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兒子是個日本動漫迷,回家就鉆進自己的房間看動漫。為了了解他的內(nèi)心世界,我也借了一堆漫畫書認真研讀。
很快,我就發(fā)現(xiàn)自己讀不懂漫畫??戳税胄r,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把漫畫的次序搞錯了。
我發(fā)現(xiàn)讀漫畫書和跟兒子對話的感覺是一樣的。動漫中的人物都非常酷,沉默寡言,惜字如金。他們最愛說的是一些象聲詞,就像我和兒子的對話:“ 今天在學(xué)校里怎么樣???”
“嗯?!?/p>
“嗯是什么意思???”
“哈?!?/p>
“哈又是什么意思???”
“哼!”
真是叫人抓狂。
最后我找到一本《動漫與哲學(xué)》,里面都是密密麻麻的字,這個我看得懂。
書里有一章講, 為什么日本動漫里很少有超級英雄?作者說,歐美的漫畫書大部分都是關(guān)于超級英雄的:超人、蝙蝠俠、蜘蛛俠、金剛狼,等等。日本動漫的類型則廣泛得多,而且主角很少是歐美類型的超級英雄。
這也是一直讓我很費解的問題。我也會給兒子介紹好萊塢的動畫、歐美的魔幻小說,但他一點兒不感興趣。為什么他喜歡《海賊王》,不喜歡《哈利·波特》呢?
作者說,這跟東西方的文化差異有關(guān)。在西方文化中,終極的價值觀是善惡之間的較量,道德是一種普適的準則。在西方人看來,你首先是一個個體,一個獨立的存在;然后,你必須思考自己作為一個個體,應(yīng)該走哪一條人生道路。超級英雄和平凡人最大的不同在于“超級的能力意味著超級的責(zé)任”。歐美動漫里,超級英雄的使命是拯救整個世界,確保正義的力量戰(zhàn)勝邪惡的力量。而邪惡也是一種抽象的準則。歐美動漫中的大反派,常常也對世界的秩序有著自己的見解。西方文化中,最有戲劇性的地方,就是這種善與惡、力量與正義之間的沖突和較量。
但在東方文化中,道德更多是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什么是善,什么是惡,取決于你身在何種處境中。撒謊是不是錯的?那要取決于你為什么撒謊。日本動漫中,主人公要打敗反面人物,往往不是因為要拯救世界,而是為了復(fù)仇:因為他們受到了侮辱,面子上掛不住了。這完全是人與人之間的沖突,不是道德準則之間的對抗。歐美的超級英雄,像蜘蛛俠,也被引入日本動漫,但在日本動漫中,蜘蛛俠穿上緊身衣的時間比他在歐美動漫中少得多。一旦穿上了緊身衣,就很難再融入家庭、朋友的社會網(wǎng)絡(luò),而這會讓東方人感到很不自在。日本動漫中也有黑白分明的善惡較量(奧特曼打小怪獸),但那是給小孩子看的。
這或許是有道理的。拿其他的通俗文藝來說,相對于在中國流行的言情、穿越、宮廷、官場小說, 科幻、犯罪、驚悚、偵探等類型的小說,在中國則沒有在西方那么流行。
或許,在科幻、犯罪、驚悚、偵探小說的背后,往往都有一條善惡較量的主線。什么是善,什么是惡,需要到人性的幽暗深處探險,需要對熟知的價值觀進行拷問。但東方人感興趣的,是人與人之間復(fù)雜而曖昧的關(guān)系。宮廷里有什么善惡之分?官場上有什么道德可言?家長里短中能辨別什么是非曲直?東方人喜歡的就是這種心理博弈、錯綜復(fù)雜的感覺。
很難說有什么高下之分,但作為旁觀者,或許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你喜歡什么樣的文藝,跟你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傳統(tǒng),有著難割難舍的聯(lián)系。
我覺得終于發(fā)現(xiàn)了跟孩子的共同語言。開車送他上學(xué)的時候,我抓住機會,滔滔不絕地跟他講我的發(fā)現(xiàn)。
快到學(xué)校了,我問他:“怎么樣,你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嗎?”
他想了想,回答我:“哼!”
(林冬冬摘自《猜測與偏見:何帆閱讀筆記》,中信出版社,范李麗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