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博
(周口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周口 468000)
百年前的五四運動,揭開了中國精神再鑄的新篇章。它所倡導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近代以來先進價值觀的追求,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田沃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了五四精神的當代體現(xiàn),是對五四精神的傳承與升華。那么,如何推進大學生五四精神傳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探討和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通過對當前大學生五四精神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狀況的實地調研、分析,探討其在五四精神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深層次原因,并就妥善解決該問題提出對策。
關于五四精神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問題的研究,國外學術界專門實質性研究很少。而對價值觀的研究起步較早,相關研究成果卻頗豐。尤其,美國新自由主義學派代表人物約瑟夫·奈(Joseph Nye)《注定領導世界:美國權力性質的變遷》(1990年)一書“軟實力”理論的提出,在世界范圍內產生很大影響,各國紛紛開始關注本國“軟實力”的建設及其提升研究。學術界也將價值觀教育作為維護其意識形態(tài)安全和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從不同視角進行廣泛的理論探討。這些研究成果雖然基于注重對自由、個人價值的追求等西方觀念的痕跡,但對我們進行五四精神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仍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對于五四精神傳承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及其相關問題,目前國內學界研究還不夠不夠深入且缺乏系統(tǒng)性,有待進一步探討。陳立中(2007)、石國亮(2009)、弓曉穎(2013)、郭繼萍(2014)、郝平(2017)等學者對該問題的研究與探討主要基于整個社會層面或某一領域,關注于理論層面揭示五四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之關系,仍為“五四”精神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問題的實證研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理論借鑒。
為了對河南高校青年學生五四精神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狀況進行全面的了解,2019年5月至9月,課題組按照分類抽樣的原則,在河南省高校中分類隨機抽取30所高校進行實地問卷調查和訪談。同時通過微信、微博、QQ等媒體向其他高校大學生發(fā)放網(wǎng)絡問卷。共發(fā)放1400份問卷,實際回收問卷1398份,有效問卷1358份,有效率為97.13%。
通過實地調查和訪談分析,目前河南高校青年學生五四精神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狀況又如下特征:
通過調研、訪談數(shù)據(jù)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五四精神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應該將其與時代特征相結合,實現(xiàn)其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但目前五四精神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載體不夠充分,新媒體發(fā)揮的作用并不是特別顯著。關于“當前最有效傳承五四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途徑”調研中,21.6%的被調查者認為“擴大宣傳陣地、加大宣傳教育”,40.7%的被調查者表示“舉辦讀書節(jié)、知識競賽”,18.6%的被調查者通過“組織欣賞相關影視作品”,16.8%的被調查者表示“開設相關紅色旅游路線”,其他途徑占2.4%。大學生已成為網(wǎng)民與低頭族的主力軍,是使用新媒體的主流群體,其價值取向、生活狀態(tài)、思維方式等方面都受到新媒體潛移默化的影響。目前“五四”精神傳承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網(wǎng)絡宣傳覆蓋面和影響力較小,專門宣傳的網(wǎng)站較少,且這些網(wǎng)站在宣傳內容與形式上創(chuàng)新不足,吸引力不強,大學生的關注度較低。在“五四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了解途徑”調研中,34.13%的大學生表示通過“在校學習”,14.97%的大學生通過“觀看影片”了解,37.13%的大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了解,10.78%的大學生則表示通過“相關宣傳”了解,其他占了2.99%。這說明五四精神的了解依舊停留在學校學習階段,家庭教育作為五四精神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載體利用不充分?!拔逅摹本駛鞒信c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應該從青少年抓起,從其思想道德教育出發(fā)。然而,目前某些父母僅僅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在孩子五四精神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方面發(fā)揮的作用不大,配合的力度不夠,家庭教育處于缺位狀態(tài)。此外,五四精神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主旋律不夠突出。校園文化活動是大學生在校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大學生道德情操形成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以隱性教育的形式出現(xiàn)在五四精神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過程中,具有間接性和滲透力,在無形中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起到影響作用。
五四精神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近代以來追求的先進價值觀。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五四精神還蘊含著對人生價值和理想信念的執(zhí)著追求,隨著實踐和時代不斷發(fā)展,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成為激勵引領大學生價值取向和理想信念的一面旗幟。關于“五四精神最重要的內容”調研中,認為五四精神最重要內容為愛國主義的占比38.9%。目前河南高校針對五四精神宣傳的主要活動形式也僅僅限于思政課堂講授、“五四運動”為題材的影視片、五四青年演講辯論賽及其他形式活動。這些固定形式化的教育活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了解五四精神及其社會背景,但對其核心內涵的理解僅停留于表面形式的“民主”、“科學”等口號,沒有深入挖其當代價值。
