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升
(安溪縣日月升茶業(yè)有限公司,福建泉州 362400)
安溪鐵觀音品質獨特,屬于半發(fā)酵烏龍茶,其基本加工程序以及操作要求復雜程度較高。做工介于紅茶和綠茶之間,兼?zhèn)浼t茶濃鮮醇甘以及綠色的清新芬香,具有獨特的“觀音韻”。安溪鐵觀音傳統(tǒng)加工工藝流程主要有鮮葉、曬青、晾青、搖青、揉捻、初烘干、包揉、復烘、復包揉、干燥處理等。
曬青是通過自然光照光能促使更多鮮葉失去水分,促使酶有效活化,對烏龍茶香氣產生具有重要影響。曬青中要求日光溫度柔和,攤葉均勻,在必要階段要注重遵循“二涼二曬”,時間控制在10至60min,在過程中要間隔翻拌2至3次。對鮮葉曬青合理掌控,對搖青次數、轉數、涼青時間和操作方法進行控制,發(fā)酵程度、炒青時間對烘焙具有較大影響。在曬青操作中,要注重全面分析,對曬青操作進行控制,對搖青次數進行控制,結合氣候變化情況做好調控措施[1]。
多數鮮葉中內含物較多,水量較高,搖青過程中能保障更多鮮葉水分全面蒸發(fā),多數內含物質產生變化,導致梗葉水分消失。通過規(guī)范化搖青操作能豐富鐵觀音香氣,在搖青中主要有機械搖、手工搖。在傳統(tǒng)手工搖法中,正常情況控制在第二日上午9時進行炒青,此類操作產出的鐵觀音口味較正。在搖青機應用中,基于50轉/分進行計算,搖青次數要保持在4到6搖范圍之間,實際投放控制在容量2/3范圍內,不能過滿。結合曬青具體程度進行搖青,直至青氣微露,葉片較為挺拔為止。葉肉具有良好的光澤度,能透露出略微的青草氣息,最后一次搖青過程中要將其放回到茄籬中實施發(fā)酵。等到香氣全面回轉,花香濃郁之后,要及時進入到殺青環(huán)節(jié)。
殺青操作即是在較短時間之內通過高溫環(huán)境將鮮葉當中含有的多酚氧化酶活性進行破壞,這樣能有效控制多酚類酶促氧化,促使內含物在非酶促作用中逐步形成品質較高的鐵觀音。當前要及時將鮮葉中的水分全面清除,促使葉片柔軟度提升,便于后續(xù)進行塑型。及時將鮮葉中的大量青草氣進行清除,能散發(fā)出迷人茶香,為高品質鐵觀音奠定基礎。在殺青環(huán)節(jié)中,操作人員要全面遵循“均勻、殺透”基本原則,殺青中通過手部對葉片握住之后能略微粘手感,茶梗不能輕易就折斷。其中含有較多熟香,實際含水率在60%。在殺青過程中要注重規(guī)范化應用滾筒殺青機,可以選取6WS-90以及6WS-110型號的殺青機。在殺青操作中要將溫度控制在280℃范圍內,實際投葉量保持在11至13斤,時間控制在3至3.5分鐘[2]。
揉捻操作是鐵觀音重要的塑型階段,主要是對茶葉基本形狀進行優(yōu)化?;谌嗄砟墚a生緊結彎曲有形的外形,對內部質量進行改善。在揉捻中要注重遵循快速、熱揉、適度重壓、短時基本特征。在熱揉操作中,烏龍茶外形緊實度較高,彎曲且有皺節(jié)情況。多數烏龍茶鮮葉厚度較大,成熟度較高,含水率降低,含有較多礦物質以及纖維素。揉捻操作中松散度較高,存有彈性。炒青出鍋以后要及時進行熱揉,此時葉溫度較高,含有的分子結構松散度較高,葉片粘性、柔軟性以及可塑性突出,制成條形均勻且緊實度較高。
