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賴仁潭
近年來,在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大背景下,傳統(tǒng)的歷史課堂教學中大多數(shù)問題都是由教師主導提出與解決,對于課堂的主體學生而言,問題的解決僅是記憶和知識的“搬家”,缺少師生合作探究。如何構建一個學生主動參與、師生合作探究,以方法培養(yǎng)和能力提升為目標的現(xiàn)代教學模式呢?如何讓沉悶的歷史課堂鮮活起來呢?筆者認為,創(chuàng)設有效的歷史問題情境,搭建師生合作探究的平臺,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
近年的命題更多地關注通過構建歷史問題情境全面、靈活、有效地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學生能夠進入一種“通史識今”“學以致用”的境界。問題情境教學在歷史課堂中顯得越來越重要,什么是問題情境教學?
歷史問題情境的構成要素有新的知識、未知的知識、學生認知需要和學生認知可能性。問題情境教學建立在思維過程性、主體性、問題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心理學基礎之上,需要創(chuàng)設形式多樣、因人而異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歷史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將與教學有關的信息盡可能地以問題情境的方式展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置身于歷史的氛圍中,借此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愫,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發(fā)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的魅力,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真正由“學會”向“會學”轉變,使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到實處,真正學到“活”的歷史。
歷史教學的魅力不在于讓學生接受沒有生命力的“死知識”,而在于如何真正地感動學生。虛擬的歷史人物教學是一種類似歷史想象與歷史假設研究的方法,虛擬的歷史人物只是教學的“跳板”。借助這一“跳板”,學生對歷史史實能有更深刻的印象,進而導出問題,幫助學生參與到歷史知識的建構中去,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使復雜的歷史簡單化。這也能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的旁觀者向思維積極、大膽推理的認知建構者轉變,最終引導學生從虛擬的畫面中跳出來,思考更為本質的東西,從紛繁的史實中探尋歷史發(fā)展的內在動因。
例如,教學“工業(yè)革命”一課時,筆者便采用了虛擬人物導問題的方法。
問題情境1:英國有一名叫湯姆的工場主,在1765 年管理了一個棉紡織工場,當時市場需求不斷擴大,他想把工場做大,請你幫助湯姆想想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通過虛擬人物導出工業(yè)革命的條件)
問題情境2:一天,一個前所未有的大訂單擺在湯姆面前,要求湯姆在一個月內生產4 萬匹棉布,但是湯姆的工場每月只能生產800 匹棉布,這個超過原計劃數(shù)十倍的訂單要怎么樣才能按時完成呢?(通過虛擬人物導出引發(fā)工業(yè)革命的直接原因)
問題情境3:訂單的任務很快就要完成了,可是因為連日的干旱,水源不足,要依靠水作為動力的水力紡紗機和水力織布機無法正常地運轉,這該怎么辦?(通過虛擬人物導出瓦特改良蒸汽機)
問題情境4:湯姆采用了改良后的蒸汽動力,他的工廠一年四季生產有序,庫房積壓了越來越多的產品。新的問題產生了,產品怎樣才能更快地銷售到世界各地呢?(通過虛擬人物導出工業(yè)革命帶來的交通工具的革新)
通過虛擬人物湯姆導出本課教學中應該掌握的重點問題,讓課堂教學更為生動有趣,同時讓復雜的歷史簡單化,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
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理解過去的歷史,從歷史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歸納、推理和演繹得出自己的結論,最好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參與,有切身的體驗。角色扮演實際上是一種歷史體驗方法,是歷史教學的一個“平臺”。通過這一“平臺”,學生能融入具體的歷史情境中,思考當時的歷史時代背景、歷史人物的活動與思想,并且運用歷史人物本身的眼光去分析問題,用歷史人物的信仰和原則去評價其行為,感悟歷史,讓枯燥的歷史趣味化。
例如,教學“百日維新”一課時,筆者便采用了扮演角色思考問題的方法。
問題情境: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參與這場變法。第一組同學扮演頑固派、舊官僚;第二組同學扮演八旗兵;第三組同學扮演資產階級維新派、實業(yè)家;第四組同學扮演準備科考的讀書人。
提出問題:對于光緒帝頒布的《定國是詔》中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方面的措施,從你的立場上看,你滿意不滿意?你對變法的哪點內容不滿意或者滿意?“頑固派和舊官僚”說:“我反對變法,變法要裁撤閑散衙門和冗員,那我們豈不是要下崗了?”“八旗兵”說:“我反對變法,變法要取消旗人由國家供養(yǎng)的特權,令其自謀生計,那我們還能干啥?”“資產階級維新派和實業(yè)家”說:“我贊同變法,變法允許官民上書言事,這樣我們就可以向皇帝獻計獻策了。”“準備科考的讀書人”說:“我反對變法,變法要改革科舉制度,廢除八股,那我十年寒窗豈不是白搭了?”
