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斌, 歐東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分別在“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中提到了“政治建設”,特別強調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1]18。中國共產黨作為執(zhí)政黨,要想把幅員遼闊、區(qū)域各異、社情復雜的中國治理好,必須要加大力度抓建設,特別是抓政治建設,并且要以“政治建設為統(tǒng)領”[1]42,統(tǒng)籌協(xié)調社會、經濟、文化和生態(tài)文明等各方面的建設,讓人民群眾在國家發(fā)展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以此筑牢政治建設的社會基礎、物質基礎、精神文化基礎,始終保持對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的深層次認識[1]42。習近平將政治建設首次擺在了突出的位置上并提出了許多新論斷、新理念,是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豐富政治底蘊的高度吸收,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建設思想的深入理解,是對中國共產黨政治建設傳統(tǒng)品質的繼承與升華,更是對中國共產黨當前所面對的黨情、國情、世情的準確把握。
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內涵豐富,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對中國的社會、政治、經濟等都產生了巨大影響。面對當今時代的問題與挑戰(zhàn),堅持經世致用原則,不僅是今為今用,而且還是古為今用。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政治建設理念絕不是政治文化上的“飛來峰”,它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脈絡和淵源。要弄懂習近平總書記的政治建設理念,就要深入領會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所蘊涵的諸多治國理政、安邦濟世思想。
中國哲學以為,一個人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行動上完成這個統(tǒng)一,就是圣人[2]8。中國哲學首先要培養(yǎng)一個圣人,使之具有“內圣外王”的人格,雖然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圣人,但是可以通過圣人來影響和教化世人,甚至是領導世人建設“圣世”?!皟仁ザ馔酢睆娬{的是先“內圣”,而后“外王”,即一個人先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達到“內圣”境界,然后再去影響外面的世人和世界。習近平總書記在青年時代就已經非常注重自身的修養(yǎng),特別是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上,他爭分奪秒、博覽群書、貫通古今,同時善于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在他的眾多著作和講話中,經常引經據(jù)典,熟練地運用古人的至理名言,古為今用,充分展現(xiàn)了我們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智慧。習近平總書記常常倡導我們黨要做一個學習型政黨,進而推出“兩學一做”“三嚴三實”等一系列的主題教育活動,通過學習不斷提高我們黨的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理會到了“內圣而外王”所蘊含的為人為官為政之道。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強調的是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擔憂分愁,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我們中國古代就有許多杰出的歷史人物,在封建專制的社會里,在他們受到迫害時仍然時刻保持著憂國憂民的高尚品質,不因個人的安危而改變對國家和人民的情感。在知青歲月期間,青年習近平不畏艱苦和勞累,想盡一切辦法為當?shù)厝嗣褶k成了許多關乎民生的事情,一心想著讓當?shù)氐陌傩者^上舒坦的日子;在后來走上工作崗位后,他一直保持著自己的初心,走到哪里就要把那里的民生工作做好,特別是在農村農民的扶貧工作上,不僅有干勁還很有智慧。習近平總書記工作所到之處無不改善了當?shù)厝嗣竦纳?,無不給老百姓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沒有哪一個老百姓舍得他離開去別的地方工作,在人民群眾中為黨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工作中任勞任怨,只要百姓們過好了,就是對他最大的回報。習近平總書記常說他與廣大百姓的關系最親。每一次去貧困地區(qū)做調研,他都要親自到老百姓的家里去看看他們的生活,特別是要掀開老百姓家里的鍋蓋看看他們都吃的什么、吃的好不好。習近平總書記的這種“親民愛民”思想是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仁愛、兼愛”思想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
