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敏
一、“活”是喚醒
“教師所從事的工作,不是雕刻,而是喚醒?!焙螢閱拘训慕逃蚁?,就是將學生的靈魂視為等候被喚醒的“種子”,教師需要為種子的發(fā)芽提供適當?shù)耐寥?、水溫、營養(yǎng)等,并且能耐心等待種子從內(nèi)而外破土而出,長成適合他自己的模樣。
讀到這,我想起了一次與二年級小李同學的對話。有一天中午,我一邊走一邊大聲地說了句:“帥哥,帥哥!”小李不好意思地把頭往另外一邊看去,總不肯向我靠過來。我笑著抱著孩子肩膀說:“你是個小帥哥嘛。怎么了,還害羞呀?我想跟你聊聊,行不?”孩子把頭轉(zhuǎn)過來微笑著!“小朋友,我想問問你,你以前為什么寫童詩和作文的時候只寫一行呀?”孩子說:“我的腦袋睡著了?”我接著問:“那現(xiàn)在為什么又能寫那么多、寫得那么好了呀?”孩子自信地說到:“因為我的腦袋被叫醒了。我的腦袋是很懶的,是要別人去叫的,叫醒了,就會聰明起來了!”我笑著說:“那就是說,我把你的腦袋叫醒了,你喜歡上寫童詩和寫作文了!”孩子很害羞地笑笑說:“嗯!”
孩子的童言童語,讓我想到了教師就是要努力喚醒學生豐富的生命潛能、對真善美的渴求、對未知的好奇心、對生活的敏銳度,而且?guī)熒g也需要相互喚醒、相互點亮、相互成就。
二、“活”是盤活
書里有一句話很打動我:我的作用是‘階梯、管道、肩膀。其實,這也引導我們?nèi)绾谓枇θケP活資源,讓我也想起了有一天與小羅老師聊應急演練的云培訓問題,我說:“管學生的方法,可以轉(zhuǎn)換成管教師的方法。”小羅老師回答說:“嗯嗯,希望不是用到管,而是盤活?!蔽艺f:“聰明!有智慧!喚醒、盤活、內(nèi)生力!”
我校在二三月份,“風鈴苑”里的30多棵黃金風鈴木,金黃的風鈴花掛滿枝頭,千姿百態(tài)??墒牵瑢W校卻接連收到投訴,四年級的同學經(jīng)常跑進去破壞。這樣的問題,如果放在以往的話,那肯定不是扣分就是被點名批評了。但學生發(fā)展中心的李主任與四年級的班主任商議后,決定把這個事情交回孩子們自己處理。孩子們開始行動,首先發(fā)出了調(diào)查,接著提出了“我為學校美景代言”的活動提案,還請來了花工、電工伯伯、家長、美術(shù)老師一起參與,后來創(chuàng)生出了“花圃芬芳”的班隊系列活動:“走起,我們看花圃去”“我為花圃的美獻策”“花圃變形記”“美麗花圃小講臺”“奔跑吧,花圃社團”。
一次有可能以批評結(jié)束的事件變成了有許多可能性的主題活動,這都來源于人的思維觀念的轉(zhuǎn)變,內(nèi)在潛能得到激活。讓教師成為學校和自我發(fā)展的主人,讓學生回到學校的中央,借助多渠道多層次溝通,相互激活、補充支持,使學校呈現(xiàn)出創(chuàng)造、生成和內(nèi)在發(fā)展的活力。
三、“活”是生長
書中寫到:“生長本身就具有價值,而且是教育的最高價值。”只要我們有足夠的信任,以成人促成事,通過提升人,必能讓每一位老師都能在親身體驗中獲得真正的生長。我校的張老師是這樣回憶她在“新基礎教育”實踐的生長歷程:兩年前的調(diào)研中,我上了一節(jié)二年級班隊活動《有了煩惱怎么辦》,整個活動都是我來做導演,活動前讓學生根據(jù)我預設的環(huán)節(jié)進行演練,活動中學生按著我的設計順利演了整個過程。經(jīng)過了兩年的試驗,讓我明白了要變“演”為“創(chuàng)”,變“假”為“真”,變“散點”為“系列”,學生班隊活動來源于真實的班級文化建設,班級真活動,學生真發(fā)展。兩年來,“新基礎教育”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每一次的活動過程,都形成了一段真實的生活,觸摸到了真實的成長,聆聽到生長拔節(jié)的聲音。
同樣,也讓我想起了在教育自己的孩子過程中的成長變化。記得孩子在入讀幼兒園時,我曾經(jīng)是其他父母中的“異類”,給她選擇了孩子喜歡的私人幼兒園,讓她有機會能自己爭取展示的平臺,每一次展示的機會,成就她的點滴生長。讀高中時,女兒從文化到選擇藝術(shù),同樣的認同與尊重孩子的選擇,我又再次成為了父母眼中的“異類”。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適合的路,作為教育者或者父母,我們需要適時放緩教育的腳步,審慎地問問自己:發(fā)現(xiàn)了孩子的生長需要了嗎?我的教育有沒有滿足或提升他們的生長需求?或者,經(jīng)過這段時間的教育,孩子生長了嗎?
閱讀完《教育常識》,我對“活”的理解豐富了,不單單是靈動、有生命力,“活”更是“喚醒、激活、生長”。作為教育者的我們,需要的是尊重人的生長規(guī)律,激發(fā)人的內(nèi)生力,喚醒人的靈魂,讓每一個生命有質(zhì)量地、有活力地生長。唯有如此,教育常識才能扎根于我們內(nèi)心深處,變成自我存在的根基,使我們前行的腳步更有力量。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