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
摘 要:在當前的語文教學改革中,整本書閱讀是一個熱點。以小學高年段學生為研究對象,按照一般的閱讀教學過程,將整本書的教學策略分為三步走:閱讀前的興趣激發(fā)、閱讀中的適時指導和閱讀后的拓展延伸。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高年段;閱讀策略
關于整本書閱讀的概念,葉圣陶先生在他的《論中學國文課程標準的修訂》中提道:“把整本書作主體,把單篇短章作輔佐?!彪S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新課程標準對學生整本書閱讀也做了相應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蹦康氖窍M麑W生能夠閱讀更多書籍,閱讀好書,通過閱讀整本書起到真實閱讀的作用,獲得個性化的體驗,并為全民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小學高年段是學生從童年過渡到青春期的關鍵時期,同樣也是學生進入自我閱讀的重要時期。因此,如何激發(fā)孩子們在小學高年段閱讀整本書的興趣,幫助他們掌握某些閱讀策略,使整本書閱讀成為一種獨立的閱讀習慣,這需要老師認真思考。本文將整本書的閱讀教學策略分為三個步驟:閱讀前的興趣激發(fā)、閱讀時的適時指導和閱讀后的拓展延伸。
一、閱讀前的興趣激發(fā)
1.營設閱讀氛圍
當收到一本新書時,我們或多或少感到好奇,迫不及待地想打開它,學生也是。此時教師應該從學生的這種好奇心著手,從而激發(fā)他們整本書的閱讀興趣。
(1)學生手邊一本書,可以是自己買的,也可以是借的。但一定是讓這本書在自己的手邊。
(2)在班上設置一個圖書角,書目種類可以多一點,每天固定的時間段,讓全班學生獨立閱讀,從而在班上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2.激發(fā)閱讀興趣
在教師指導下成立好書推薦吧,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推薦,每一小組定期為全班同學推薦一本好書,推薦的方法如下:
(1)朗讀激趣:由學生或者老師選取一本書中比較吸引人的地方,聲情并茂地提前朗讀,從而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想要早點閱讀這本書。
(2)懸念激趣:由老師或者學生選取書中最有懸念,最能吸引讀者的情節(jié),然后講一半留一半,激起學生想要讀下去的欲望。
(3)音頻激趣:老師可以選取播放一些與作家相關的背景資料、媒體評價或者由此改編的影視片段,為激發(fā)學生閱讀添柴加火。
二、閱讀中的適時指導
在整本書的閱讀過程中,如果沒有老師的指導,學生往往走馬觀花式閱讀完整本書,大多數(shù)人遇到閱讀障礙時也是選擇跳過。因此,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有針對性地指導不同的學生,并給他們個性化的閱讀建議。
1.巧用閱讀方法
(1)關注與書相關的信息。拿到一本書,應先讀封面,再讀序言,再讀目錄,快速了解書本內(nèi)容框架,從短篇閱讀平衡過渡到長篇閱讀。
(2)制訂閱讀計劃。整本書閱讀一般會需要一個時間段,部分學生可能因為一些原因堅持不到最后。這時,教師應幫助學生在閱讀前制訂合理可行的閱讀計劃,并鼓勵學生堅持完成自己的閱讀計劃。
(3)學寫讀書筆記和摘要。新課標要求高年段學生要學寫讀書筆記。整本書閱讀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自己的體會感受和思考反思,及時記錄在書上或者筆記本上,教師可定期收上來進行個性化點評。
(4)提供思維導圖框架。對于小學的高年級學生來說,快速整理書籍的框架并不容易。這時,教師可以使用思維導圖或圖表幫助學生形象化整本書的結構并清除閱讀中的一些障礙。
2.小課題研讀、閱讀單引領
(1)小課題研讀
在整本書的閱讀過程中,學生會遇到許多閱讀困難,如何將這些困難轉化成有價值的問題,這就需要師生共同努力。有學者認為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將自己有疑惑的地方有意識地形成“小課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課題意識,然后指導學生自主深入地進行研讀,或者可以適時補充與之有關的材料,幫助學生加以理解。
(2)閱讀單引領
閱讀任務單是指教師安排學生閱讀過程中有價值的問題和需要積累的部分閱讀指導清單。閱讀任務清單可用于指導學生的閱讀和積累,以及評估學生的閱讀是否有效。
3.讀中交流討論
交流討論是整本書閱讀過程中不可省略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梢栽谡緯喿x過程中開展讀書交流會,讀書交流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一是教師占據(jù)主導地位,選擇合適的話題進行討論和交流。有必要選擇與書目相關的主題,并通過兩種思維方式提高討論的有效性。
二是讓學生自由暢談,溝通的內(nèi)容不受限制,學生需要提前設定溝通的目標,可以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或喜歡的句子等。關鍵是要讓學生在交流環(huán)節(jié)感覺作品更好,教師認真觀察,通過學生的表達,及時分類,指導學生的閱讀情況。
三、閱讀后的深化拓展
學生讀完一整本書后,還有一個環(huán)節(jié)不能缺少:提升總結的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幫助學生根據(jù)自己對這本的閱讀體會和感受進行反思升華。
一是分享感受:每個人的閱讀收獲是不同的。閱讀后的交流與分享可以調(diào)節(jié)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自豪感。因此,閱讀后的共享活動是必要的。閱讀共享有多種形式:閱讀會議、閱讀論壇、文學表演、開設課堂日志、主題手稿等。
二是延伸拓展:閱讀中重要的是毅力。當無法完成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就把這本書拋在后面。因此,閱讀完一本書之后,還可以進行與其相關的擴展閱讀。一本書多讀幾本書,一堂課多讀幾本書,推薦學生進行延伸閱讀,幫助學生養(yǎng)成終身閱讀和寫作的習慣。
三是創(chuàng)意讀寫:學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并寫信介紹這本書;他們還可以用書中主人公的口吻寫幾本日記,通過日記反映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他們還續(xù)寫繼續(xù)創(chuàng)作本書的內(nèi)容,以促進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
閱讀整本書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通過閱讀整本書,掌握某些閱讀方法,提高獨立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養(yǎng)成自己受益的閱讀習慣是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關鍵。
參考文獻:
葉圣陶.葉圣陶集(第16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