總體來說,五四精神對當代大學生具有啟發(fā)、激勵和舞的作用,使新時代的大學生體會到特殊歷史背景下,先進知識分子的愛國精神、進步意識及其對民主科學的追求。在“對參加五四青年節(jié)相關活動的積極性”調研中,其中,表示“積極參加”和“比較積極參加”的占比71.86%,“不積極參加”的大學生占比為5%?!霸谌粘I钪心欠衲苤鲃盂`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調查中,其中,有62.9%的學生表示可以自覺踐行。通過調研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目前河南高校舉辦各種各樣形式的紀念活動已較難滿足新時代學生的現(xiàn)實需求,難以促進大學生對五四精神當代價值的深入了解,導致五四精神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效果沒有得到充分彰顯。
通過調研、訪談數(shù)據(jù)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當前河南高校大學生五四精神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方面存在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關鍵原因是社會不利因素的影響、家庭教育的缺位、校園文化建設主旋律不夠突出。
社會不利因素的影響包括不良現(xiàn)象的沖擊、不良思潮和價值觀念的影響、網(wǎng)絡不良信息的日趨泛濫等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進入新常態(tài),各方面利益群體間矛盾逐漸激化,諸如地區(qū)間經濟發(fā)展不均衡、不同群體間利益沖突、貧富差距擴大、部分黨員干部貪污腐化等問題逐漸暴露出來,這些不良現(xiàn)象和負面信息伴隨著社會發(fā)展帶來的多元價值沖擊,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深刻地影響。更有甚至,一些西方敵對勢力傳播享樂主義、拜金主義、自由主義等不良思潮和錯誤思想,進行文化滲透,公然沖擊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侵蝕著青年學生的信仰意識與理想信念,從而導致青年學生信仰迷失、政治立場不堅定、使命與責任意識欠缺以及精神世界給養(yǎng)不足的現(xiàn)實問題。與此同時,網(wǎng)絡媒體充斥的各種錯誤信息內容也是嚴重誤導高校大學生“五四”精神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的不良因素。“數(shù)字化世界是一片嶄新的疆土,可以釋放出難以形容的生產能量,但它也可以成為恐怖主義者和江湖巨騙的工具,或是彌天大謊和惡意中傷的大本營”[1]。為了迎合大眾和滿足受眾的獵奇心理,網(wǎng)絡媒體信息良莠不齊泛濫成災,文化品味低劣、趣味低級的現(xiàn)象層出不窮,對可塑性極強的青年學生五四精神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造成嚴重誤導和侵蝕,使其失去正確的價值評判。
校園文化以隱性教育形式出現(xiàn)在大學生五四精神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過程中,具有間接性和滲透力,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在多元文化浪潮的沖擊下,大學更是各種新見解、新思想、新理念的匯集之地,各種社會思潮與學術前沿在這里相互碰撞。校園多樣化文化雖然促進了思想的碰撞與交流,然而包括備受部分學生追捧的“喪文化”、“佛系文化”在內的這些思想難免良莠不齊,魚龍混雜,致使校園文化顯得紛繁復雜主旋律不夠突出,不利于青年學生五四精神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
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沒有高度的家庭教育,那么不管老師付出多少,都收效甚微”[2],家庭教育對青年學生五四精神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家長是青少年五四精神傳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最好的講解員和示范者,通過給孩子講解五四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其從小就接受五四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然而,目前家庭教育在促進“五四”精神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的缺失,已造成教育理念錯位、教育管理不到位等一系列無法回避的問題,也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長。
由于大學生群體存在個體差異性和多樣化等特征,他們“五四”精神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效果往往會因社會化程度不同而表現(xiàn)的極為明顯,會受到教育背景、成長經歷、知識水平、家庭環(huán)境、自我求知欲、性格、情感、人生閱歷等等各種主觀因素的影響。此外,大學生思想觀念尚未成熟,在面對不同價值取向時往往無所適從,思想觀念與行為意識之間往往出現(xiàn)矛盾,思想上的困惑、迷茫、掙扎往往也會造成實際行為的偏差,更多表現(xiàn)出功利、務實等特征,也不利于“五四”精神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
推進高校學生五四精神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是一個需要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的系統(tǒng)工程。課題組認為,以社會大系統(tǒng)為背景,從社會、高校、家庭等多層面尋求對策,針對不同主體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或建議,從而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時效性、可行性。
4.1.1 弘揚五四精神主旋律,夯實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現(xiàn)實根基
如前所述,目前我國發(fā)展中不充分、不平衡、不協(xié)調、不可持續(xù)問題依然突出,改革成果還不能惠及全民。因此,弘揚五四精神主旋律,堅定四個自信,才能夯實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現(xiàn)實根基。精神與時代是并行的,“五四運動是活的歷史,因為它的精神還活著,它所提出的目標還沒有完全達到,還有更年輕的人志愿為他而推動。自由、民主、人道、科學。都是永遠不完的事業(yè)?!保?]五四精神中所蘊含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因時而變、因勢而新、與時俱進的,被一以貫之地傳承下來。
4.1.2 創(chuàng)新五四精神宣傳新媒介,拓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新陣地
新媒體時代,以微博、微信、QQ為代表的新興媒體早己融入青年學生日常生活,“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也已成為共識。新媒體在為五四精神提供新傳播方式的同時,也對青年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和沖擊。因此,創(chuàng)新五四精神宣傳必須面對新媒體、利用新媒體、管理新媒體,這樣才能引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耳、入腦、入心。首先,推進五四精神宣傳媒體深度融合,豐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渠道。如上所述,大學生已成為網(wǎng)民與低頭族的主力軍,其價值取向、生活狀態(tài)、思維方式都受到新媒體潛移默化的影響。與此同時,新媒體即時性、多樣性、互動性優(yōu)勢也大大拓寬大學生了解信息的渠道,打破了傳統(tǒng)平面媒體、電視及校園網(wǎng)絡的束縛。“我們推動媒體融合發(fā)展,是要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4]因此,社會各界齊抓共管,推進五四精神宣傳媒體深度融合,利于拓寬青年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渠道。其次,規(guī)范媒體行為,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拜浾搶蛘_,就能凝聚人心,推動事業(yè)發(fā)展;輿論導向錯誤,就會動搖人心,危害黨和人民事業(yè)?!保?]因此,規(guī)范媒體行為,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是優(yōu)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舉措。
