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 肖文輝
【摘要】高職院校的學生是一個很復雜很獨特的學生群體。其復雜性和獨特性給教材的選用和教學方法的采用等提出了教學難題。為解決英語教學中面臨的教學難題,本文探索了輸入輸出的相互轉化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首先分析了高職學生的復雜性和獨特性、高職英語教學中面臨的教學難題,接著概述了輸入輸出理論的內涵,進而探索了怎樣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實現(xiàn)輸入輸出的轉化。
【關鍵詞】復雜性;教學難題;輸入輸出理論;轉化;高職英語教學
【Abstract】Th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a very complicated and unique group of students, which caused problems in selecting textbooks and choocing tes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difficulti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utual transformation of input and output theory in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omplexity and uniquenes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teaching difficulties in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connotation of language? input-output theory, then it explores how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put and output in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complexity; teaching problems; input-output theory; transformation;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作者簡介】肖雪,肖文輝,銅仁職業(yè)技術學院。
一、高職院校學生的復雜性和獨特性
高職英語院校學生的復雜性和獨特性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生源上。高職英語院校學生的生源主要有:普通高考、中職推優(yōu)、分類招生、中職單報高職。換而言之,從其生源表面結構來看,高職院校的學生也即是由高中畢業(yè)生和中職畢業(yè)生構成。中職學生的畢業(yè)證雖然在學歷水平上等同于高中生的高中畢業(yè)證,但就二者的學習成績和學習過程來說,根據(jù)筆者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高中畢業(yè)生高考的英語成績哪怕才二三十分,都比中職畢業(yè)生基礎扎實、語言綜合能力高。中職中專屬于9+3義務教育,學生不需要參加中考,初中畢業(yè)可直接進入中職中專學習,學生大多基礎薄弱、自我約束力低、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氛圍不濃。且根據(jù)《中職英語教學大綱》,中職英語課只開設1年,即使3年后他們拿到了中職畢業(yè)證,但其英語水平仍停留在初中生水平,而且是比較差的一類初中生水平。所以,從學生實際掌握的知識水平來看,高職生是由初中畢業(yè)生和高中畢業(yè)生構成,一個高職班學生的原有英語水平是由初中英語水平和高中英語水平兩種差距很大的英語水平構成。
二、高職英語教學面臨的教學難題
高職生生源復雜、英語水平差距大,這給高職英語教學提出了教學難題,如教材的選用、教學方法的采取等。同一個班不可能采用兩本不同的教材,但一個班學生的原有英語水平差距如此之大,同一本教材對一部分學生可能剛剛合適,但對另一部分學生來說可能太難或者太簡單。如何彌補同一個班學生原有英語水平之間的巨大差距?如何調節(jié)教材的難易度?如何解決高職英語教學面臨的教學難題?因此,研究輸入輸出理論相互轉化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勢在必行。
三、輸入輸出理論的內涵
語言學家Krashen提出的“input hypothesis”(語言輸入說)對外語教學界帶來了廣泛的影響。Krashen指出輸入須是可理解的,輸入的語言不能太難或者太簡單。如果輸入的語言材料太難,學習者就會把注意力放在詞、句型結構的理解上,而失去了語言交流的意義。如果輸入的語言材料太簡單,學習者會認為知識已掌握而不想再學,從而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動機。Krashen提出了輸入的i+1原則。i指的是學習者現(xiàn)有的語言水平,1指的是學習者通過努力能夠達到的語言水平。
語言學家Swain提出的“output hypothesis”(語言輸出說)語言的習得具有四大功能:注意功能、檢測假設功能、元語言功能和增強流利性功能。
四、怎樣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實現(xiàn)輸入輸出的轉化
以《新編實用英語基礎教程》第四版教材為例,以真實的教學案例進行說明在教學過程中怎樣實現(xiàn)輸入輸出的轉化。
