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摘 要:在信息化背景下,利用網絡技術進行學校校本題庫的建設有利于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而當前學校的校本題庫建設過程中,仍然存在著題庫建設單一、題庫建設目標不明確以及題庫管理混亂等問題,只有學校提高重視程度,做好人員組建工作、嚴格試題審核過程、制定完善的建設方案以及建立評價監(jiān)督機制才能真正有效的建設校本題庫。
關鍵詞:信息技術;校本題庫;實踐探索
隨著教育信息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學校為了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而開始校本題庫的建設,希望通過校本題庫的建設來減輕教師手動出考卷的壓力以及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而在學校如火如荼的建設過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如建設方案不合理,題庫不符合本校學生的學情,或者學校的題庫建設不符合課程標準,造成題庫和教學目標的脫節(jié),題庫建設流于形式。因此,思考信息技術背景下,校本題庫應如何有效建設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信息技術推動下的校本題庫建設的意義
首先,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校本題庫的建設除了與課程有關的試題庫外,還有大量的教學資源。教師利用這其中的教學資源進行課程教學,以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其次,有利于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需求。校本題庫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一個公共平臺,教師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查看學生的具體學習動態(tài),及時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困惑。而學生則可以根據自身學習情況在校本題庫平臺選擇適合自己學習能力的試題進行優(yōu)化訓練,按照試題難度進行階梯訓練,從而不斷的提升自己。通過這個平臺,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討論和交流經驗,共同進步。
二、信息技術推動下的校本題庫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題庫建設來源單一
大部分高校的校本題庫建設大多采用教師錄入的方式進行,題庫來源單一,不能隨信息化進程實時更新。例如李梁雅對四川省部分學校的校本題庫建設進行了調查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學校的題庫建設有90%是來自于本校的教職工錄入,只有極少數(shù)是來自于其他現(xiàn)代化方式。而人工錄入的方式很容易出現(xiàn)較多錯誤而降低題庫建設的有效性。也會因為教師個人特點的差異出現(xiàn)試題的難易程度不一、題量過多或過少、試題結構不合理以及新舊題型不能很好融合的問題。
(二)學校題庫建設目標不明確
校本題庫的建設本是為了方便學生,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教師通過信息化平臺來動態(tài)追蹤學生的學習進展,及時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疑難問題,從而實現(xiàn)學生個性化發(fā)展。而現(xiàn)實情況是,學校題庫建設并沒有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教學網絡資源,盲目建設校本題庫的學校依然占大多數(shù)。另外,在題庫的應用中也存在諸多問題。比如,期中/期末試題的使用頻率高于作業(yè)和平時考核時使用的頻率,甚至于試題還是手動出卷考試等。
(三)題庫管理混亂,沒有統(tǒng)一機制
校本題庫的有效管理也是其關鍵步驟之一,針對校本題庫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統(tǒng)的學校并不是很多。具體表現(xiàn)在學校的管理方案不成熟、資金投入不足、沒有專人進行專業(yè)化管理和專業(yè)維護等方面,導致題庫管理混亂,使用效率不高。也有部分學校對于校本題庫建設的宣傳不到位,導致教師觀念不能有效轉變,參與校本題庫建設的意愿不高,從而不能有效推動學校校本題庫的建設。
三、信息技術推動下的校本題庫建設的有效策略
(一)做好校本題庫建設的準備工作