通過不同角色激烈的爭論,得出這場變法有利于資產階級參政、精簡機構提高效率、打擊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有利于增加財政收入;有利于西學的傳播;有利于培養(yǎng)維新人才;有利于加強軍隊戰(zhàn)斗力,抵抗外來侵略,是一場“現(xiàn)代化”的運動。
由此進入更深層次的分析:一方面變法阻力太大,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為變法失敗的結局埋下伏筆;另一方面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妥協(xié)性,所以《定國是詔》中沒有涉及設議院、開國會、制憲法等君主立憲制的主張。
通過四個角色的扮演,思考本課教學中應該掌握的重難點問題,賦予了“百日維新”生命,讓過去的歷史鮮活起來,使枯燥的歷史趣味化。
漫畫是一種藝術,它能引人發(fā)笑、引人思考。歷史漫畫作為歷史教學的新元素,從漫畫的視角對某段歷史的政治觀念、社會現(xiàn)象等作哲理的思考,賦之以深刻的寓意,有利于感悟出歷史現(xiàn)象或者事件的本質特征。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精選和巧用一些與教材內容緊密聯(lián)系、符合歷史實際的漫畫,作為教學的一個“梯子”,通過這一“梯子”把趣味性與知識性融為一體,能使課堂教學直觀形象、活潑有效,同時通過感悟漫畫的問題,真正達到“以畫記史”“寓史于畫”的效果。
例如,教學“王安石變法”一課時,采用漫畫悟問題的方法,設計問題情境:由漫畫分析變法失敗的原因。通過漫畫從側面展示王安石變法時的社會狀況,使抽象的歷史具體化,感悟出王安石變法失敗的真正原因。
歷史是對人類過去活動的記錄,構成歷史的基本材料是史實,求真求實是歷史教學的核心。根據(jù)歷史文本或歷史材料確立的實際立論和在教學活動中建構出的虛擬情景,并不是脫離基本史實虛構的,而是以符合歷史實際特征的再現(xiàn)。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素材要尊重歷史的客觀性與真實性,必須有史學的證據(jù)和史料的真實性,突出“史味”,不能夸大或者虛構。
歷史漫畫的設計也應尊重歷史事實。漫畫本身具有夸張、想象的特點,含有主觀色彩。因此,在選擇的時侯必須以史實為依托,不能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歪曲歷史。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真實的歷史信息,通過對所提供的史料問題的思考、討論,讓真實的歷史豐滿起來。
問題情境教學要求教師根據(jù)課程標準、歷史學科特點和教學目標設計,不能純粹為了情境教學而“情境”。情境創(chuàng)設的核心是為了引出問題、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不能為了課堂情境的生動性,把情境變成大量資料的展示,流于形式,熱熱鬧鬧沒有效果;不能把問題討論變成“小組聊天”,把角色扮演變成作秀。教師要時刻牢記創(chuàng)設情境不只是為了渲染氣氛、升華情感,更是為學生提供感性材料,幫助其理解抽象概念。教師要十分明確虛擬情境設置的導向性和目標性,尤其注意教學中的引導、把握和反饋,把學生的思維引入正確的軌道上。通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從大量的材料中總結出規(guī)律性,讓學生把學習與自己的成長、生活和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習成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好的教學要激起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心理期待。從始而疑之,繼而思之,到終而知之。這就要求問題情境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性、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等實際狀況進行設置,把課文內容與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聯(lián)系起來,充分地調動每一位學生,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教師應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體驗的氛圍,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引導學生想說就說、想問就問、想議就議,議出是非曲直,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形式各異,使學生在得到啟發(fā)的同時,激發(fā)其探究欲望,讓每一位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下,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和優(yōu)勢,完成“學”的任務。
余文森教授在《一個教育學教授的聽評課與教學斷想》中言道:“真正的好課,不是教師的精彩,而是學生的精彩?!薄皢栴}情境教學”中的“教”是先導,指導學生如何“學”才是教師追求的教學目標。問題情境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把課堂交給學生,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參與,由“知之者”到“好之者”再到“樂之者”層層升華,既拓展教學空間,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真正讓學生動起來,讓歷史人物站立起來,讓歷史鮮活起來。