“居安思?!笔枪湃艘恢背珜У奶幨馈⒅问乐軐W,它告誡我們,在和平安定的年代,不要忘了其中所暗藏的當下或是未來的危險,要時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以便更好地應對危機的發(fā)生。習近平自從當上總書記和國家主席為以來,高瞻遠矚,在政治問題上時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對于一些重大問題總能夠從政治的高度去看待、去分析并給出合理的解決辦法。習近平總書記對于問題的思考總是比一般人或者是絕大多數(shù)人看得更遠也更深刻。在其位,謀其政。作為黨的中央總書記和國家主席,習近平時刻牽掛著國家的發(fā)展和總體安全,時刻牽掛著我們國家的廣大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時刻牽掛著黨和國家的一線工作者和全體黨員干部的工作情況,總是在為大伙、為別人思考著。他時刻提醒我們的黨員干部要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漸,要提前做好預案工作,不要讓問題發(fā)生或是惡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他工作過的每一個地方、每一個崗位都盡職盡責,不拿百姓的一針一線,而且對于黨的領導隊伍中的不良之風敢于指出,勒令改正?!叭龂廊龑崱薄皟蓪W一做”等學習教育活動,除了可以提高我們黨員干部的理論水平、執(zhí)政能力以外,另一方面還可以起到樹立良好黨風政氣的效果。同時,對于嚴重違反黨紀國法的黨的領導干部,采取“零容忍”的態(tài)度,該批評的批評,該撤職的撤職。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在貪污腐敗的問題處理上,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腐敗的態(tài)度不僅是“零容忍”而且是“全覆蓋”“無死角”,“打虎”“拍蠅”一個不剩,凈化了我們黨的內部領導組織,增強了人民對黨的信任,更加筑牢了我們黨的執(zhí)政基礎。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出自戰(zhàn)國的《孟子·離婁上》,經過后世的傳揚逐漸成為了我們的日常俗語,意指“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規(guī)矩、規(guī)則、做法,否則無法成功。”它告誡我們后人,做任何事情都應該有規(guī)矩、有制度。在西漢時期,董仲舒向漢武帝推薦治國方略時曾提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他的意思是要制定統(tǒng)一的、公開透明的國家制度和法律法規(guī)以供百姓遵守。習近平總書記上任以來非常注重對黨規(guī)黨紀和國家法律的制定和修訂工作,并加大依法治國和從嚴治黨的力度,在維護黨和國家權威的同時,使得廣大人民群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大大減少知法犯法案件的發(fā)生,有效維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最忠實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由13位黨員代表全國僅有的53名黨員在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并宣布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正是由于只有13位代表的黨的一大宣布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革命事業(yè)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人民才有機會成為國家的主人。馬克思主義理論對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貢獻是居功至偉的,特別是在政治建設方面的先進理論。馬克思主義政治建設思想在傳播過程中,不斷得到經典作家的繼承和發(fā)揚,并且在其基礎上結合時代和地區(qū)的具體情況提出了許多與時俱進的政治建設新理論。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政治建設思想不僅是習近平政治建設思想的理論源頭,更是習近平政治建設理論源源不斷的思想活水。
首先,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就已經對共產黨的性質做了非常詳細的闡釋,他們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的運動[3]39。這就決定了馬克思主義政黨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政治路線、政治目標、政治理想,決定了黨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發(fā)展與生存境遇。無產階級性質是共產黨區(qū)別于其他黨派的根本性特征,使黨能夠在黨派眾多的社會中獲得大多數(shù)人特別是工人階級的認可和支持,是黨在人民中爭取更多可靠力量的重要保障。同時,對于共產黨的政治使命,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消滅私有制[3]42。一個政黨或將要登上政治舞臺的黨派,如果沒有明確的政治使命,那么這個黨派的存在是沒有意義的。政治使命為政黨的政治活動提供了價值指向,是黨內成員的共同價值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以及多種場合中一再強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1]1。無論是黨員個人還是政黨組織都要始終銘記黨的政治使命,因為有了使命,中國共產黨才能獲得不斷前進的內在動力。
其次,列寧是對馬克思主義傳播和發(fā)展具有巨大貢獻的第一位國家領袖,他結合俄國的具體情況將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用于指導俄國的工人運動,推翻了沙皇俄國的封建統(tǒng)治,建立了蘇聯(lián)——世界上首個社會主義國家,使馬克思當時所預見的未來世界成為現(xiàn)實,讓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偉大革命力量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充分驗證。十月革命的浪潮向世界上許多希望從資本主義統(tǒng)治中解放出來的國家?guī)チ讼M墓廨x,中國就是其中之一。在領導蘇聯(lián)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中,列寧非常清楚政治建設對于政黨的極端重要性。他強調,一個階級如果不能從政治上正確地處理問題,就不能維持它的統(tǒng)治,因而也就不能解決它的生產任務[4]280。政治建設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政黨的政治統(tǒng)治和社會生產活動,堅持政黨的政治領導權,特別是堅持黨對社會事務的領導是一切社會實踐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習近平總書記經常告誡全黨,我們要有“政治底線”,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一切以各種名義損害我們黨的領導、損害人民群眾利益和危及我國社會主義政權、制度和法治的行為,以保國家長治久安,還人民一個和諧穩(wěn)定的美好生活環(huán)境。
