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
2020年,一個讓人記憶深刻的年份。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學校開學延后。一場“停課不停學”的運動就這樣開始了。網絡課程的興起,使得孩子們在短時間內必須開始接受新的授課方式,這是一項非常巨大的挑戰(zhàn)。但是,困難總需要克服,問題也總會得到解決。
對于孩子來說,書房、客廳、甚至陽臺,都成為了教室。以前需要面對的是老師,現(xiàn)在則要面對冰冷的屏幕,爸爸媽媽臨時充當了老師的角色進行監(jiān)督,這一切開始得都那么新奇。
針對我們班孩子幾個月的網絡教育學習情況,略有一些感悟,也同大家一起分享。
學校教育相對于家庭教育的區(qū)別在于嚴肅且高效的學習氛圍。在家學習需要孩子對于自身有一定的自我約束能力。而低年級的孩子,正式處于自我學習的摸索階段,需要家長的合理引導,明確自己學習的完整過程,讓學習成為自己的計劃而非家長督促的成果。
我們班有一項讀書打卡的作業(yè)。其中有一個學生,連續(xù)兩天沒有打卡。由于平臺的設置,只要是打卡,都會有獎勵一朵小紅花。因為她的缺席,所以那兩天的小紅花并沒有拿到,于是她非常生氣地責怪自己的媽媽,為什么明明自己看書了,媽媽卻不上傳。家長被問得也是很無奈,來找我溝通。因為那幾天家長非常忙,雖然拍了照片,但也確實是忘記了。
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和孩子單獨視頻溝通了一下,一開始我問她:“這個作業(yè)是誰的作業(yè)?”孩子很快回答我,這是她的作業(yè)。我又問:“那作業(yè)你認真完成了嗎?”她也非常確定地跟我說,她是認認真真完成了。我繼續(xù)追問:“那你把作業(yè)給我看了嗎?”她非常不解地跟我說:“這是媽媽應該拍照傳給你的。”于是,我非常耐心地問她:“如果在學校里,你作業(yè)認真完成了,就放在自己身邊嗎?”她仍然很不解地回答:“當然是要交給老師呀!”我接著她的話說:“對啊,那為什么在家里完成了作業(yè),交給老師反而成了媽媽的任務呢?”她仍然小聲嘟囔:“那我沒有手機啊?!彼@么說,我也笑了:“是的,雖然你沒有手機,但是你可以催著你媽媽趕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得負責到底呀。媽媽只是我們兩個的橋梁,她給你提供了幫助,可是作業(yè)根本不是她的,媽媽也有自己要忙的事情,如果你不催,媽媽忘記也非常正常啊。自己的事情得做到底才算做完呀,交作業(yè),不能依賴大人?!甭犃诉@些話孩子也是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當然,和孩子溝通完之后,我也同家長就孩子的作業(yè)問題進行了單獨的溝通。家長在一定程度上是孩子的榜樣,作業(yè)得到的獎勵可能對于家長來說,無足輕重,但是每一朵紅花都是孩子珍視的榮譽。作為家長來說,應該要好好呵護孩子的童心與學習的積極性。如果說有時候批評是一種對孩子惡劣態(tài)度的話,那么忽略就更為可怕了。
家長如果想要孩子好好學習,那就得讓孩子獲得學習所帶來的快樂,珍惜、愛護和發(fā)展他作為學習者的自豪感。這就是說,兒童應看到和體驗自己的學習成績和獎勵。愛好和主動應該是相互掛鉤的,獲得了成就感,才會有更多的主動性去學習。就如玩樂無需催促,而面對枯燥的學習就如臨大敵。
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學習意識,主動去學,這需要家長和老師日常細久在點滴中積累。
蘇霍姆林斯基提過,兒童的樂觀主義,我認為,兒童的樂觀主義在于對學習的自信,在于同老師愉快地交流,在于從成果中所獲得的成就感,是一種從兒童內在所散發(fā)出來的信心。
在這段特殊時期,作業(yè)都需要通過平臺提交,批改也無法面對面完成。自然,對于大多孩子來說,這僅僅變成了一項任務。孩子的天性是發(fā)現(xiàn)一切新奇的東西。語言文字之所以能發(fā)展,主要是它所承載的意義。那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最直觀的那就是文字表情了。由于平臺的限制,在批改作業(yè)的過程中,借助了一些可愛的顏文字去鼓勵孩子,作業(yè)的評語就像一次驚喜的禮物,讓孩子覺得值得等待與深究,值得自己努力去做得更好。
