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慕楨
導研課,顧名思義,教師引導學生在研究之前做相應準備,導研課直接決定后續(xù)研學的質量,本文主要探討信息技術在走進南沙濕地公園導研課中的運用。
一、瀏覽器的運用
二年級學生年齡較小,自主性不強,上課前老師沒有布置學生搜索相關資料,導研課前是由教師和學生代表出發(fā)前往南沙濕地公園考察。實地考察前,老師和學生代表通過瀏覽器搜索“南沙濕地”相關資料,從整體上了解南沙濕地。主要用到百度、360、搜狗等常用瀏覽器。 以“南沙濕地”為關鍵詞搜索,排除廣告信息后,主要內容有官方網站、攻略、百科介紹、圖片等內容,信息羅列全面,基本做到不出門就已經游玩了整個景點。此外還搜索了濕地成果展示圖片如手抄報、ppt、照片、繪畫、手工制品、小影集,給學生們后期成果展示提供參考。
二、PPT在導學課堂中的應用
PPT是PowerPoint的簡稱,又稱為幻燈片,是以文字、圖片以及視頻或動畫的形式,來呈現(xiàn)需要表達的內容。一般可以將電腦連接到投影儀來進行演示,也可以將文稿打印出來。PPT由于它直觀、形成的呈現(xiàn)特點,加之可以添加圖文的動畫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很廣泛。《走進南沙濕地公園》導學課中,教師篩選了景觀、鳥類、植物等文字和圖片,通過PPT向學生呈現(xiàn),接著通過文字出示考察問題:
a.什么是濕地公園?
b.南沙濕地公園主要有哪些景觀?
c.南沙濕地公園有哪些鳥?
d.南沙濕地公園主要有哪些濕地植物?
e.南沙濕地公園中的紅樹林怎么不是“紅”的?
緊接著通過文字出示可以采用的研究方法,通過提綱挈領的提示,老師再講解,學生更快理解和明白研究方法的具體使用。
三、形色app的應用
APP是APPLICATION的縮寫,指的是現(xiàn)在智能手機的第三方應用程序,需要依附在手機上才能運用的程序。形色app是一款識別花卉與分享附近花卉的應用。用戶可以將拍攝到的花卉照片載入app,app就能快速識別植物,并且提供植物詳細信息,如詩詞賞花、趣說花草、花語、植物價值、百科知識介紹,App里也有識花大師幫忙鑒定比較不常見的有爭議性的植物,地圖上更有根據用戶定位的特色植物景點攻略。
在走進南沙濕地前,雖然已經通過網絡得到了植物的相關資訊,但是走進南沙濕地后,植物種類繁多,對于非專業(yè)識花人士,一個個對上花名屬性是非常有難度的,此時可以借助“形色APP”來識別,前期開展考察的老師和學生,在考察過程中關注到或特別或易發(fā)現(xiàn)的植物先用“形色app”識別,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導研課可重點出示介紹,引導學生關注研究這里植物,帶著任務去做研究。
四、攝影與攝像的應用
攝影有另一個常見的名稱,即“照相”,也就是通過物體反射光線使得感光介質曝光的過程,最后定格成為一張圖片,記錄某一瞬間的圖像。而攝像就是使用拍攝設備把記錄連續(xù)動態(tài)的攝影的過程。
攝影常常在生活中發(fā)生,上課前可提前到南沙濕地考察,用手機或相機拍攝素材為導研課做準備,上導研課時,攝影師為記錄上課的精彩瞬間,留作記錄。攝像也是保存信息重要手段,也很經常運用字課堂上,在金隆小學有專門的錄播室,南沙濕地導研課正是在錄播室完成的,智能錄像設備分布在課室各個角落,從各個角度把導研課全過程記錄下來,用于記錄和日后進行回顧與研究。
綜上所述,在金隆小學走近南沙濕地綜合實踐課程導研課中,教師充分應用了信息技術,發(fā)揮了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實踐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是在運用過程中,需要教師把握一個度,應根據學生特點、教學目標、實際情況合理選則信息技術應用在課堂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達到培養(yǎng)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提高的目的。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