對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政治建設思想,溫故知新且常學常出新,通過學習他們的思想,找到解決當代政黨政治問題的新方法、新手段,進而形成新觀點。習近平正是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政治建設思想中吸取理論滋養(yǎng),并不斷結合我們黨的現(xiàn)實境遇與時俱進地提出了符合黨情、國情、世情的政治建設新理論。
中國共產黨一直都高度重視政治建設。無論在革命、建設時期,還是在改革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咬定青山不放松,對政治建設從未放松警惕,讓講政治成了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高貴品質。從成立以來,重視政治建設是我們黨得以順利走過98個年頭的根本保證。在成立之初,我們黨就處于十面埋伏的境地,外有西方列強迫害、內有地主軍閥圍剿。在如此險境中,如果政治信念不堅定,很容易叛黨、出賣黨,事實上13位黨的一大代表中后來有的退出了黨組織,有的甚至直接叛黨。這種脫黨、叛黨行為歸因于政治信念不堅定、政治立場不牢靠,給黨組織帶來了巨大的損失,黨中央不得不將政治建設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政治建設要求黨的組織和黨員個人必須具備過硬的政治素養(yǎng)、堅定的政治信念,對黨忠誠老實,隨時做好為黨的事業(yè)犧牲的準備。
毛澤東作為新中國的第一位領導人,深知政治建設的深遠意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為了取得廣大民眾的支持和強化黨對群眾的領導,他提出的“將支部建在連上”的重大創(chuàng)舉,對黨的團結統(tǒng)一和集中領導產生了巨大的作用,一方面,“將支部建在連上”拓寬了黨與群眾的接觸面,黨組織可以更加容易地了解軍隊及群眾的情況,及時解決群眾問題,有利于黨對群眾的影響和號召;另一方面,“將支部建在連上”使黨組織得以深入群眾,便于組織群眾、團結群眾,有利于黨對群眾的直接領導。習近平總書記經常強調,我們的黨員干部要深入群眾當中,了解群眾疾苦。與人民進行零距離的接觸,才能真正體會和發(fā)現(xiàn)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情況和生活需要,才能在工作中有的放矢、精準對焦,給人民帶去真正的實惠,而不至于對工作毫無頭緒而胡編亂造工作材料。“黨內生活政治化”是毛澤東在古田會議上首次提出的,要求“教育黨員使黨員的思想和黨內生活都政治化,科學化”,這也就是我們黨現(xiàn)在一直要求全體黨員和黨員干部積極參加黨內政治生活的原因。通過“黨內生活政治化”不斷強化黨員的政治理想信念、嚴明黨的政治紀律、維護黨中央權威,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jiān)督、保證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有利于實施我黨的政治路線和實現(xiàn)政治理想。
在黨和國家面臨重大災難的時刻,作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鄧小平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提出“要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施“改革開放”政策,有效遏制了文化大革命時期黨內“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工作導向,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指明了正確道路,挽救了黨和國家。在“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基礎上,198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接著提出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重要政治路線,其中“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就是從政治上對黨的建設提出的具體要求。“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道路,只有走社會主義道路,中國才能發(fā)展,中國人民才能實現(xiàn)富裕,中國共產黨才能長期地維護自己的政治地位,帶領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奇跡。在南方談話中,針對中國未來的問題,鄧小平說到,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4]380。他把中國問題的根源精準定位在了作為執(zhí)政黨的中國共產黨身上,突出了中國共產黨搞好國家政治建設的緊迫性。習近平總書記說,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執(zhí)政黨,中國共產黨就應該加強政治建設,強化政治能力,為建設好中國政治而準備,對國家和人民認真負責。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在把工作重心向經濟建設轉移的同時并沒有忽視政治建設,強調政治建設就是在保障一切社會事業(yè)順利進行。堅持黨對一切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是事業(yè)獲得成功的必要前提,然而為了保證黨對社會事業(yè)的絕對領導和有效領導,也必然要加強政治建設,強化黨的政治地位。