并且,結合我們班孩子的喜好,將每一次的作業(yè)當作是游戲大闖關,每篇課文設置三個關卡,分別是預習,抄寫和默寫。一篇課文從開始到結束,需要孩子借助網絡教學自行完成。一個關卡結束,就能獲得一個笑臉。一般一個單元有4關,全部優(yōu)秀完成則會有一次選擇獎勵的機會,這個獎勵包含的意義就很廣泛了,可以是一些小獎品,可以是一個暖心的要求,又或者是一次免寫作業(yè)的機會。
學習的成就感就是從每一次認真完成作業(yè)開始的。雖然無法面對面交流,但是通過這一一級一級的闖關大練習,能夠喚起學生對于學習的渴望與激情。孩子的好勝心與自信心是與生俱來的。雖然網絡課程講解與作業(yè)很枯燥。但是將這些與游戲關卡相融合,一步一步認真完成,那么孩子收獲的并不僅僅是知識,是在學習過程中的一次美妙體驗。
將知識的學習變?yōu)楹⒆拥呐d趣,在與學生的文字互動中,將日常與學生所學知識進行融合,在學生一次一次的作業(yè)互動中,喚起學生對于學習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即使身在家庭這樣一個約束力不強的環(huán)境中,學生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有渴望,有驚喜才能將學習任務完成得更好。
通過互動式的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體味快樂,喚起他們的求知思想,從而迸發(fā)出更加茁壯的思想幼芽,成為推動他們學習和掌握知識的不可缺條件。
班級里有個孩子,最近跟我分享他的種植樂趣。媽媽給了他一顆郁金香種球,現(xiàn)在終于破土長葉了。他非常開心,每天都會要求媽媽拍照給我并且晚上視頻和我一起分享這顆郁金香的成長。他媽媽跟我說,他在家可以耐著性子蹲在花盆邊看很久。
原先,這個男孩子有一顆躁動又調皮的內心,往往不能夠安靜下來專注做事,可如今在家反而能如此耐心。這讓他媽媽感覺很欣慰。
其實,這不就是孩子的興趣使然么,種花,讓他能夠更加直觀地看到成果,體會到了收獲的樂趣。自然對于自己的付出更加珍視,所以會越發(fā)安靜,耐下性子去體會整個過程。種花如此,學習也是這樣。
因為這個孩子的字跡比較馬虎,我建議家長把他第一天寫的字拍照留存,每隔兩天拍一張練字的照片進行對比,果然,在沉下心來慢慢練習之后,寫字的進步非常大,每次看見前后對比的照片,孩子自己都要研究很久,覺得自己能寫得更好,從而之后更加努力去練習。
孩子畢竟只是孩子,與其同孩子進行長篇大論的教育,不如從點滴的小事中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樂趣。通過直觀的方式,讓孩子在愉悅且自信的氛圍中成長。就如我們班的這個孩子,寫好每一筆,認真完成每一次作業(yè),積硅步才可致千里,在不斷地學習之中必然有所收獲。
當然,學習是一個很廣泛的意義,不僅僅是停留在課本,課外的認知,可以說一部紀錄片,一場電影,一次有意義的野外活動,都是在學習。學習也需要目標性,一個會學習的孩子一定是一個會時間管理的孩子。
在我們班,基于這次在線網絡教育,我有意識地跟孩子們強調了目標的重要性,目標可以是長期的,可以是短期的。并且開始訓練孩子安排自己的每日計劃,將自己一周內要完成的大目標先制定好之后,再分解到每一天。但是由于孩子還處于低年段,對于自己的目標不是很明確。所以在實際實施的時候,我們將順序進行了調整。
首先,每天都會讓孩子列出今日所要做的事情,這不僅僅是學習層面,包括了今日的課外書需要讀些什么,準備玩些什么,甚至想吃些什么。將這些細小的要求一一記錄下來,并且根據(jù)事情的輕重緩急一件一件認真地去完成。完成一個之后,就打一個勾。到晚上睡前,再回顧一下今日的日程??匆娝械氖虑槎纪瓿?,就有滿滿的成就感。一周結束,將這一周的事情總結一下,我完成了哪些,做得好的又有哪些,在這些文字中,讓學生體會到日常安排的重要性。安排細致,收獲滿滿。
以上這些也僅僅是這半個月來自我的一些略微淺薄的見解。疫情當前,網絡課程的實施必然仍會延續(xù)一段時間。這是一次教育的挑戰(zhàn),但也是一次教育的革新。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也是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帶領學生走進一個沒有教師實體的自律空間,讓學生明白,學習的意義在于自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孩子們在學習中收獲快樂與成就。就如園藝師,在花園中播種了種子,綻放的是卻是整個春天。
(作者單位:張家港市鳳凰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