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現(xiàn)代教育技術正在改變著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它與語文教學的有機融合,可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點睛”之處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些教師熱烈追捧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為了展示自己應用現(xiàn)代技術的能力,課堂中隨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會使用多媒體,我認為這樣做是不可行的。在語文教學中,可以從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著手,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為教學過程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1.在導入課文時應用
在教學《荷葉圓圓》一文時,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思維被動。這時我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一幅優(yōu)美的畫面:在翠綠的圓圓的荷葉上一顆顆小露珠滾動著,越來越大,越來越亮。青蛙瞪著大眼睛呱呱地歌唱,蜻蜓立在荷葉上展開透明的翅膀,小魚兒在荷葉下笑嘻嘻地游來游去,太陽公公在天空中笑瞇瞇地看著大地。此時,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來,思維從抑制狀態(tài)轉向興奮狀態(tài),學習的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
2.在突破重難點時應用
在小學語文課程中,借助多媒體的教學手段,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用電腦展示出來。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能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激活學習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潛能。如在教學《東方之珠》這篇課文中的“鱗次櫛比”“琳瑯滿目”“人流如潮”這三個詞語時,我用多媒體展示了銅鑼灣的美麗風光,當一座挨著一座的高樓、商店里各種各樣的商品、大街上擁擠的人流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時,我只稍稍點撥,學生就完全理解了這幾個詞語的意思。
3.在即時反饋時應用
教學技術手段的應用,讓我能得到及時的反饋。例如,寫字是小學語文一項很重要的教學任務,當學生完成寫字任務后,我會隨機選取一些學生寫的字放在展示臺上展示,師生共同評議,一起提出修改意見,學生修改后又及時顯示修改結果,教與學的雙向互動在此時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
二、讓信息技術成為學生思維的載體
閱讀的過程就是對文字所描繪的情、景、人、物進行再想象的過程,由于每個人的語感不同,重現(xiàn)想象有所不同,因而對文本也會有不同的理解。
如一位教師在教學《臺灣的蝴蝶谷》一文時,先讓學生輕聲讀課文,然后提問:“想象一下蝴蝶谷是怎樣的景色呢?”學生回答道:“那兒的蝴蝶五顏六色,五彩繽紛,非常美麗?!薄拔宀世_紛,蝴蝶隨風飄來,又隨風飄去,真是美極了!”教師接著說:“多么可愛的蝴蝶?。≡谇嗖莸厣?,上下飛舞,輕輕的,柔柔的……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學生繼續(xù)讀課文。最后教師問:“大家想看看這樣迷人的蝴蝶谷嗎?”接著用多媒體顯示畫面。學生看完后歡呼:“??!太美了!”教師又不失時機地說:“想不想把這樣的美景永遠留在心里?讓我們把這段背下來吧!”于是,所有學生都興味盎然地開始背誦。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讓學生充分地閱讀、想象感悟文字之后,再出示畫面,豐富并充實了學生的想象,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背誦的興趣。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信息技術也會成為學生學習的載體。但是,信息技術的運用,只是輔助教學,不能代替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