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盛 (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
川菜是中國最具特色的地方風味流派之一,它發(fā)源于古代的巴國和蜀國,就是今日的四川、重慶一帶,經歷了商周至秦的萌芽,秦至魏晉時期的初步形成期,最終在明清時期成熟、定型,特別是在清末成為一個風味特色極其濃郁的地方風味菜。
在戰(zhàn)國時,巴蜀是秦國的附庸國,秦惠王和秦始皇先后兩次派移民入川,以鞏固秦在巴蜀的統(tǒng)治。這使得巴蜀的土著居民與移民在飲食和習俗方面產生了影響和融合,極大促進了川菜的發(fā)展。主要表現為食材與調味料多,原料獨特的特點,如:水中的蓮藕、鱔魚、娃娃魚等;以及調味原料,如:生姜、附子、食茱萸、花椒等。從晉人常璩在《華陽國志·蜀志》中總結為“尚滋味”“好辛香”可知,當時的川菜對味道,特別是對辣味的喜好。
唐宋時期,四川經濟發(fā)達、物產豐富、人員的流動頻繁,為川菜的繁榮發(fā)展、融合吸收、廣泛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唐宋時期的文人學士,如:李白、杜甫、三蘇父子和陸游等人對四川飲食和習俗做了大量的描述和贊美,使川菜隨其詩文廣泛傳播。
明末清初,清朝統(tǒng)治者為了振興四川經濟,鞏固其統(tǒng)治地位,采取了包括移民入川的一系列措施,其中最具影響力的便是“湖廣填四川”。大量的移民和人員的流動迅速地使四川的經濟恢復?!缎褕@錄》和“宮保雞丁”等川菜名品就是在這個時期留下的。這一時期形成了“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川菜風味特色。川菜風味多樣,可以用熊四智先生的概括“清、鮮、純、濃并重,并以善用麻、辣著稱”。因此,川菜在總體上風味是趨于平衡的。川菜菜點結構完整,形成了宴席菜、三蒸九扣菜、大眾便餐菜、家常菜、風味小吃五大類。
川菜按照地域來分,主要分為上河幫、下河幫河和小河幫三大流派。上河幫菜以川西地區(qū)的成都菜、樂山菜為代表,主要特色為小吃,具有親民、傳統(tǒng)、比較清淡的特點,屬于蓉派川菜;小河幫菜以川南地區(qū)的自貢菜、內江菜、瀘州菜、宜賓菜為代表,受發(fā)達的鹽業(yè)影響,有著大氣、怪異、高端的特點,也稱之為鹽幫菜;下河幫菜以川東地區(qū)的重慶菜、達州菜為代表,屬渝派川菜,有著家常、親民、比較麻辣、創(chuàng)新性的特點。
由此可見,川菜的形成、發(fā)展和分類與地域特色、氣候環(huán)境和人員流動是密不可分的。川菜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風味多樣的菜品,深受人們的喜愛。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科技、社會的進步,交通的便利,促進了餐飲行業(yè)的迅猛發(fā)展。各個地方的特色餐飲如雨后春筍般發(fā)展起來,消費者對餐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僅停留在對“味”的追求,更多的是對消費體驗的感受性上。
品 牌(Brand) 一 詞 源 于 挪威文Brandr,是燒灼的意思,最早用于區(qū)別私有財產。到了1835年,蘇格蘭的釀酒者創(chuàng)立了“Old Smuggler”這一品牌,用以維護采用特殊蒸餾程序釀制的酒的質量和聲譽,這便是最早的品牌了。從不同的領域對品牌有不同的詮釋。從符號論的角度來看:品牌是一個名稱、術語、符號、標志、或設計,或所有這些內容之組合。目的是識別和區(qū)分一個企業(yè)與其競爭者的產品或服務。品牌價值論指品牌是能夠吸引消費者,并且建立品牌忠誠度,進而為客戶創(chuàng)造品牌(與市場)優(yōu)勢地位的觀念。
不論從哪個方面理解品牌,它的本質是不變的:“品牌是為買賣雙方所識別并能為雙方帶來價值的東西?!薄绹蠣I銷之父唐·蘇爾茨。這句話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識別性和價值性。首先是識別性:即品牌的屬性,該品牌屬于什么行業(yè),在行業(yè)中的檔次和地位如何。如,說到“格力”這個品牌,消費者立馬就能在大腦中聯想到這是家電品牌,并且是掌握核心科技的中國第一品牌。其次,是價值性,這個價值可以分為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物質價值與企業(yè)產品的質量、技術、功能、材質、購買的便利性等功效性因素有關;精神價值與企業(yè)所提供的產品外在要素、文化、管理、品牌傳播力度等形象性、情感性、思想性因素有關。
