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普寧職業(yè)技術學校北校區(qū) 方曉潔
合并報表處理方法具有三種理論基礎,即業(yè)主觀、主體觀與母公司觀,這三種觀點在合并報表的長期發(fā)展中既有一定的聯系,又有一定的區(qū)別,可以說對財務會計的發(fā)展起著很大作用。本文首先對三種觀點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分析,進而對合并報表的發(fā)展趨勢進行了探析。
合并報表在編制時,業(yè)主觀認為其目的是滿足母公司股東的需求,對母公司股東負責,并對其所擁有的資源進行報告。合并法是業(yè)主觀主張的方法,在具體實踐中主要表現為:第一,基于母公司的實際持股比例對資產、收入與負債等進行合并;第二,依據母公司的持股比例,子公司對其凈資產的升值與貶值進行確認,同時攤銷合并商譽;第三,基于母公司的持股比例,對母公司與子公司在交易中出現的損益進行抵銷;第四,少數股東的權益與損益在合并報表上并無體現。
合并報表在編制時,主體觀認為其目的是為滿足合并主體全部股東的需求,并將相關的信息為集團提供,完全合并法是主體觀的處理方法。主要體現在:第一,子公司需要將全部的資產、收入、負債等進行合并;第二,需要對子公司凈資產的升值與貶值進行確認,并對合并商譽進行攤銷;第三,全部抵銷母公司與子公司間交易的損益;第四,在合并報表中將少數股東的權益單獨列為一項。
合并報表在編制時,母公司觀認為報表的編制是為母公司股東服務的,比例合并法與完全合并法的綜合使用是其使用的方法。主要體現在:第一,子公司的資產、收入與負債等進行合并;第二,子公司凈資產的升值與貶值按照持股比例進行確認,并且在攤銷合并商譽時也要按照持股比例;第三,全部抵銷集團被公司間交易未能實現的損益,按照持股比例抵銷逆流中未能實現的損益;第四,少數股東權益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上,單獨列在負債與所有者權益間,在費用一項上列入少數股東的損益。
雖然三種處理方法各有優(yōu)勢與缺點,但是在長期的發(fā)展中,主體觀會成為未來的發(fā)展趨勢。雖然我國依然使用的是母公司觀,但是在未來會逐漸向主體觀發(fā)展,下面就對其進行詳細的闡述。
控股關系的存在使得集團得以存在,并且在控股關系的存在下,母公司在對資產進行運用時要多于所擁有的實際資產,在資產的合理運用下,對股東負責。在合并范圍的確認上,主要通過控制來判斷,也就是從合并開始的那一刻始終以“控制”為主導思想。但是母公司在合并處理方法的使用上,未能很好地貫徹“控制”思想,導致合并時被主體觀完全控制。
在主體觀報表編制下,服務的對象發(fā)生一定的變化,不再以母公司的股東為服務的主體,也兼顧相關的權益人。同時股權有可能在經濟發(fā)展過程中向分散化的方向發(fā)展,甚至會出現母公司沒有少數股東所持股份份額多的情況。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母公司所持股份在下降,但是依然對母公司進行控制,在編制報表時目的要更加合理,兼顧不同的權益群體。所以在未來合并報表的編制過程中,主體觀的方法會成為主流,并能有效促進企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負債在會計要素的定義中有明確的規(guī)定,是過去交易對現實業(yè)務引起的經濟變化,導致企業(yè)的利益流出。但是少數股東要區(qū)別對待,主要是因為其不會引起企業(yè)經濟利益的流出。同時,費用的定義也與少數股東的權益不符,不能將其確認為合并損益中的一個減項。母公司在控制權的作用下,會驅使子公司對利潤與經營方案進行一定的調整,但是在主體觀的作用下,少數股東也可以享受同樣的權利。在主體觀下可以將少數股東與控制股東放在同一個天平上對待,能對集團的凈資產進行全面的反映,因此該方法更加合理與可靠。
合并報表能對公司的整體情況進行綜合的反映,編制報表時有三種方法,分別為業(yè)主觀、主體觀與母公司觀。在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過程中,這三種方法發(fā)揮了不一樣的作用,但是就目前來看,主體觀的處理方法更加適合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主體觀在編制報表中能全面、真實地反映企業(yè)的經濟狀況,對少數股東與控制股東的權益進行均衡對待,實現企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