政治建設思想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江澤民強調,要著重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實現(xiàn)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和程序化。政治的制度化是為了讓國家的政治活動更具權威性,政治的規(guī)范化是為了讓國家的政治活動更具有效率,政治的程序化是為了讓國家的政治活動更具使可操作性,讓黨主導的國家政治信念、政治道路、政治方針、政治紀律等更加有理有據(jù)、有跡可尋,使黨員干部在實施黨的政策方針時可以獲得制度支持和法律保障。江澤民不僅強調和規(guī)范政治建設,還時刻關注政治建設與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等的發(fā)展關系,他強調要謹慎適度地把握政治建設同經濟建設以及文化等其他建設互相照應、協(xié)調發(fā)展。經濟建設是創(chuàng)造國民財富、鞏固政治基礎的有效手段,而政治建設是保證經濟建設健康平穩(wěn)有序進行的有力支撐。文化建設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豐富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載體,而政治建設是為文化建設提供和平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以“政治建設為統(tǒng)領”,統(tǒng)籌協(xié)調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其他各項事業(yè)的健康高效有序發(fā)展。
“講政治”是中國共產黨的好習慣。胡錦濤要求全體黨員干部在生活和工作中樹立起“講政治”的良好習慣。1997年,胡錦濤在全國機關黨建工作座談會上講話中就指出,我們講的政治,是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5]255。講政治主要還是看講什么樣的政治,講資本主義的政治救不了中國,也發(fā)展不了中國,唯有馬克思主義的政治才是中國人民、中國文化所容納的,并且只有將馬克思主義的政治中國化才能真正地形成完全屬于中國人民自己的政治,才能早日實現(xiàn)富強的中國。對于如何才能做到真正地講政治,胡錦濤也給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即講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全面、正確、積極貫徹執(zhí)行黨的基本路線,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出現(xiàn)什么干擾,都不能有絲毫動搖[5]255。通過“講政治”強化“先進性”建設。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在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不追求先進性,就容易成為一盤散沙。講政治首先要具備過硬的政治素養(yǎng),對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基本路線要懂、信、行,不因外在的因素而對黨的基本政治路線有絲毫的懷疑,堅決執(zhí)行黨的基本政治路線下的各項政策。過硬的政治素養(yǎng)就是先進性的良好表現(xiàn),以先進性促團結、保團結。困難時時有,干擾頻頻出。在黨的長期執(zhí)政過程中,難免遇到一些不利于我們黨實施政治主張的困難局面,但是要以樂觀、堅定的態(tài)度面對問題,始終堅持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相信我們黨是為民的黨,沒有一絲區(qū)別于人民利益的個人利益,黨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大多數(shù)人,在廣大人民的支持下我們黨終將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建設屬于中國人民自己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
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到江澤民再到胡錦濤,中國共產黨的歷屆領導人和中央領導集體都十分清楚政治建設的對于黨的生死存亡的重大意義,結合發(fā)展實踐的具體情況都提出具有指導性的政治建設理論,為中國共產黨以后的政治建設提供了可參考和可借鑒的寶貴思想財富和實踐經驗。習近平總書記的政治建設思想不僅繼承了中國共產黨重視政治建設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更可貴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他們的政治建設理論基礎上結合當代中國發(fā)展的實際進行了一系列的理論創(chuàng)新,取得了許多與時俱進的新成果。
總之,“政治屬性是政黨的第一屬性,政治建設是政黨建設的內在要求?!盵6]28一個不講政治的政黨猶如一個沒有靈魂的人一樣,四處徘徊,毫無目標,其結果只能是走向死亡。中國共產黨就是一個講政治的政黨。這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已經決定了的,是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習近平政治建設思想是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政治建設思想、中國共產黨歷屆領導人的政治建設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指導中國共產黨政治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是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型政黨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zhàn)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