的精準檢測、降低農產品中農藥殘留量及保障食品安全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應認識與了解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應用的實際意義,從合理管控農藥殘留檢測環(huán)境、制定較為完善的農藥殘留檢測標準、做好檢測人員培訓工作及環(huán)節(jié)管理工作等4方面做好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的優(yōu)化工作,有效提升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檢測結果的精準性,充分發(fā)揮出其優(yōu)勢,為食用農產品安全提供保障,促進農業(yè)健康快速發(fā)展,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蔣雯.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應用及優(yōu)化措施[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20(11):236-237.
[2]楊正興.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農家參謀,2020(11):31.
[3]宋華靜,劉文靖.食品檢測中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分析[J].食品安全導刊,2020(9):158.
[4]王玨.關于農產品中農藥殘留檢測的研究進展探討[J].種子科技,2020,38(6):83,85.
[5]胡娜.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及應用實踐探究[J].食品安全導刊,2020(6):139.
[6]李陳娟.淺析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應用及優(yōu)化措施[J].食品安全導刊,2019(34):42-43.
[7]楊柳,王貴禧,樊金拴.農產品農藥殘留的標準、檢測和降解技術的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05(12):108-116.
[8]王士虎.酶抑制法快速檢測農產品農藥殘留的研究與應用[J].鄉(xiāng)村科技,2017(23):81.
[9]裘正軍,陸江峰,何勇.基于酶抑法的農產品農藥殘留快速檢測系統(tǒng)及影響因素分析[J].農業(yè)工程學報,2007(9):229-233.
[10]張秀玲.中國農產品農藥殘留成因與影響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