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大眾對于教育教學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升。如今,初中教師的職責已經不再局限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應當將工作重點轉移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核心素養(yǎng)。與小學教育相比,初中生需要學習的科目增加,數(shù)學學科的學習難度也隨之提升,學生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進行學習,因此,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觀念,調整教學模式,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數(shù)學教學。一方面,小組合作能夠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便利條件;另一方面,小組合作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掌握合作重點,對于提高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小組合作;初中數(shù)學;應用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36-010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6.050
俗話說得好:“眾人拾柴火焰高?!眻F隊協(xié)作能夠將個人的作用發(fā)揮到極致,實現(xiàn)效果最大化。合理進行團隊協(xié)作,能夠提高人們的學習和工作效率,是一種有效的工作方式、學習方式。然而,如果成員在團隊協(xié)作的過程中無法體諒他人、包容他人,那么協(xié)作將很難進行。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教師需要在進行數(shù)學教學時,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其綜合能力,在提升學生數(shù)學成績的同時,推動初中生的全面發(fā)展,使其成為高素質人才。
一、設置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目標
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應當不斷對其進行正確引導,幫助學生降低小組合作的迷茫感和緊張感,提高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學習質量。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制訂詳細的學習目標,幫助學生樹立課堂學習及小組合作的目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當小組成員具備一定的討論經驗后,教師便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小組成員對討論中的知識點進行正確的分析。此外,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探究時,還應當突出目標教學的優(yōu)勢,聚合小組成員的思維,使其朝著統(tǒng)一的方向努力,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小組討論的整體質量。
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也應當根據(jù)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目標的調整,避免教學目標過度統(tǒng)一。如果教學目標過于統(tǒng)一,將會影響能力較差、基礎較薄弱學生的學習。為了保證目標設置的合理性,教師應當提前進行學習能力分析,根據(jù)分析結果為學生安排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有針對性地設置任務,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根據(jù)學生特點進行科學的分組設計
教師要想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就應當掌握學生的個性,為班級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使其主觀能動性得到發(fā)揮。
首先,教師應當秉持“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所謂“同組異質”,就是將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搭配,保證每組人員結構相似并搭配合理,這種分組模式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使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提高小組合作的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師在分組時,需要考慮學習成績、學習能力、接受能力、性格差異等因素,找出異同點,合理進行分組。同時,教師也應當踐行“異組同質”原則。所謂“異組同質”,指的是各組之間應當勢均力敵,保證各組之間實力均衡,這種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便于后續(xù)學習活動的評價。
其次,教師應當采用科學的方式進行分組。通常小組人數(shù)在6到8人之間,保證小組成員之間互助、互補。這種分組模式能夠確保每位學生都融入課堂討論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教師在進行小組人員搭配時,也應當仔細分析學生的特性??梢愿鶕?jù)學生的學習基礎、興趣愛好等差異,進行組員分配,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同一組內,構建互幫互助的討論環(huán)境。每組成員也要做到相互學習。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體現(xiàn)公平、公正的良性競爭原則。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根據(jù)學習情況,適時進行組員調整。小組合作在一定的時間段內是相對穩(wěn)定的,這樣有助于學生相互了解、優(yōu)勢互補,然而,經過一定時間的學習后,組內的學習水平和各組之間的發(fā)展水平都會出現(xiàn)差異,甚至小組之間學習進度也會有較大的差距,這時,教師就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個人差異,對小組成員進行調整,保證每名成員都能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推動小組討論的順利進行。
三、抓住恰當?shù)暮献鲗W習時機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大綱》,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其挑選適當?shù)男〗M,保證小組合作學習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把握以下幾點。首先,應當關注教學重點、難點,根據(jù)教學要求,合理開展小組學習。在通常情況下,課程的重點和難點是學生無法快速理解的內容,他們很難在短時間掌握重點、難點。另外,如果教師的講解模式過于枯燥乏味,無法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率也難以得到提升?;谶@種情況,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通過討論,幫助學生掌握重點、難點,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其能夠真正地理解教學內容。其次,當學生的思維處于迷惑或者混沌時,教師可以將小組合作充分融入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在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轉變學習態(tài)度,調整狀態(tài),快速理清關系,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再次,教師在進行基礎教學后,對于課程的延伸也可以應用小組合作模式,通過小組合作進行教學內容延伸,為學生提供更大的思考和討論空間。此外,拓展一般都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綜合性,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思維和邏輯都得到延伸,還能有效激發(fā)其創(chuàng)造性,使他們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四、適當?shù)貓?zhí)行獎勵機制
初中生大多在12到15歲之間,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具有一定的個性,也具有較強的競爭意識。大部分初中生都希望得到師長的認可。這時,教師就可以開展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開展教學活動。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合理地為學生設置獎勵,通過獎勵機制,規(guī)范學生的討論行為,使其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提高學生的討論熱情以及學習自信心,進一步提高數(shù)學教學水平,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在設立獎勵機制時,還應當保證科學性與合理性。在具體的實施中,教師需要根據(jù)實際的教學情況加以調整,對于獎勵機制的執(zhí)行也應保持差異性,需要為學生制定不同的獎勵標準和獎勵機制,避免學生因產生不平衡心理而放棄數(shù)學學習,切記應避免適得其反。
五、加強對學生差異的關注
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學習經歷以及生活體驗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這些差異將或多或少地影響學生的學習,面對學生的這些差異,教師應當調整教學模式,不能再使用傳統(tǒng)“一刀切”的方式開展教學。傳統(tǒng)“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僅適用于對中等生的引導。教師設置的教學難度,對于優(yōu)等生而言,可能過于簡單,無法發(fā)揮其學習優(yōu)勢,很難拓展學生的各種能力;對于學困生而言,則過于困難,學困生覺得在聽“天書”,久而久之便會喪失學習自信。因此,教師在進行小組合作教學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差異,盡可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自主學習意識,保證學生能夠在原來的基礎上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在具體教學時,教師應當調查學生的基本情況,根據(jù)其學習成績和學習態(tài)度進行分組,每個小組按照統(tǒng)一的標準進行合作學習。教師根據(jù)小組不同的學習情況,設置學習任務,保證每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當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績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便會得到大幅提升。在此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保證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做到因材施教,盡可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將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其核心素養(yǎng)作為主要教學目標,使學生在討論中獲得突破。此外,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激活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其能夠轉變數(shù)學學習態(tài)度,提高綜合素質。
六、提升數(shù)學教學反饋力度
教師進行教學反饋,不僅有助于自己把握教學情況,還能使學生對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有更深刻的認識,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開展教學反饋時,需要將小組合作融入其中,教學評價一定要循序漸進,不能過于片面和武斷。教師可以按照組內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三個層次開展教學反饋。首先是組內自評。在小組成員之間相互熟悉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組內自評,各小組成員根據(jù)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組內成員的各自評價。其次是小組互評。小組互評指的是不同小組相互評價,這種評價模式能夠保證評價的公平、公正。再次是教師評價。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并具有一定的客觀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一定要秉持鼓勵教學的原則,以維護學生的自尊心。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的閃光點,對其不足之處進行正確的引導,避免學生陷入學習誤區(qū),盡可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初中數(shù)學教師開展合作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提高學生數(shù)學成績的同時,使其掌握合作學習的重點,形成較強的分析能力。另外,這一教學模式還能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當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開展課程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能夠投入到課堂探索中,不斷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推動其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
[2]張發(fā)軍.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有效運用的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7).
[3]宋體海.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學周刊,2019(36).
[責任編輯 李愛莉]
作者簡介:路浩明(1986.4— ),男,漢族,甘肅鎮(zhèn)原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數(shù)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