校本題庫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合理安排好每一步個步驟。具體包括方案的制定、人員的選拔、試題的審核和技術資料的搜集等等。首先是方案的制定,題庫建設方案指導整個建設過程,因此不能簡單的借鑒別的學校的方案或者只由幾個人拍板決定。需要由專門的團隊進行科學周密的制定,從試題類型、試題題量、試題來源等等方面進行詳細規(guī)劃。其次是人員的選拔,組建一支分工明確、專業(yè)素質過硬的隊伍。對于試卷編撰組和平臺維護組的人員嚴格選拔過程。試卷編撰組需要根據課程標準進行試題的搜集與編撰,切不可脫離課程標準。通過文獻檢索和圖書館查詢不斷搜集與試題編寫相關的技術資料,盡可能全方位多層次的進行相關資料的搜集。最后是試題的審核,試題是整個校本題庫建設的基礎,只有嚴格試題質量,才能確保整個題庫建設的有效性。因此,相關的試題審核機制就極為重要,從試卷錄入、系統(tǒng)調試到實測驗證都需要制定一套有完整流程的審核機制來把關試題質量。
(二)建立健全評價監(jiān)督機制
教師評價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題庫建設當然也不例外。在題庫質量評價方面需要從試題質量是否達標、是否遵循課程標準以及試題編制是否嚴謹?shù)确矫孢M行評價監(jiān)督。比如說在難度是否在學生的接受能力之內,各個試題是否相互獨立,而沒有大量重復的題型和題目等。而在試題編制方面是否能夠全面覆蓋課程標準,相關的重難點題型是否能夠突出等。另外,題庫建設工作量龐大,在任何細節(jié)方面稍有忽視都會出現(xiàn)問題,因此需要在總體質量上進行全面檢測。針對題庫建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人員建立評價指標和監(jiān)測體系,建立健全人員打分系統(tǒng),以確保整個環(huán)節(jié)的質量。
(三)校本題庫題型設計
校本題庫能夠完全按照課程標準開展試題設計,做到題目根據知識點均勻分布,類型豐富,按照學生接受程度設置難易度,主客觀題可根據課程需要給出明確的答案和評分標準,能夠滿足一線教師的不同在線出題要求。題庫題型設計遵循創(chuàng)新性、全面性、操作性和育訓結合的原則,實現(xiàn)學生綜合知識能力的全面考察。以C語言課程為例,每學時題量約10-12題,48學時的課程,題庫總量一般控制在500-600題。具體題型可以包括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程序設計題等。試題難度分為三個等級:簡單、一般、困難,建議比例為3:4:3。目標明確的校本題庫設計,既可以考察學生對課程的具體掌握情況,又能突顯學校題庫建設的特色性和全面性。
(四)校本題庫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對于教師來說,校本題庫可以成為教師重要的教學輔助工具。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校本題庫完成在線測驗功能,及時掌握學生課堂知識點掌握情況,并根據各個知識點的得分情況進行課堂教學的重難點講解。其次,校本題庫可作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有力輔助工具,快速掌握學生課堂外學習情況。再次,在突發(fā)性事件發(fā)生時,校本題庫可以最快的速度彌補線上教學造成的學情掌握不足問題。最后,教師利用校本題庫,可以實現(xiàn)對學生的學情追蹤,實時了解每個學生的學情變化和學生成績變化曲線,從而針對不同學情的學生設置相應的教學方案,實現(xiàn)因材施教。
四、結語
總之,校本題庫的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一步都需要有相關專業(yè)人員進行質量把關,才能做好建設工作。從試卷錄入、試卷分析到題庫管理都需要嚴格標準,加強教師培訓,才能從源頭上杜絕題庫質量不過關現(xiàn)象的發(fā)生。校本題庫的建設不是為了迎合各級部門的檢查,而是為了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為學生提供多樣的學習資源,使其成為對教育教學起促進作用的有力抓手。因此,學校需要轉變其舊有觀念,真正利用信息技術來實現(xiàn)自身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管小慶,陳彬.基于極課大數(shù)據“校本題庫”的高中物理課后作業(yè)設計[J].中學物理,2020,38(11):15-18.
[2]蔡倩影.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三生物校本習題庫的建設[J].高考,2018(28):192-193.
[3]馮園,王偉,王雨峰.基于極課大數(shù)據的初中化學校本題庫建設[J].化學教學,2018(03):30-33.
[4]陸健.“極課大數(shù)據”背景下校本題庫建設探索[J].江蘇教育研究,2017(34):59-61.
[本論文為浙江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2020數(shù)字化考試試點課程—C語言編程及算法基礎822015KY030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