在科學技術發(fā)達的現代社會,制約企業(yè)發(fā)展的不是產品本身的物理價值,更多的是賦予產品的獨特的精神文化價值,以及帶給消費者的象征意義。這是無法替代和復制的,也是同類品牌競爭的主要武器。比如世界兩大可樂巨頭: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同樣都為可樂,產品本身沒有太大的區(qū)別,但是兩者的品牌精神理念卻有所不同,可口可樂突出傳統(tǒng)配方,悠久的歷史,推出以金典口味為主的可樂,百事可樂就以挑戰(zhàn)者的身份搶占年輕人的市場。使得兩大巨頭各自擁有自己的市場而長期存在。
一直以來,川菜不斷在“味”上下功夫,而忽視了川菜作為四大菜系之一,所具有的整體品牌效應。川菜可以說是一個品牌,也可以說不是一個品牌。它是一個品牌,因為,它具有獨特的味道--麻辣。擁有品牌的物質價值;川菜又不是一個品牌,因為沒有一個標志或形象可以代表正宗川菜,可以代表川菜的品質,更不用說川菜的精神文化價值了。因此,把川菜作為一個整體品牌來打造,塑造其形象,是極其必要的。這也需要很多相關部門以及川菜企業(yè)共同的努力。
這里講的整體品牌形象,并非讓所有川菜館都統(tǒng)一為一個品牌和相同的門店,而是,由一個具有公信力的部門把目前有一定規(guī)模、檔次和特色的正宗川菜館進行一個認證和管理。制定正宗川菜館的標準,對符合正宗川菜的菜館授予“認證標志”。另外,川菜自古以來就存在幫派之分,因此,根據不同的菜系,設計不同的標志加以區(qū)別。
對于消費者來說,增強了識別性,省去了苦苦尋找正宗川菜或哪種派系川菜的時間和精力,逐步建立消費者對正宗川菜和川菜文化的認知、喜愛和信任。
對于企業(yè)來說,不僅樹立了正宗川菜的形象,更肩負著對川菜行業(yè)發(fā)展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企業(yè)在打造百年老店,帶來持久經濟利益的同時,更傳播了川菜飲食文化,給消費者帶來了精神價值,傳遞了一種四川人的精神。
對于川菜產業(yè)的發(fā)展來說,能對川菜館進行有效的管理:第一,在菜系上進行分類。各營其派,避免因某種菜系的盛行,而滿大街都是類似菜館;第二,能在川菜的菜品和質量上進行嚴格的把控,通過川菜學校,培養(yǎng)川菜廚師,把川菜的精髓傳承下來;第三,能對外樹立正宗川菜的形象,傳播川菜飲食文化。
把川菜打造為一個“大家族”,雖然各有特色,但血脈相連,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由權威機構或組織來打造該品牌,讓該品牌具有權威性和公信度。第一,川菜整體品牌下擁有三個子品牌,分別是上河幫、下河幫和小河幫;第二,分別為這幾個品牌設計一套統(tǒng)一的視覺識別體系,讓他們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包括標志,基礎系統(tǒng),應用系統(tǒng),店面設計等方面的統(tǒng)一。
統(tǒng)一的認證標志。具有識別性,容易記憶,能讓消費者在任何地方看到這個標志,就能識別出它川菜的屬性和代表正宗川菜的意義。
統(tǒng)一的基礎系統(tǒng)。認證標志完成后,必須按照規(guī)范化制圖法正確標示該標志的比例和詳細尺寸,并規(guī)定出標準尺寸的尺度,以便于規(guī)范標志的使用范圍。制定出認證標志與企業(yè)標志相結合的標準。不能隨意組合,才能顯示出川菜這個“大家族”的整體性。
統(tǒng)一的認證標志應用系統(tǒng)。主要指與企業(yè)標志相結合時的應用系統(tǒng),包括門店設計規(guī)范、公共宣傳規(guī)范、包裝識別等。
應用系統(tǒng)的統(tǒng)一不僅強化了川菜整體品牌的統(tǒng)一性,更擴大了川菜品牌宣傳的面,從一個小小的標志,到一張名片,到一張紙巾,到服務員的服裝,到一個店面,到流動的運輸車輛,方方面面,無時無刻不體現出川菜整體品牌的視覺符號。通過視覺符號,傳遞著川菜文化。統(tǒng)一視覺系統(tǒng)表現出川菜精神和文化。
任何一個標志設計都不是設計師的憑空想象和突發(fā)靈感,一定有一個現實的依據和來源,川菜品牌的視覺系統(tǒng)傳達這川菜品牌的精神和文化內涵,整個視覺系統(tǒng)應圍繞這個精神和文化來展開。我們已經了解到川菜的精髓所在,以此,作為視覺設計的依據,將作為下一步研究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