在熱揉操作中,桶內葉團溫度較高,會產生悶黃味,對鐵觀音香氣以及色澤具有較大影響。在捻揉壓力過程中要遵循“輕、重、輕”,注重重壓。在轉速過程中要對速度快慢進行控制,多方面相互搭配。其中在揉捻開始中要保持適度壓力,但是具體壓力不能過大,防止葉子受到單方面作用力影響開始重疊。中間要注重快速重壓、歷時較長,正常情況下保持在2至3min。長時間快速、重壓、揉捻能避免被壓扁,為了提高條索美觀度,要注重輕壓、慢速揉捻,做好條形整理來吸收更多茶汁[3]。
第一次揉捻葉要進行烘焙,有助于破壞殘余酶的活性,補充炒青中存有的不足之處。還能保障水分充分散失,將茶汁進行濃縮之后能全面凝固在茶條表面中,這樣能有提高茶葉茶色以及提高茶湯品質。烘焙中葉溫開始逐步升高,含有的較多物質分子逐步分解,葉子捻揉粘結且具有良好的可塑,有助于包揉成茶操作。在初期烘干中主要是將的揉捻葉片均勻攤鋪在焙籠中,實際攤鋪厚度保持在3cm范圍,火溫控制在90至100℃。在初烘中依照火候以及揉捻葉水分,要在10至20min。中間要翻拌2至3次,選取烘干機中要對火溫進行控制,在初烘過程中進風口溫度能控制在100至140℃。在初烘中要注重對茶葉品質以及嫩度進行控制,多數嫩葉可塑性以及柔軟度較高,初烘要重,老葉片含水量較低,纖維素老化,可塑性較低,所以初烘中要較輕[4]。
在安溪烏龍茶制造中包揉是特殊操作工序,也是外形塑造重要操作手段。在包揉過程中要注重合理應用揉、搓、壓、抓等操作,促使茶條緊結度更高,外形處于彎曲螺旋狀態(tài)。高效化的包揉操作能對茶葉葉片葉細胞進行充分摩擦,擠出更多茶汁,在葉片表層附著,有助于促進非酶性氧化,提高茶湯濃度。
通過人工手工復烘溫度要低于初次烘干,溫度保持在70℃,各個烘籠實際攤葉厚度控制在3cm,重量為0.75至1kg,時間為10至15min。復烘操作主要作用是保障差坯快速加熱,能保障低量水分散失。在復烘中要通過手部觸碰茶條,干濕度為七成干,茶坯含水量控制在27%至30%、失水率在10%至12%。如何要實施后續(xù)的復包揉,要適度降低復烘程度。在復烘中要更快速且溫度適宜,成茶色澤枯燥沒有光澤度,條索短碎,粉末不斷增加[5]。
干燥是最后一道制作工序,通過干燥操作能集中去除茶葉中的較多水分,實現足夠干的目標,便于后續(xù)貯藏。在前面幾道工序操作中,能助于提升茶葉色澤度、香氣、味道、形狀。在干燥過程中要注重選取低溫慢烤方式,分為二次實施。在首次干燥中,主要是走水烘,將火溫控制在60℃。每籠放入四個壓扁的復包揉茶團,直到茶團烘到處于自然松開狀態(tài),確保茶層充分烘透。之后選取壓搓方式,將茶團解成散茶以后繼續(xù)實施烘焙。此過程中操作中要注重將茶葉烘到氣味清純。首次烘焙之后,達到八成至九成干部之后,要下烘攤放,促使梗葉各個位置水分能均勻性分布,充分攤涼一個小時再轉入到第二次烘焙當中。在第二次烘焙中主要是選取烤焙措施,集中去除較多水分,能有效滿足烏龍茶基本含水量要求。在烘焙中火溫適度控制,控制在50至60℃范圍內。每籠放入葉片2kg,時間控制在0.5至1h,其中要均勻翻拌2至3次[6]。
綜合上述,安溪鐵觀音傳統(tǒng)加工操作復雜程度較高,各項操作嚴謹度較高。主要涉及到曬青、搖青、殺青、揉捻、初烘、包揉、復烘、復包揉、干燥等操作。對各項操作流程要規(guī)范化控制,做好精細化操作,有助于產出更多高品質鐵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