4.1.3 健全制度規(guī)范,提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的良好社會環(huán)境
“制度是一個社會組織或團體中要求其成員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辦事的規(guī)程”[7]。人類社會文明程度不斷發(fā)展,實質上就是社會制度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的過程。將正確的理念轉化為制度,既是理念的深化,又是推動理念武裝群眾、轉化為現(xiàn)實動力的過程。因此,加強相關規(guī)章制度建設,樹立責任意識、規(guī)矩意識,方能更好的規(guī)范青年學生的愛國行為、敬業(yè)精神、誠信意識,真正實現(xiàn)制度育人、制度化人,為青年學生五四精神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提供良好社會環(huán)境。
4.2.1 整合課程資源,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主渠道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保?]高校應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規(guī)劃,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專業(yè)課的有效融合,讓五四精神生動地呈現(xiàn)在課堂中,不僅讓五四精神“生長”到專業(yè)課教學之中,而且還能在傳授專業(yè)課程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轉化為內在德性和素養(yǎng),真正實現(xiàn)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春風化雨中將五四精神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內化為青年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政治信仰。
4.2.2 五四精神充實校園文化生活,營造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教育場域
首先,五四精神融入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打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物質載體。建設獨具特色的五四精神雕塑或宣傳長廊等校園景觀,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建構溫馨的校園物質文化氛圍。
其次,五四精神融入校園精神文化,打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文化品牌。圍繞五四精神開展種類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學術交流、體育比賽、藝術展示和讀書會等,使大學生在充滿正能量的校園中自覺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陶冶,激發(fā)當代大學生奮發(fā)進取、自強不息的精神,使其在校園五四精神文化熏陶中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傳播者、踐行者。
再次,五四精神融入校園制度文化建設,宣揚五四精神的相關活動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機制化。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將五四精神融入到校園文化之中,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精神的意識,為我國的發(fā)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4.2.3 將五四精神融入實踐活動,構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新格局
如上文調研數(shù)據(jù)分析所述,面對當前高校大學生存在“知行脫節(jié),知多行匱”的現(xiàn)實問題。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過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積極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有機結合、有效對接,將五四精神有機融入實踐體驗、實習實訓、創(chuàng)新競賽、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促使五四精神能夠從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內化為實際行動,實現(xiàn)大學生五四精神的常態(tài)化滲透,無縫式對接,進而充分發(fā)揮出五四精神在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推動作用。積極構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大思政協(xié)同育人”的新格局。
從家庭教育這個根源上入手,可以通過講述五四故事使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落小、落實,到達培育踐行的實效。
4.3.1 將五四精神以言傳的形式融入家庭教育
從小對孩子進行理想教育、社會責任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要積極引導孩子觀看一些積極向上的、愛國主義題材的紀錄片,鼓勵孩子參加愛國主題的活動,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理解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并積極鼓勵、引導子女在良好的家風環(huán)境中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做子女成長成才的助力者。
4.3.2 將五四精神以身教的形式融入家庭教育
要身先垂范,做子女思想行為的引領者,學生是父母的影子,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必須為學生樹立正面形象,做到言行一致,以認真學習、嚴謹工作的態(tài)度為子女做出榜樣,以自身實際行動來長期反復地感染和影響他們,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和氛圍,全方位地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帶頭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
4.3.3 將五四精神融入優(yōu)良家風培育
家庭教育,尤其是優(yōu)良的家風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質、價值觀等具有奠基性的定勢影響,這種影響往往通過家長、長輩或其他家庭成員的行為表現(xiàn)感染、熏陶、教化學生。通過將五四精神融入家庭傳承優(yōu)良家風過程中,形成尊老愛幼、關心他人與集體、誠實守信、與人為善、團結互助等文明、友善、和諧、誠信價值觀,以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蝕,加強思想交流與情感溝通,做子女心理健康的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