1.怎樣在口語教學中實現(xiàn)輸入輸出的轉化??谡Z屬于語言習得的輸出技能,但在英語課上不應只有語言的輸出。以《新編實用英語基礎教程》第四版Unit1 “Greeting and Introducing People”的口語部分為例。這部分的常用句型及表達都是諸如:How are you? How do you do? How are things with you? What' s your name? May I have your name please? Please tell me your first and last name,之類非常簡單的句子。這類句子對于只有初中英語水平的學生來說可能剛剛好,但對于具有高中英語水平的學生來說,他們看到這類句子的第一眼就會覺得太簡單了而不想學。但其實他們的基礎不牢固,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聽力是他們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就可以通過把口語這一輸出技能向輸入轉化,把這些簡單的句子以聽力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調節(jié)課文的難度,給學生提供合適的i+1。轉化的具體步驟:聽力輸入→背誦輸入→口語輸出
2.怎樣在閱讀教學中實現(xiàn)輸入輸出的轉化。閱讀屬于語言習得的輸入技能,但在英語課上不應只有語言的輸入。閱讀教學過程中輸入輸出的轉化步驟:單詞輸入→聽力輸入(帶著問題聽,引起注意)→回答問題(輸出)→閱讀課文(輸入)→完成練習(輸出)→解析課文、答案(輸入)→概括文章大意(輸出)→作文(輸出)。
以《新編實用英語基礎教程》第四版Unit5“Talking About the Past and Future”section III Enjoying Reading部分的真實教學為例。為了讓高職生生源復雜、高職生原有英語水平是由初中英語水平和高中英語水平兩種差距很大的英語水平構成給高職英語教學提出的教學難題更具直觀性,下面將直接引用教材的內容。
Passage A Close to Nature in Autumn
Autumn is coming soon. The weather will be very nice in this golden season. The sky and the sea will be clear and blue. People like to be close to nature at weekends. Some will go to the countryside. At this harvest time, they can pick apples on the farm. Others like to go to the beach. They will enjoy a picnic there. The water will be a little bit too cold for swimming, but ball games on the fine sands will be very pleasant.
從上面的課文可以看出,這篇文章的篇幅非常短小,只有大概九十幾個字;句型結構簡單、詞匯簡單,只相當于初一、初二的英語水平。具有高中英語水平的高職生一看到這篇文章時就不想學,覺得沒有挑戰(zhàn)性,失去了內在學習動機。但是這篇課文對于只有初中英語水平的高職生來說就剛好合適。如何給具有高中英語水平的高職生提供合適的i+1?如何彌補同一個班學生原有英語水平之間的巨大差距?就需要教師靈活的采用教學方法、通過輸入輸出的相互轉化,靈活地調整教材的難易度。該閱讀教學過程中輸入輸出的相互轉化的具體步驟。
步驟1? ?單詞輸入。
首先把課文中的重點單詞、詞組以PPT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并簡單講解詞意和帶學生讀。如: autumn 秋天,golden season金黃色的季節(jié),clear 晴朗的清楚的,nature 大自然,at weekends周末,harvest time收獲的季節(jié),pick apples摘蘋果,on the farm 在農場,picnic野餐,fine 細小的。
步驟2? ?聽力輸入。
學生把書關上,把即將要學的課文聽一遍。在聽的時候找到兩個問題的答案,帶著問題聽。問題一:How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 in this gold season?問題二:What do people want to do and what can they do in such a season?
步驟3? 回答問題(輸出)
學生回答聽力前的兩個問題。
步驟4? 閱讀課文(輸入)
學生閱讀剛剛聽過的課文。通過前面的聽力輸入環(huán)節(jié)和回答問題(輸出)環(huán)節(jié),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增加了課文的可理解輸入。
步驟5? 完成練習(輸出)
學生完成課文后面的練習一、練習二。
步驟6 解析課文、答案(輸入)
教師講解課文、解析答案。
步驟7? 概括文章大意(輸出)
學生用英語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大意和重述課文。
步驟8 作文(輸出)
學生課后仿照這篇課文寫一篇英語作文,題目有:Close to Nature in Spring, Close to Nature in Winter, Close to Nature in Summer. 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題目。
3.怎樣在聽力教學中實現(xiàn)輸入輸出的轉化。聽力屬于語言習得的輸入技能,但在英語課上不應只有語言的輸入。聽力教學過程中輸入輸出的轉化步驟:聽力輸入→練習輸出→翻譯輸出→答案解析輸入→聽力輸入。
高職班學生的原有英語水平由初中英語水平和高中英語水平兩種差距很大的英語水平構成,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輸入輸出的相互轉化,靈活地調整教材的難易度、采用教學方法,給學生提供合適的i+1。
參考文獻:
[1]董芳.輸出驅動——輸入促成下的大學外語任務型教學模式研究[D]黑龍江:黑龍江大學,2017.
[2]《新編實用英語》教材編寫組.新編實用英語基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40.
[3]《新編實用英語》教材編寫組.新編實用英語基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