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曉真,鄭靜霞,許媚媚
(廣東省中醫(yī)院芳村重癥醫(yī)學科,廣東 廣州 510120)
膿毒癥是指被存在于人體血液或者組織中的各種致病微生物感染, 由其毒素所導致的一種全身性炎癥反應。其發(fā)病機制可能與致病菌毒素、代謝產物、炎癥介質有關[1]。感染性休克是因感染了毒力較強的致病菌而導致機體微循環(huán)障礙, 出現循環(huán)血量銳減、組織灌注不足的一系列臨床綜合征。我科于2月25日收治1例直腸惡性腫瘤術后并發(fā)感染性休克患者。經過綜合治療和精心護理,患者恢復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患者,男,52歲,因“反復便血2月余,確診直腸癌2月,第2程化療后3周”于9/2在腫瘤科入院。18/2行經腹腔鏡乙狀結腸直腸切除術伴結腸吻合術, 25/2患者出現腹膜炎體征,伴有血象升高,結合盆腔T檢查,考慮吻合口瘺,于25/2送手術室行吻合口瘺修補術+橫結腸暫時性造口術?;颊咭虿∏槲V剞D入我科,入科后麻醉未醒,留置經口氣管插管,氣促,可吸出少量黃粘痰,停留引流管(右盆腔、肝下、骶前)、胃管和尿管固定在位,橫結腸造口紅潤,腹軟,腸鳴音弱,雙下肢中度水腫,四末不溫。
2.1.1 血流動力學監(jiān)測護理
運用EV1000進行血流動力學監(jiān)測,收集患者GEDI、CO、CI、SVR以及EVLWI等數據,可有效評估心功能和機體血容量狀態(tài)[2]。嚴格要求Q8 h進行零度生理鹽水注射,觀察、評估各參數有無異常,及時與醫(yī)生溝通患者情況。
2.1.2 用藥護理
做好用藥護理,患者經擴容無效予小劑量維持去甲腎上腺素以穩(wěn)定循環(huán),需動態(tài)觀察血壓情況,要求MAP≥65 mmHg,及時換藥,必要時進行雙泵換藥技術,避免因換藥不及時引起循環(huán)下降;及時調整藥物用量,盡早撤除去甲腎上腺素。
2.1.3 檢驗指標
關注各項檢驗指標的結果,及時處理異常信息。第三版膿毒癥與感染性休克定義國際共識[3]推薦的感染性診斷標準為膿毒癥患者經充分容量復蘇后仍存在持續(xù)低血壓,需縮血管藥維持患者MAP≥65 mmHg且乳酸水平>2 mmol/L?;颊逽OFA評分為14分,各大系統均受到累及,所以臨床檢驗指標結果的關注十分重要。
2.1.4 中醫(yī)方面
使用電針及紅外線治療。有研究結果顯示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針刺足三里、關元穴可以顯著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休克水平,因為針刺以中醫(yī)理論為指導,不直接作用于患者靶組織,而是通過刺激足三里、關元穴,調控機體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促使機體由紊亂向正常狀態(tài)轉變,達到調理陰陽平衡和治療疾病的目的[4]。
(1)了解患者病情,找出吻合口瘺的原因。
(2)做好造瘺口護理,檢查造口袋是否貼合,如有異樣,及時更換;觀察造瘺口的血運,有無水腫;每班清洗造口袋,及時去除造口分泌物。
(3)定時檢查術口敷料情況,如有滲血滲液,及時更換,觀察引流液的顏色、量及性質,詢問患者有無疼痛,做好記錄,及時與醫(yī)生溝通。
(4)做好術口疼痛護理。①可分散注意力:聽音樂、深呼吸;②咳嗽或活動時用手撫住術口,體位改變時固定好引流管,避免刺激引起傷口疼痛;③避免受涼,以防感冒引起咳嗽導致疼痛加??;④及時觀察患者神情,重視患者主訴,必要時按醫(yī)囑給予止痛劑;⑤及時與外科手術醫(yī)生溝通患者術口疼痛情況,做好觀察及記錄。
(1)患者留有經口氣管插管、右盆腔引流管、肝下引流管、骶前引流管、胃管和尿管、EV1000、深靜脈管,管道較多,需嚴格做好手衛(wèi)生,嚴格無菌操作,避免VAP、CRBSI等繼發(fā)感染的發(fā)生。
(2)拔除氣管插管前做好排痰護理,吸痰時嚴格無菌操作,使用依信做好口腔護理,拔除氣管插管后鼓勵患者自主咳嗽咳痰,加強營養(yǎng),利用檸檬水噴霧[5]及時給患者濕潤口唇。
(3)每日兩次會陰部護理,觀察好尿量、顏色、性狀,詢問患者有無尿道口疼痛等,做好記錄。
(4)定期換藥,做好導管護理,觀察穿刺口有無膿液、滲血,敷料有無卷邊,出汗嚴重時及時更換敷料,選用透氣性良好的敷貼。
(5)觀察術口引流液的顏色及量,正常為淡黃色或者血性液體,如果出現褐色、墨綠色等顏色改變要及時匯報,留取標本進行檢驗。
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增加患者痛苦,在護理該患者的過程中,加強病情觀察,做到早發(fā)現、早治療,并配合預見性、針對性的個性化護理,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預后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